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竣工结算审核是对工程投资的最终把关,通过对结算工作存在问题的梳理、结算审核工作重点的阐述和对审核工作质量的分析,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依法合规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审核;控制;合规;有效
引言:工程结算审核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工程建设各方的经济利益,工程结算审核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最终环节,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工作,提高结算质量,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本人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1、结算资料存在的问题
1.1结算资料、手续不全。施工单位上报的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一般都较差,或资料签字手续不全,这给结算审核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1.2工程量计算不合理。工程量计算不按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高估冒领现象普遍。
1.3定额套用不规范。一是多套定额。恶意将工序进行细分,套取多个定额子目,增加费用;二是套取单价高的定额。三是定额抽换随意。通过调整定额子目中材料、机械类型或者调高定额中材料、机械消耗含量增加费用;四是补充定额子目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导致定额缺项内容不断增多,由于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致使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
1.4不按合同约定调整价款。对于总价包干合同,除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标准、规模、范围和工期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调整合同价款之外,其他内容均不得调整。结算中施工单位仍存在对施工图量差、措施项目调整等扩大工程量,要求变更造价。
1.5提高材料价格。施工单位工程结算预算编制中不按照政府公布的信息,任意提高材料价格,增加合同费用。
2、结算审核主要内容
工程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有: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依据的充分性、单价的合理性,工程量的准确性,费用计取合理性等几个方面。
2.1结算资料是否完善。审核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结算文件、变更设计资料、现场签证等结算资料是否完善齐备且合理有效;对不完善的资料应补充完善,不合理或无效的资料不能作为结算依据。
2.2结算依据是否充分、依法合规。一是结算范围是否准确,是否按合同约定的范围结算,尤其多个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的结算范围,是否与施工范围一致。二是结算文件是否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原则、预算编制及取费标准、主材价格等编制,对合同中含糊不清的语句或漏洞,应组织有关各方共同开会讨论,并明确结算要求。三是结算价款调整是否依法合规。对于政策性费用调整需要按照项目原批复单位或国家、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标准进行调整,如I类变更设计、人工和材料价差等调整。四是变更设计是否有相关各方签字盖章,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审批部门的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不合要求的资料应及时补全。应根据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对变更设计是否应计价作出判断。五是对于总价包干合同,结算时要特别注意风险包干费约定的范围,不得将本应纳入包干费解决的项目,拿出来增加合同费用。
2.3工程单价是否合理。目前施工合同一般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单价的审核。一是结算项目与原合同清单项目一致,维持原合同清单项目单价;二是变更项目单价的确定。按照合同约定,变更后的综合单价确定原则为:合同已有适用项目综合单价的,执行原合同综合单价;合同中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的,参照合同中的综合单价执行;合同中既没有适用项目又没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时,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如路基护坡作法为干砌片石护坡,后变更为浆砌片石护坡,与原清单作法对比,增加水泥砂浆,原清单单价为140元/m3,施工单位重新分析综合单位为220元/m3,建设单位审核后,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按210元/m3执行;对新材料、新工艺项目,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与发包人或委托代理人协商确定单价,协商不成,报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审核确定。
2.4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工程量是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数据,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审核时要抓住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核对,严禁高估冒领和出现差错碰漏现象。
2.5核實材料单价是否真实。建筑材料造价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大,一般约为工程造价的60%左右,材料用量、建材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审核材料价格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等对建材价格的规定。对材料价格的审核原则一般为:一是对于合同中约定由施工单位承担的自购材料,要严格按照约定的价格波动范围进行调价。如合同约定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实施期单价的波动幅度在合同价的±5%范围内不予调整,超出±5%的可以调整,则不得对±5%范围内的材料进行调差或超出±5%的不调差;二是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调差材料范围进行价差计算,施工合同中没有明确调差的材料,不得进行价差调整,需纳入风险包干费解决。三是对调差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调整,一般按照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行业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材料价格信息执行;四是对施工中新增的材料价格,应将甲乙双方签认的材料价格作为结算价格。
2.6预算编制各项费用计取是否正确。竣工结算中,工程主体及各项变更设计、新增工程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工程所在地的特点等进行编制,各项取费应根据工程当地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费率,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审核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取是否正确,审核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是以人工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计取基数不同的是否分别计取。
2.7减少计算误差。工程结算子目数量多,计算数据量大,往往会存在操作误差,认真审核文件中各数据是否对应、正确,以免不必要的多计或少算。
2.8合理解决变更及索赔问题。工程变更及索赔是工程前期无法预料的,有时费用也高,常常成为结算工作的焦点。对于工程变更及索赔,结算审核人员须深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
3、结算审核分析
结算审核工作完成后,需对审核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到工程投资增加的原因,为以后施工管理提供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分析:
3.1设计工作质量。设计工作是投资管理的源头,在工程建设中,因设计工作不深入,造成工程停工、变更、工程量错误等大量情况存在,造成很多浪费,并增加投资。
3.2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谨,特别是关于结算部分的条款不详尽或无约定,在施工过程中或结算时双方再协调此类问题,会导致工程结算难以进行,且有增加造价的风险。
3.3征地拆迁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工作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因征拆工作推进困难,一方面实际征地拆迁补偿款高于项目概算价,另一方面造成工期延误,导致赶工费、窝工费及相关措施费增加,造成结算价大于中标价。
3.4工程变更及签证。设计变更及签证内容过于简单或重复签认,将属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增加,也纳入新增合同费用,无形中增加工程投资。
4、结束语
总之,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时造价控制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通过结算审核,不仅可以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通过造价分析,发现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引起工程投资增加的原因,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工程建设各方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审核;控制;合规;有效
