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主要来源,其产量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同时也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随着水稻杂交优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水稻的产量已经足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但病虫害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广大种植者和地方政府。为此,文章以江西省德兴市的水稻栽植为例,首先分析了病虫害的特点和危害,而后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和种植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办法,以供相关人员参照借鉴。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 水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90-01
德兴市地处江西东北[1]。由于具有充足的光照和降雨,昼夜温差及四季分界明显,所以适宜于水稻种植。然而病虫害问题,一直以来都对德兴市水稻种植乃至农业发展产生阻碍,故而病虫害防治展开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市主要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分析
1.1 病害特征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发现,我市水稻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稻瘟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以及纹枯病等[2]。在苗木灌浆期、分蘖期多有发生。
其中纹枯病通常发作于分蘖期,该病症特点在于叶片上会形成病斑,甚至向叶鞘蔓延。病斑呈椭圆形,颜色多为灰绿。其中靠近中央部分的颜色较深,病症也较为严重。这种病害的实质是真菌浸染,菌属为立枯丝核菌。不仅在水稻中发生,同时也会出现在谷子和小麦等植物中。在纹枯病浸染下,水稻会出现倒伏及枯死现象,并增加了水稻的空壳率,影响水稻产量。
其中黑条矮缩病并不单单是一种病害,由于还涉及到昆虫传播介体,所以也可将其视为虫害的一种。这种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首见。近年来出现在南方稻区以及越南等地,利用其动物传播的特性,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在2010年的南方某地水稻稻田,因该病害导致颗粒无收。该疾病的典型症状是导致水稻叶色转向墨绿,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并造成秧苗僵直。从秧苗期到分蘖期都有可能感染,其危害时间越早,则最终损害结果越严重。
稻曲病在民间有很多称呼,例如清粉病、谷花病以及绿黑穗病等等。这种病害会产生厚垣孢子,在孢子座薄膜破裂后向外散出粉末,在经过雨打风吹后容易让果实散落。这种病害具有较强的温度环境特征,通常在26℃到28℃之间发作,在过高的温度(超过36℃)及过低温度(不足12℃)环境下无法生长[3]。所以该病害发作时间能够提前预知并进行防护。
而稻瘟病的危害相比而言最为严重,这种病害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凡是在有水稻种植的环境中都会出现。病害一般向节部和叶部侵染,导致作物减产是该病害的主要危害。以广东省为例,截止到2016年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每年发生稻瘟病的水稻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随着气候环境、土地因素等的变化,这种病害的发生率也处在急剧上升的趋势中。
1.2 虫害特征分析
江西省内水稻虫害以飞虱、螟虫为主。其中飞虱能通过生物介质作用传播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病虫害的综合体。飞虱的成活时间与水稻抽穗期相对应,这种昆虫喜欢使用稻杆的汁液,在带来病害的同时还会促使茎秆变软、发黄,长期啃食将造成稻株倒伏。据研究显示,飞虱的增加与氮肥的使用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但其具体相关机制还没有明确论断。螟虫的影响与飞虱类似,都是通过对茎秆汁液的啃食,影响稻株的正常生长。其特点在于会影响水稻叶片,导致白叶和卷叶现象。
2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通过上述对我市病虫害特征及危害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病虫害会在任意时段发生,并且某些病害和虫害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影响,单纯对某种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利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态整治等手段对这些病害和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2.1 农业防治
首先结合本地易发病虫害选用具有相应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江西省2015年所主推的早稻品种有中早39、中嘉早17。杂交品种有株两优39、株两优1号、早丰优402等。晚稻品种可选用五优308、五优华占等等。这些品种经过研发培育,对相应病虫害都具有较好的抗性,能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此外,还要做到每2年进行一次有机肥施用,以保证土地肥力。
2.2 化学防治
对稻瘟病可用500ml到850mL的三环唑(75%),进行喷洒;对稻曲病,可将井冈素(5%)用水稀释后喷洒;对黑条萎缩病,可用噻嗪酮、宁南霉素和水用75:90:45的比例进行配比并喷洒;对纹枯病可采用多菌灵(25%)与水以3:1125的比例配比后喷洒。
2.3 绿色防控
绿色整治是坚持预防为主,利用害虫生理特征进行诱杀处理的一种绿色防控方式,具体诱杀方式可选用性诱杀、灯光诱杀以及耕沤治螟等方式。并且在肥料使用时,尽量控制氮肥的用量,间隔一段时间需要露晒田。
在分蘖期间,每亩田地中放养14只左右的鸭子,通过鸭子的活动和取食,能有效减少杂草、飞虱等病害。同时,可在田埂上种植豆子,并向田内送入青蛙。在稻田内养殖赤眼蜂。利用这些害虫天敌,控制病害程度。
2.4 综合预防
利用防虫网对秧苗进行覆盖,将飞虱传播从路径上阻断。对田埂上的杂草及时清除,避免两块田地之间通过杂草产生桥梁作用,让病害虫害进一步传播。将播种期尽量延迟,可采用直播、机器插秧以及小苗抛栽等方式推广轻栽培技术,在栽种前鼓励对土地进行翻耕。
总结
在水稻栽培中将田间管理和农业防治等作为重点工作,能显著减轻后续病虫害危害以及在病虫害治理上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多多从农业管理、生态防治等预防角度着眼,从而对水稻栽培管理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高春庭.绿色优质米生产中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总结[J].湖南农业科学,2014,12(4):17-19.
