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对于北京的南城来说,2009年无疑是一个转折之年。北京市34个部门和城南五区共同参与制定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城南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公布,未来三年,宣武、崇文、丰台、大兴及房山区将吸引约2900亿元的总投资额。
随着姗姗来迟的《城南行动计划》的出台,290 0亿资金的投资方向的明确,北京“重北轻南”的格局将被逐渐打破。然而,“造街容易造市难”,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北京南城新老商业交集特征显著,呈分散式发展,且尚无统一的通行规划与设计包装。这片沉寂已久的价值洼地在“借势”之余,需要考量的不仅仅是规模、形象,还有如何依托现有资源实现产业格局升级等问题。相信《城南行动计划》的出台必将改善民生,将有利于提高城南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及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为城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奠定基础。
《城南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在《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城南”与北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南城”概念不同。《城南行动计划》中所指的是北京城市南部地区,包括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总面积3367.1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5%;2008年底常住人口461.2万,占全市的27.2%;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00.4亿元,占全市的13.4%。
通过以上一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城南地区面积大、人口多,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例如,城南五区与海淀比较,虽然上述五区土地总面积是海淀区的7.8倍,但GDP总值却只有海淀的70%;再如,北京城北的GDP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左右,而城南还没有超过15%。如果以个人GDP来算,城北人均GDP超过5500美元左右,而城南约为城北的一半;从领取“低保”的比例来看,城南享受低保人数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7%,而城北为1.2%,差距为1.5个百分点(见表1)。由此可见,城南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城北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什么是造成北京城南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原因。北京背依燕山,面向中原的地形结构,使北京主要对外的通道基本都在南部。解放前,北京老城对外的封闭性使城南成为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口的流动直接影响到这一区域的发展;而新中国成立初,城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与城北存在着明显差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城北始终是投资建设的重点,而城南的发展未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投资环境差、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弱、国有经济比重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吸纳就业能力差,同时还面临着旧城改造、危旧房面积大、人口密度大等问题。
其次,土地性质的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南被划分为工业区域,并且国有企业的权属问题比较复杂,种种原因导致投资开发商积极性不高。而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是农业用地,开发成本比较低,且可以成片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建设开始向北和向东转移,也是从这时起,南北差距逐步拉大。
第三,政府导向性的偏重程度。城北由于发展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不错,又是历代人们常说的“上风上水”区域,使得北京整体城市建设规划偏重于北部和东部,一些大型的设施和企业纷纷落户城北。即使是一些政府主导性的投资项目,如亚运村、奥运村等大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项目也都落户在城北,在区域品牌美誉度迅速提升的同时,也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也是导致北京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城南与城北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次财政体制变革的结果更是加大了南北城原有的经济差距。
虽然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城南经济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北土地日益紧张,地价迅速飙升,达到了现如今“寸土寸金”的境况,城南的优势则渐渐凸现出来,那就是城南地区拥有北京未来发展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土地。北京市平原面积约6000多平方公里,而城南五区在北京占地2500平方公里,正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此外,作为参与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通道,城南的区位优势也不可替代。 正是基于城南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城南行动计划》,以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是说发展城南就不发展城北了,而是要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南北城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南北城长期,动态、均衡的协调发展。
《城南行动计划》的特色与亮点
从城南五区的城市定位中,我们发现,既有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崇文区、宣武区,以及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丰台区;也有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大兴区和房山平原地区,以及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房山区。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不尽相同。《城南行动计划》没有依据行政区“分块、分条”规划,而是本着城南整体区域联动发展的“一盘棋”思路,从产业功能区建设、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四个方面系统推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亮点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经济发展业态
《城南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轴”就是南中轴,从北向南依次是前门——天桥历史文化风貌集聚区、永外——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大兴新媒体基地,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各功能区的互联互动;“一带”就是永定河水岸经济带,要构建西部绿色经济走廊,将永定河沿岸地区逐步建设成为兼具优美生态环境和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水岸经济带;“多园区”就是指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广安产业园区、良乡高教园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房山窦店产业基地。
“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打破各区域之间的行政区隔,既突出各自特色和亮点,又形成联动、互补、多元、高端、现代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其核心目的是要加快推动城市南部地区的产业調整升级,创新发展业态。《城南行动计划》对各个园区的发展格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具体规划,其中要大力发展的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将增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机能。
亮点二:挖掘城南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区域品牌魅力
