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事务的增加、公务员队伍的扩大,我国公务员的管理方式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革。本文以综合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两类人才为研究对象,从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概述两类人才各自的需求。最后,根据两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从考录内容、激励机制、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对公务员管理方式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公务员;管理方式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将政府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
综合管理型人才是指那些具备广博的知识,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勇于担当并善于集思广益的人才。通常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专业技能。对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来说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要比专业技能更重要。这类人才能够胜任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工作。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指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专家。通常在某一专业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这种类型的人才能较好的承担专业技术类的工作,并且难以替代。
一、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类人才在个体成长、物质和心理需求、工作方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个体成长
综合管理型人才希望在组织中获得稳定的地位,积极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关系网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组织中较为稳定的一部分,忠于组织。
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技术作为立身之本。他们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关注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专业技术型人才渴望获得技术进步。
(二)物质和心理需求
综合管理型人才的目标是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一种关系网络。无论自身处于哪个阶层,综合管理型人才都希望获得职务上的晋升。一旦晋升的机会渺茫,其注意力可能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金钱、权力交换。
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这当然不代表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在乎物质的奖励,事实上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人的本能。但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说,精神奖励同物质奖励一样重要。
(三)工作方式
综合管理型人才主要是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除了突发性事件外,他们面临的大多数管理任务是有先例的,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和先例办事。强大的监督控制和对程序的过多关注导致综合管理型人才难以發挥自身的积极性,办事效率低下。
专业技术型人才受教育程度更高,视野更为开阔。所以这类人才向往灵活的管理方式,他们需要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处处受到领导的制约和指挥。
二、公务员管理方式的改進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务员、企事业员工等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政府依旧没有根据职位的分类、人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发展。按照分类管理的方法,政府可以设计行政和技术两条主线,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两条主线人员的录取方式、激励机制、日常管理都有所区别。
(一)考录内容
《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凡是有意加入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人才必须经过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测》考察的是一个人学识的广博度、思维的灵敏度。《申论》考察一个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这都是综合管理型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而言,需要考查其专业素质。让一个精通经济、刑侦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去考《行测》和《申论》是极为荒谬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将其所学专业划分等级,通过考试测试出一个人的技术等级,达到一定的等级才能录用。
(二)激励机制
我们以行政和技术作为两条晋升的主线,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选择各自的路线,但一定条件下公务员可以转换主线。对管理型人才的激励以晋升激励和物质激励为主。行政路线拥有更广阔的升职空间,通过对其“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的考察,提拔优秀的人才。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技术主线将拥有更高的薪酬,更多的培训,较少的管制。充分帮助专业技术型人才更新知识,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他获取报酬的活动,这将给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日常管理
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注重过程和程序,不利于管理型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但由于管理型人才密切接触人民群众,同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所以对其管理要将人本管理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监督。
专业技术人才是为解决专业的问题而存在,对其管理不必过多注重于过程和程序,以目标为导向是最合适不过的。出现专业技术问题,管理者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组成若干个团队,以解决问题为最根本的目标,不加以限制和指挥,给予其宽松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技术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国.知识型企业员工特点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06):313-314.
[2]王宏.公务员管理的人本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李佳琪.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行政管理,2013.
关键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公务员;管理方式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将政府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
综合管理型人才是指那些具备广博的知识,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勇于担当并善于集思广益的人才。通常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专业技能。对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来说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要比专业技能更重要。这类人才能够胜任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工作。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指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专家。通常在某一专业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这种类型的人才能较好的承担专业技术类的工作,并且难以替代。
一、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类人才在个体成长、物质和心理需求、工作方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个体成长
综合管理型人才希望在组织中获得稳定的地位,积极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关系网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组织中较为稳定的一部分,忠于组织。
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技术作为立身之本。他们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关注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专业技术型人才渴望获得技术进步。
(二)物质和心理需求
综合管理型人才的目标是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一种关系网络。无论自身处于哪个阶层,综合管理型人才都希望获得职务上的晋升。一旦晋升的机会渺茫,其注意力可能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金钱、权力交换。
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这当然不代表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在乎物质的奖励,事实上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人的本能。但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说,精神奖励同物质奖励一样重要。
(三)工作方式
综合管理型人才主要是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除了突发性事件外,他们面临的大多数管理任务是有先例的,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和先例办事。强大的监督控制和对程序的过多关注导致综合管理型人才难以發挥自身的积极性,办事效率低下。
专业技术型人才受教育程度更高,视野更为开阔。所以这类人才向往灵活的管理方式,他们需要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处处受到领导的制约和指挥。
二、公务员管理方式的改進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务员、企事业员工等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政府依旧没有根据职位的分类、人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发展。按照分类管理的方法,政府可以设计行政和技术两条主线,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两条主线人员的录取方式、激励机制、日常管理都有所区别。
(一)考录内容
《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凡是有意加入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人才必须经过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测》考察的是一个人学识的广博度、思维的灵敏度。《申论》考察一个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这都是综合管理型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而言,需要考查其专业素质。让一个精通经济、刑侦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去考《行测》和《申论》是极为荒谬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将其所学专业划分等级,通过考试测试出一个人的技术等级,达到一定的等级才能录用。
(二)激励机制
我们以行政和技术作为两条晋升的主线,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选择各自的路线,但一定条件下公务员可以转换主线。对管理型人才的激励以晋升激励和物质激励为主。行政路线拥有更广阔的升职空间,通过对其“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的考察,提拔优秀的人才。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技术主线将拥有更高的薪酬,更多的培训,较少的管制。充分帮助专业技术型人才更新知识,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他获取报酬的活动,这将给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日常管理
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注重过程和程序,不利于管理型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但由于管理型人才密切接触人民群众,同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所以对其管理要将人本管理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监督。
专业技术人才是为解决专业的问题而存在,对其管理不必过多注重于过程和程序,以目标为导向是最合适不过的。出现专业技术问题,管理者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组成若干个团队,以解决问题为最根本的目标,不加以限制和指挥,给予其宽松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技术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国.知识型企业员工特点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06):313-314.
[2]王宏.公务员管理的人本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李佳琪.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行政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