[2]张建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2):120-120.
[3]赵险峰,况虹敏.推广水稻病虫害机防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J].江西农业,2015,21(11):14-14.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 水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90-01
德兴市地处江西东北[1]。由于具有充足的光照和降雨,昼夜温差及四季分界明显,所以适宜于水稻种植。然而病虫害问题,一直以来都对德兴市水稻种植乃至农业发展产生阻碍,故而病虫害防治展开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市主要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分析
1.1 病害特征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发现,我市水稻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稻瘟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以及纹枯病等[2]。在苗木灌浆期、分蘖期多有发生。
其中纹枯病通常发作于分蘖期,该病症特点在于叶片上会形成病斑,甚至向叶鞘蔓延。病斑呈椭圆形,颜色多为灰绿。其中靠近中央部分的颜色较深,病症也较为严重。这种病害的实质是真菌浸染,菌属为立枯丝核菌。不仅在水稻中发生,同时也会出现在谷子和小麦等植物中。在纹枯病浸染下,水稻会出现倒伏及枯死现象,并增加了水稻的空壳率,影响水稻产量。
其中黑条矮缩病并不单单是一种病害,由于还涉及到昆虫传播介体,所以也可将其视为虫害的一种。这种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首见。近年来出现在南方稻区以及越南等地,利用其动物传播的特性,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在2010年的南方某地水稻稻田,因该病害导致颗粒无收。该疾病的典型症状是导致水稻叶色转向墨绿,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并造成秧苗僵直。从秧苗期到分蘖期都有可能感染,其危害时间越早,则最终损害结果越严重。
稻曲病在民间有很多称呼,例如清粉病、谷花病以及绿黑穗病等等。这种病害会产生厚垣孢子,在孢子座薄膜破裂后向外散出粉末,在经过雨打风吹后容易让果实散落。这种病害具有较强的温度环境特征,通常在26℃到28℃之间发作,在过高的温度(超过36℃)及过低温度(不足12℃)环境下无法生长[3]。所以该病害发作时间能够提前预知并进行防护。
而稻瘟病的危害相比而言最为严重,这种病害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凡是在有水稻种植的环境中都会出现。病害一般向节部和叶部侵染,导致作物减产是该病害的主要危害。以广东省为例,截止到2016年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每年发生稻瘟病的水稻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随着气候环境、土地因素等的变化,这种病害的发生率也处在急剧上升的趋势中。
1.2 虫害特征分析
江西省内水稻虫害以飞虱、螟虫为主。其中飞虱能通过生物介质作用传播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病虫害的综合体。飞虱的成活时间与水稻抽穗期相对应,这种昆虫喜欢使用稻杆的汁液,在带来病害的同时还会促使茎秆变软、发黄,长期啃食将造成稻株倒伏。据研究显示,飞虱的增加与氮肥的使用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但其具体相关机制还没有明确论断。螟虫的影响与飞虱类似,都是通过对茎秆汁液的啃食,影响稻株的正常生长。其特点在于会影响水稻叶片,导致白叶和卷叶现象。
2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通过上述对我市病虫害特征及危害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病虫害会在任意时段发生,并且某些病害和虫害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影响,单纯对某种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利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态整治等手段对这些病害和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2.1 农业防治
首先结合本地易发病虫害选用具有相应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江西省2015年所主推的早稻品种有中早39、中嘉早17。杂交品种有株两优39、株两优1号、早丰优402等。晚稻品种可选用五优308、五优华占等等。这些品种经过研发培育,对相应病虫害都具有较好的抗性,能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此外,还要做到每2年进行一次有机肥施用,以保证土地肥力。
2.2 化学防治
对稻瘟病可用500ml到850mL的三环唑(75%),进行喷洒;对稻曲病,可将井冈素(5%)用水稀释后喷洒;对黑条萎缩病,可用噻嗪酮、宁南霉素和水用75:90:45的比例进行配比并喷洒;对纹枯病可采用多菌灵(25%)与水以3:1125的比例配比后喷洒。
2.3 绿色防控
绿色整治是坚持预防为主,利用害虫生理特征进行诱杀处理的一种绿色防控方式,具体诱杀方式可选用性诱杀、灯光诱杀以及耕沤治螟等方式。并且在肥料使用时,尽量控制氮肥的用量,间隔一段时间需要露晒田。
在分蘖期间,每亩田地中放养14只左右的鸭子,通过鸭子的活动和取食,能有效减少杂草、飞虱等病害。同时,可在田埂上种植豆子,并向田内送入青蛙。在稻田内养殖赤眼蜂。利用这些害虫天敌,控制病害程度。
2.4 综合预防
利用防虫网对秧苗进行覆盖,将飞虱传播从路径上阻断。对田埂上的杂草及时清除,避免两块田地之间通过杂草产生桥梁作用,让病害虫害进一步传播。将播种期尽量延迟,可采用直播、机器插秧以及小苗抛栽等方式推广轻栽培技术,在栽种前鼓励对土地进行翻耕。
总结
在水稻栽培中将田间管理和农业防治等作为重点工作,能显著减轻后续病虫害危害以及在病虫害治理上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多多从农业管理、生态防治等预防角度着眼,从而对水稻栽培管理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高春庭.绿色优质米生产中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总结[J].湖南农业科学,2014,12(4):17-19.
[2]张建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2):120-120.
[3]赵险峰,况虹敏.推广水稻病虫害机防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J].江西农业,2015,21(1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