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坐拥多达4100部电影资源的好莱坞最大片库,但在最窘迫的时候,好莱坞“雄狮”米高梅(其标志是一头怒吼的狮子)甚至连2000万美元的周转资金都拿不出来。
在数次请求延期还款之后,最终,债主们失去了耐心。11月3日,米高梅电影公司向曼哈顿联邦法庭递交了破产申请文件。此时,它的总资产仅为19亿美元,而负债高达40亿美元。
米高梅曾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王者”。86年前,由米特罗电影公司、高德温电影公司和梅耶制片公司联合组建的米高梅,甫一诞生就大手笔拍摄了史诗巨制《空虚》。
在那个票价仅为50美分的时代,片长2小时24分钟的《空虚》就为米高梅创造了400万美元票房、奠定了其好莱坞霸主地位,同时也塑造了“大投资+大明星”的“大片”传统。
此后30余年,在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中,米高梅始终排名前列,《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费城故事》、《日瓦戈医生》、《猫和老鼠》等佳片迭出。黄金时期,米高梅平均每周就能生产出一部影片。
在前20届奥斯卡评选出的40位影帝影后中,有11位是因在米高梅的影片中出演角色而得奖——事实上,就连奥斯卡奖本身也是米高梅发起设立的。当时在好莱坞有这样一句话:“只要签约米高梅,就一定能得奥斯卡。”
然而,二战之后,米高梅开始时运不济。先是美国在1948年颁布的反托拉斯法案,规定电影制作公司只能制片,不能同时做发行和放映,这使得原先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米高梅不得不忍痛放弃一大块业务和收入;接着是电视的诞生,导致电影观众的大批流失。
如果说前两条还是无法抗拒的外因,那么,好莱坞教父级人物、米高梅创始人之一路易斯·梅耶的被迫离去,则昭示了米高梅无法逃脱的衰落命运。梅耶曾被誉为“好莱坞之王”,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以及此后的学院奖(即奥斯卡奖),都是在他的提议下创立的。梅耶主张,电影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娱乐大众”。然而,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混乱局势里,米高梅董事会逐渐对他和他的理论失去了信任。
失去了梅耶,米高梅继续坚持自己的“大片”路线。1959年,耗资1500万美元的新版《宾虚》为米高梅再造了辉煌。新版《宾虚》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这是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而它的拍摄费用也创了当时的最高纪录。
既是吸金的摇钱树,也是烧钱的无底洞,“大片”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资金充沛、周转正常的市场繁荣期,这种高成本高产出的模式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一旦遭遇萧条或出现重大失误,米高梅的日子就会比同行更加难过。
2002年,米高梅斥巨资投拍的《风语者》票房惨败,这直接导致了公司随后的被收购。2005年,负债20亿美元的米高梅被索尼组成的财团以48亿美元收购。然而,仅仅支撑了5年,米高梅就不得不再次寻求收购或破产保护。这一次,它的负债达到40亿美元,而潜在的买家只肯出价12亿15亿美元。15亿美元是时代华纳在今年4月提出的报价——5年前,时代华纳曾试图与索尼竞购米高梅,当年,它的报价是46亿美元。
常规来讲,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不是覆灭的前奏,更多意义上,这只是一次股权变更的机会,公司业务可以不受任何影响。目前,米高梅主要债权人已同意将巨额债务转化为新公司95%的股权。在一段时期内,米高梅有充足的时间寻找新资金的进入、重组,以摆脱最终破产的命运。
在数次请求延期还款之后,最终,债主们失去了耐心。11月3日,米高梅电影公司向曼哈顿联邦法庭递交了破产申请文件。此时,它的总资产仅为19亿美元,而负债高达40亿美元。
米高梅曾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王者”。86年前,由米特罗电影公司、高德温电影公司和梅耶制片公司联合组建的米高梅,甫一诞生就大手笔拍摄了史诗巨制《空虚》。
在那个票价仅为50美分的时代,片长2小时24分钟的《空虚》就为米高梅创造了400万美元票房、奠定了其好莱坞霸主地位,同时也塑造了“大投资+大明星”的“大片”传统。
此后30余年,在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中,米高梅始终排名前列,《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费城故事》、《日瓦戈医生》、《猫和老鼠》等佳片迭出。黄金时期,米高梅平均每周就能生产出一部影片。
在前20届奥斯卡评选出的40位影帝影后中,有11位是因在米高梅的影片中出演角色而得奖——事实上,就连奥斯卡奖本身也是米高梅发起设立的。当时在好莱坞有这样一句话:“只要签约米高梅,就一定能得奥斯卡。”
然而,二战之后,米高梅开始时运不济。先是美国在1948年颁布的反托拉斯法案,规定电影制作公司只能制片,不能同时做发行和放映,这使得原先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米高梅不得不忍痛放弃一大块业务和收入;接着是电视的诞生,导致电影观众的大批流失。
如果说前两条还是无法抗拒的外因,那么,好莱坞教父级人物、米高梅创始人之一路易斯·梅耶的被迫离去,则昭示了米高梅无法逃脱的衰落命运。梅耶曾被誉为“好莱坞之王”,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以及此后的学院奖(即奥斯卡奖),都是在他的提议下创立的。梅耶主张,电影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娱乐大众”。然而,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混乱局势里,米高梅董事会逐渐对他和他的理论失去了信任。
失去了梅耶,米高梅继续坚持自己的“大片”路线。1959年,耗资1500万美元的新版《宾虚》为米高梅再造了辉煌。新版《宾虚》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这是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而它的拍摄费用也创了当时的最高纪录。
既是吸金的摇钱树,也是烧钱的无底洞,“大片”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资金充沛、周转正常的市场繁荣期,这种高成本高产出的模式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一旦遭遇萧条或出现重大失误,米高梅的日子就会比同行更加难过。
2002年,米高梅斥巨资投拍的《风语者》票房惨败,这直接导致了公司随后的被收购。2005年,负债20亿美元的米高梅被索尼组成的财团以48亿美元收购。然而,仅仅支撑了5年,米高梅就不得不再次寻求收购或破产保护。这一次,它的负债达到40亿美元,而潜在的买家只肯出价12亿15亿美元。15亿美元是时代华纳在今年4月提出的报价——5年前,时代华纳曾试图与索尼竞购米高梅,当年,它的报价是46亿美元。
常规来讲,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不是覆灭的前奏,更多意义上,这只是一次股权变更的机会,公司业务可以不受任何影响。目前,米高梅主要债权人已同意将巨额债务转化为新公司95%的股权。在一段时期内,米高梅有充足的时间寻找新资金的进入、重组,以摆脱最终破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