《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推进南中轴建设,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将城南文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城 南地区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南文化是北京都市文化的代表,是皇家文化与平民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涵盖了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文化等1 0种文化形态。在这一区域,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个。而《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到的五区规划中的宣武区和崇文区将打破行政区划,以“北京城南文化”的统一形象联合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果申报获批,北京将成为第一个以城市文化形态出现的保护区。如此独具一格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是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城南区域整体品牌魅力。
亮点三:下大力度改造完善城南基础设施环境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能源以及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商业网点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大量应用,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明显地进步,但是北京的南城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后劲不足、發展薄弱的问题。北京市政府针对这一现象,在《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出,“在未来3年,要统筹实施一批交通、环境、水资源、能源项目,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南城近三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打基础、造环境,筑巢引凤,提升城市南部地区环境品质,缩小与城北在发展条件上的差距。
亮点四:将改善民生,惠及百姓落到实处
民生改善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南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改善生活环境,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百姓谋福利;另一方面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城南凝聚力,从而为吸纳更多的企业和要素创造条件。
《城南行动计划》将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体现了“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核心理念,并将此理念落到了实处。未来3年,相关部门将统筹实施一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和危改、能源安居工程,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南部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城南行动计划》带动城南楼市升温
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公布,一直处于相对价格“洼地”的城南楼市一下子热了起来。据链家地产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城南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城南区域的房价整体提升了20%左右。同时,受区域吸引2900亿元投资,以及未来5年内南城将开通7条轨道交通线等利好消息刺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城南楼市迎来了销售热潮。
据调查,自城南发展计划发布后,部分南城项目开盘出现“抢购”场面,近千套房源一日售罄,24个在售楼盘集体涨价,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近2000元。(见表2)。
专家表示,城南楼市随着城南发展计划的逐步实施,升值空间必定大于其它区域,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来来南北差异将会逐步趋缓。
可以预见,“城南行动计划*将彻底改变北京“重北轻南”的局面,减小南北城区的经济差距,彻底实现北京南北城区的联动发展。
对于北京的南城来说,2009年无疑是一个转折之年。北京市34个部门和城南五区共同参与制定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城南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公布,未来三年,宣武、崇文、丰台、大兴及房山区将吸引约2900亿元的总投资额。
随着姗姗来迟的《城南行动计划》的出台,290 0亿资金的投资方向的明确,北京“重北轻南”的格局将被逐渐打破。然而,“造街容易造市难”,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北京南城新老商业交集特征显著,呈分散式发展,且尚无统一的通行规划与设计包装。这片沉寂已久的价值洼地在“借势”之余,需要考量的不仅仅是规模、形象,还有如何依托现有资源实现产业格局升级等问题。相信《城南行动计划》的出台必将改善民生,将有利于提高城南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及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为城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奠定基础。
《城南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在《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城南”与北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南城”概念不同。《城南行动计划》中所指的是北京城市南部地区,包括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总面积3367.1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5%;2008年底常住人口461.2万,占全市的27.2%;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00.4亿元,占全市的13.4%。
通过以上一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城南地区面积大、人口多,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例如,城南五区与海淀比较,虽然上述五区土地总面积是海淀区的7.8倍,但GDP总值却只有海淀的70%;再如,北京城北的GDP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左右,而城南还没有超过15%。如果以个人GDP来算,城北人均GDP超过5500美元左右,而城南约为城北的一半;从领取“低保”的比例来看,城南享受低保人数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7%,而城北为1.2%,差距为1.5个百分点(见表1)。由此可见,城南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城北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什么是造成北京城南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原因。北京背依燕山,面向中原的地形结构,使北京主要对外的通道基本都在南部。解放前,北京老城对外的封闭性使城南成为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口的流动直接影响到这一区域的发展;而新中国成立初,城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与城北存在着明显差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城北始终是投资建设的重点,而城南的发展未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投资环境差、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弱、国有经济比重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吸纳就业能力差,同时还面临着旧城改造、危旧房面积大、人口密度大等问题。
其次,土地性质的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南被划分为工业区域,并且国有企业的权属问题比较复杂,种种原因导致投资开发商积极性不高。而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是农业用地,开发成本比较低,且可以成片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建设开始向北和向东转移,也是从这时起,南北差距逐步拉大。
