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如此,要找到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线索就是游记的顺序。
一、设置情境、兴趣引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游记不久,写作水平不高,我选择身边的校园场景为教学资源,采取了小主人介绍校园的方法。在课前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隔壁幼儿园的小朋友快来我们学校上学了,他们想先来参观了解,我们要做小主人把校园美景介绍给他们,你可以只站在一个地方介绍前后左右各有什么景物;也可以从进门开始,带着客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介绍;也可从四楼、一楼、远处、近处等角度介绍同一个地方,你还可以按时间顺序介绍同一个地方的变化。
学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对这个任务欣然接受,想到要面对比他们小的小朋友,他们显得又热情又自豪又充满信心,将习作的热情燃烧起来,而对教师列出的几个通俗易明白的方向也胸有成竹。
二、交流总结,相机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分类汇报——分析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学情和学习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一)定点换景
学生情况:班上有11人采用站在同一个地方介绍前后左右景物的方法。在指名回答的6名同学中能选择具体的观察点,如操场、宿舍走廊、课室门口等,但顺序表达有点乱,如从左到右讲过后,又兜回来讲左边,“换景”时容易走过场,前边后边、左边右边是什么讲完就无话可说。
对策1: 例文展示
四年级上册《观潮》:作者的“点”在“海塘大堤上”,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描写潮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远远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 ——浪潮奔腾西去。
对策2:理论认识
选定一个基点不变,或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如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将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这就是定点换景的写法。
对策3:解决方法
1. 示右图,帮助解决顺序之难。选择观察点填于圆圈内,此点应是最佳视觉,再列举如从远到近顺序,以及在这种顺序下的景物。
2. 定其中一个方位作为主要景物,其他景物作为陪衬。
3. 11人分两组,组内的每个同学选择一个方位口述,如一名同学以植物园的凉亭为基点,详细讲述凉亭左边的假山水池。一名详细讲述凉亭右边的杜鹃花,再集中全组轮流发言,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详说,其余略说,最后连接成文。
(二)移步换景
学生情况:有22人用了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介绍。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这种方便直接的方法,但指名回答的6个同学中,都存在着一个问题:第一个地点介绍得比较清楚,当地点变换时就容易条理不清,言而无序、跳跃性大,如坠云里雾里。看来这是游记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方法。
对策1:理论认识
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物,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方法叫做移步换景。
对策2:例文学习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以游客的身份,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我摘取了表示作者行踪的几个关键的句子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
为了更好理清游览的行踪,我再一次进行简化,由文字图到示意图,也为学生下面实践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邱〓丽
一、设置情境、兴趣引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游记不久,写作水平不高,我选择身边的校园场景为教学资源,采取了小主人介绍校园的方法。在课前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隔壁幼儿园的小朋友快来我们学校上学了,他们想先来参观了解,我们要做小主人把校园美景介绍给他们,你可以只站在一个地方介绍前后左右各有什么景物;也可以从进门开始,带着客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介绍;也可从四楼、一楼、远处、近处等角度介绍同一个地方,你还可以按时间顺序介绍同一个地方的变化。
学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对这个任务欣然接受,想到要面对比他们小的小朋友,他们显得又热情又自豪又充满信心,将习作的热情燃烧起来,而对教师列出的几个通俗易明白的方向也胸有成竹。
二、交流总结,相机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分类汇报——分析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学情和学习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一)定点换景
学生情况:班上有11人采用站在同一个地方介绍前后左右景物的方法。在指名回答的6名同学中能选择具体的观察点,如操场、宿舍走廊、课室门口等,但顺序表达有点乱,如从左到右讲过后,又兜回来讲左边,“换景”时容易走过场,前边后边、左边右边是什么讲完就无话可说。
对策1: 例文展示
四年级上册《观潮》:作者的“点”在“海塘大堤上”,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描写潮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远远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 ——浪潮奔腾西去。
对策2:理论认识
选定一个基点不变,或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如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将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这就是定点换景的写法。
对策3:解决方法
1. 示右图,帮助解决顺序之难。选择观察点填于圆圈内,此点应是最佳视觉,再列举如从远到近顺序,以及在这种顺序下的景物。
2. 定其中一个方位作为主要景物,其他景物作为陪衬。
3. 11人分两组,组内的每个同学选择一个方位口述,如一名同学以植物园的凉亭为基点,详细讲述凉亭左边的假山水池。一名详细讲述凉亭右边的杜鹃花,再集中全组轮流发言,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详说,其余略说,最后连接成文。
(二)移步换景
学生情况:有22人用了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介绍。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这种方便直接的方法,但指名回答的6个同学中,都存在着一个问题:第一个地点介绍得比较清楚,当地点变换时就容易条理不清,言而无序、跳跃性大,如坠云里雾里。看来这是游记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方法。
对策1:理论认识
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物,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方法叫做移步换景。
对策2:例文学习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以游客的身份,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我摘取了表示作者行踪的几个关键的句子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
为了更好理清游览的行踪,我再一次进行简化,由文字图到示意图,也为学生下面实践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