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改传统意义上对人的负性状态的研究,转而关注个体的最佳状况、积极情感、满意度、幸福感等,在这种以揭示和促使个体、社会健康发展为宗旨的背景下,工作投入作为健康职业研究的新视角而诞生,它关注个体对本职工作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乐观、主动和创造力等积极品质。而如何使教师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大的能量投身工作,也成了每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从提高教师信念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促进教师的工作投入。
一、借助榜样的力量,自我激励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教育家,他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都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众所周知的苏霍姆林斯基,17岁开始投身教育事业直到逝世,一生育人无数,留下了难以言尽的教育思想和动人故事。他的每分每秒都在践行自己那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终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等等。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在教育的春风里永远飘扬。我们身边也不乏很多鲜活的例子。魏书生、钟竺等全国优秀教师们,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自己多年的先进事迹和卓越贡献唱响了一首奉献之歌。教师们要以他们为目标,树立崇高的信念,时常激励自己。
自我激励反映在教师的工作中,会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去克服惰性心理,以更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这是个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或者说是一个从“我要做”到“我要做好”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会越来越多的向优秀的榜样看齐,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付出。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将培养他们成才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离榜样越来越近,相信自己离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距离并不遥远。
二、相信自己的学生都能成才
有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更喜欢,对他们抱有不一样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明显感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随之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并迸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达到如教师期望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犯了“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错误,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寄予高期望,积极关注,对教学活动严肃认真,主动花费更多的时间讲解,提供更精确和具体的反馈。对“差学生”给予低期望,伴随的是一些消极的行为。这样的差别对待不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健康的影响,也使教师本身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思想和片面的评价标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这样的信念——“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虽然你的学生不一定都会成为名人、科学家、领袖,但必须坚信,在你的教诲下,你的学生一定可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人。
这个信念会通过教师的行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教师不再片面关注学生学习,不再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性格、 气质、 爱好、特长等非知识因素。亲近和尊重每一位同学,试图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多层次、 宽领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三、明确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天真是孩子最珍贵的优点,爱玩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俗话说的好:“不会玩儿的孩子更不会学”。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学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那么,这就要求有着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成人教师们,“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做学生的朋友。
树立了师生平等的信念,教师的工作便更容易投入和展开。教师不再纠结于学生的“不懂事”,而是转变视角,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启发、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影响和补充。既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和经验,也传递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更让教师愈发热爱自己的工作、投入自己的工作。
四、认为学生需要公平对待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学生也是如此。尽管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讨厌教师的偏袒、不公和厚此薄彼。
相信“爱好学生容易,爱差生难”这句话会引起很多教师的共鸣,但反过来想一下的话,后进生其实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如果动不动就批评指责,挖苦讥笑,无异于在他们被损害了自尊心的“伤疤”上撒盐。再比如,很多教师会凭第一印象妄自判断一个学生的优与劣…教师要克服这些工作中的不足,需要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的信念越牢固,教师工作起来越有成就感和满意感。原来只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他们很快就能迎头赶上,丝毫不逊于“好学生”;原来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全方位去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变化,得到付出后的收获,惊喜之余更乐于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赵云,侯又光.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分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王恭志.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实务之探析[J].教育研究信息2000(8卷2期):99.
3 胡艳.教师信念与其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关系的个案观察研究[J].科教平台,2007(28).
一、借助榜样的力量,自我激励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教育家,他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都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众所周知的苏霍姆林斯基,17岁开始投身教育事业直到逝世,一生育人无数,留下了难以言尽的教育思想和动人故事。他的每分每秒都在践行自己那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终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等等。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在教育的春风里永远飘扬。我们身边也不乏很多鲜活的例子。魏书生、钟竺等全国优秀教师们,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自己多年的先进事迹和卓越贡献唱响了一首奉献之歌。教师们要以他们为目标,树立崇高的信念,时常激励自己。
自我激励反映在教师的工作中,会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去克服惰性心理,以更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这是个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或者说是一个从“我要做”到“我要做好”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会越来越多的向优秀的榜样看齐,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付出。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将培养他们成才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离榜样越来越近,相信自己离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距离并不遥远。
二、相信自己的学生都能成才
有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更喜欢,对他们抱有不一样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明显感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随之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并迸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达到如教师期望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犯了“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错误,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寄予高期望,积极关注,对教学活动严肃认真,主动花费更多的时间讲解,提供更精确和具体的反馈。对“差学生”给予低期望,伴随的是一些消极的行为。这样的差别对待不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健康的影响,也使教师本身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思想和片面的评价标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这样的信念——“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虽然你的学生不一定都会成为名人、科学家、领袖,但必须坚信,在你的教诲下,你的学生一定可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人。
这个信念会通过教师的行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教师不再片面关注学生学习,不再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性格、 气质、 爱好、特长等非知识因素。亲近和尊重每一位同学,试图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多层次、 宽领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三、明确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天真是孩子最珍贵的优点,爱玩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俗话说的好:“不会玩儿的孩子更不会学”。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学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那么,这就要求有着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成人教师们,“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做学生的朋友。
树立了师生平等的信念,教师的工作便更容易投入和展开。教师不再纠结于学生的“不懂事”,而是转变视角,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启发、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影响和补充。既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和经验,也传递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更让教师愈发热爱自己的工作、投入自己的工作。
四、认为学生需要公平对待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学生也是如此。尽管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讨厌教师的偏袒、不公和厚此薄彼。
相信“爱好学生容易,爱差生难”这句话会引起很多教师的共鸣,但反过来想一下的话,后进生其实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如果动不动就批评指责,挖苦讥笑,无异于在他们被损害了自尊心的“伤疤”上撒盐。再比如,很多教师会凭第一印象妄自判断一个学生的优与劣…教师要克服这些工作中的不足,需要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的信念越牢固,教师工作起来越有成就感和满意感。原来只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他们很快就能迎头赶上,丝毫不逊于“好学生”;原来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全方位去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变化,得到付出后的收获,惊喜之余更乐于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赵云,侯又光.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分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王恭志.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实务之探析[J].教育研究信息2000(8卷2期):99.
3 胡艳.教师信念与其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关系的个案观察研究[J].科教平台,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