第三,政府导向性的偏重程度。城北由于发展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不错,又是历代人们常说的“上风上水”区域,使得北京整体城市建设规划偏重于北部和东部,一些大型的设施和企业纷纷落户城北。即使是一些政府主导性的投资项目,如亚运村、奥运村等大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项目也都落户在城北,在区域品牌美誉度迅速提升的同时,也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也是导致北京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城南与城北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次财政体制变革的结果更是加大了南北城原有的经济差距。
虽然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城南经济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北土地日益紧张,地价迅速飙升,达到了现如今“寸土寸金”的境况,城南的优势则渐渐凸现出来,那就是城南地区拥有北京未来发展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土地。北京市平原面积约6000多平方公里,而城南五区在北京占地2500平方公里,正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此外,作为参与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通道,城南的区位优势也不可替代。 正是基于城南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城南行动计划》,以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是说发展城南就不发展城北了,而是要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南北城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南北城长期,动态、均衡的协调发展。
《城南行动计划》的特色与亮点
从城南五区的城市定位中,我们发现,既有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崇文区、宣武区,以及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丰台区;也有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大兴区和房山平原地区,以及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房山区。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不尽相同。《城南行动计划》没有依据行政区“分块、分条”规划,而是本着城南整体区域联动发展的“一盘棋”思路,从产业功能区建设、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四个方面系统推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亮点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经济发展业态
《城南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轴”就是南中轴,从北向南依次是前门——天桥历史文化风貌集聚区、永外——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大兴新媒体基地,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各功能区的互联互动;“一带”就是永定河水岸经济带,要构建西部绿色经济走廊,将永定河沿岸地区逐步建设成为兼具优美生态环境和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水岸经济带;“多园区”就是指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广安产业园区、良乡高教园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房山窦店产业基地。
“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打破各区域之间的行政区隔,既突出各自特色和亮点,又形成联动、互补、多元、高端、现代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其核心目的是要加快推动城市南部地区的产业調整升级,创新发展业态。《城南行动计划》对各个园区的发展格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具体规划,其中要大力发展的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将增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机能。
亮点二:挖掘城南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区域品牌魅力
《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推进南中轴建设,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将城南文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城 南地区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南文化是北京都市文化的代表,是皇家文化与平民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涵盖了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文化等1 0种文化形态。在这一区域,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个。而《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到的五区规划中的宣武区和崇文区将打破行政区划,以“北京城南文化”的统一形象联合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果申报获批,北京将成为第一个以城市文化形态出现的保护区。如此独具一格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是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城南区域整体品牌魅力。
亮点三:下大力度改造完善城南基础设施环境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能源以及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商业网点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大量应用,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明显地进步,但是北京的南城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后劲不足、發展薄弱的问题。北京市政府针对这一现象,在《城南行动计划》中提出,“在未来3年,要统筹实施一批交通、环境、水资源、能源项目,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南城近三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打基础、造环境,筑巢引凤,提升城市南部地区环境品质,缩小与城北在发展条件上的差距。
亮点四:将改善民生,惠及百姓落到实处
民生改善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南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改善生活环境,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百姓谋福利;另一方面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城南凝聚力,从而为吸纳更多的企业和要素创造条件。
《城南行动计划》将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体现了“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核心理念,并将此理念落到了实处。未来3年,相关部门将统筹实施一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和危改、能源安居工程,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南部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城南行动计划》带动城南楼市升温
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公布,一直处于相对价格“洼地”的城南楼市一下子热了起来。据链家地产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城南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城南区域的房价整体提升了20%左右。同时,受区域吸引2900亿元投资,以及未来5年内南城将开通7条轨道交通线等利好消息刺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城南楼市迎来了销售热潮。
据调查,自城南发展计划发布后,部分南城项目开盘出现“抢购”场面,近千套房源一日售罄,24个在售楼盘集体涨价,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近2000元。(见表2)。
专家表示,城南楼市随着城南发展计划的逐步实施,升值空间必定大于其它区域,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来来南北差异将会逐步趋缓。
可以预见,“城南行动计划*将彻底改变北京“重北轻南”的局面,减小南北城区的经济差距,彻底实现北京南北城区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