引言:工程结算审核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工程建设各方的经济利益,工程结算审核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最终环节,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工作,提高结算质量,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本人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1、结算资料存在的问题
1.1结算资料、手续不全。施工单位上报的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一般都较差,或资料签字手续不全,这给结算审核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1.2工程量计算不合理。工程量计算不按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高估冒领现象普遍。
1.3定额套用不规范。一是多套定额。恶意将工序进行细分,套取多个定额子目,增加费用;二是套取单价高的定额。三是定额抽换随意。通过调整定额子目中材料、机械类型或者调高定额中材料、机械消耗含量增加费用;四是补充定额子目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导致定额缺项内容不断增多,由于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致使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
1.4不按合同约定调整价款。对于总价包干合同,除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标准、规模、范围和工期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调整合同价款之外,其他内容均不得调整。结算中施工单位仍存在对施工图量差、措施项目调整等扩大工程量,要求变更造价。
1.5提高材料价格。施工单位工程结算预算编制中不按照政府公布的信息,任意提高材料价格,增加合同费用。
2、结算审核主要内容
工程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有: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依据的充分性、单价的合理性,工程量的准确性,费用计取合理性等几个方面。
2.1结算资料是否完善。审核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结算文件、变更设计资料、现场签证等结算资料是否完善齐备且合理有效;对不完善的资料应补充完善,不合理或无效的资料不能作为结算依据。
2.2结算依据是否充分、依法合规。一是结算范围是否准确,是否按合同约定的范围结算,尤其多个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的结算范围,是否与施工范围一致。二是结算文件是否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原则、预算编制及取费标准、主材价格等编制,对合同中含糊不清的语句或漏洞,应组织有关各方共同开会讨论,并明确结算要求。三是结算价款调整是否依法合规。对于政策性费用调整需要按照项目原批复单位或国家、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标准进行调整,如I类变更设计、人工和材料价差等调整。四是变更设计是否有相关各方签字盖章,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审批部门的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不合要求的资料应及时补全。应根据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对变更设计是否应计价作出判断。五是对于总价包干合同,结算时要特别注意风险包干费约定的范围,不得将本应纳入包干费解决的项目,拿出来增加合同费用。
2.3工程单价是否合理。目前施工合同一般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单价的审核。一是结算项目与原合同清单项目一致,维持原合同清单项目单价;二是变更项目单价的确定。按照合同约定,变更后的综合单价确定原则为:合同已有适用项目综合单价的,执行原合同综合单价;合同中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的,参照合同中的综合单价执行;合同中既没有适用项目又没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时,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如路基护坡作法为干砌片石护坡,后变更为浆砌片石护坡,与原清单作法对比,增加水泥砂浆,原清单单价为140元/m3,施工单位重新分析综合单位为220元/m3,建设单位审核后,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按210元/m3执行;对新材料、新工艺项目,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与发包人或委托代理人协商确定单价,协商不成,报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审核确定。
2.4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工程量是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数据,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审核时要抓住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核对,严禁高估冒领和出现差错碰漏现象。
2.5核實材料单价是否真实。建筑材料造价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大,一般约为工程造价的60%左右,材料用量、建材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审核材料价格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等对建材价格的规定。对材料价格的审核原则一般为:一是对于合同中约定由施工单位承担的自购材料,要严格按照约定的价格波动范围进行调价。如合同约定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实施期单价的波动幅度在合同价的±5%范围内不予调整,超出±5%的可以调整,则不得对±5%范围内的材料进行调差或超出±5%的不调差;二是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调差材料范围进行价差计算,施工合同中没有明确调差的材料,不得进行价差调整,需纳入风险包干费解决。三是对调差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调整,一般按照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行业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材料价格信息执行;四是对施工中新增的材料价格,应将甲乙双方签认的材料价格作为结算价格。
2.6预算编制各项费用计取是否正确。竣工结算中,工程主体及各项变更设计、新增工程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工程所在地的特点等进行编制,各项取费应根据工程当地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费率,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审核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取是否正确,审核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是以人工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计取基数不同的是否分别计取。
2.7减少计算误差。工程结算子目数量多,计算数据量大,往往会存在操作误差,认真审核文件中各数据是否对应、正确,以免不必要的多计或少算。
2.8合理解决变更及索赔问题。工程变更及索赔是工程前期无法预料的,有时费用也高,常常成为结算工作的焦点。对于工程变更及索赔,结算审核人员须深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
3、结算审核分析
结算审核工作完成后,需对审核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到工程投资增加的原因,为以后施工管理提供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分析:
3.1设计工作质量。设计工作是投资管理的源头,在工程建设中,因设计工作不深入,造成工程停工、变更、工程量错误等大量情况存在,造成很多浪费,并增加投资。
3.2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谨,特别是关于结算部分的条款不详尽或无约定,在施工过程中或结算时双方再协调此类问题,会导致工程结算难以进行,且有增加造价的风险。
3.3征地拆迁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工作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因征拆工作推进困难,一方面实际征地拆迁补偿款高于项目概算价,另一方面造成工期延误,导致赶工费、窝工费及相关措施费增加,造成结算价大于中标价。
3.4工程变更及签证。设计变更及签证内容过于简单或重复签认,将属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增加,也纳入新增合同费用,无形中增加工程投资。
4、结束语
总之,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时造价控制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通过结算审核,不仅可以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通过造价分析,发现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引起工程投资增加的原因,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工程建设各方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