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各科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体会颇丰。
一、“用教材教”要求教师有敏感的生活触觉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决定了老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具有开阔的视野及敏感的生活触觉,及时捕捉、补充鲜活的课程资源。比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诚信教育的内容,其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除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还结合相关社会时事,补充了汶川地震中在手上留下“遗言”的灾民的感人事例、奥运会运动员食用兴奋剂的相关处罚规定、周老虎事件及三鹿奶粉事件等,从而拓展和丰富了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分析身边的鲜活案例,加深了对“诚信是金”的理解,提高了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我也结合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并随时注意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并且懂得学以致用,以道德标准评价社会事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
敏感的生活触觉是需要培养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在重阳节晚上收看《艺术人生》之“佳节又重阳”时,听到松堂关怀医院院长谈及“人生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的有关内容时,马上对品德教材中的“生命教育”专题作了调整。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我们除了物质上的节约之外,还能节约什么?我想:我们的品德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它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引导学生过好人生轨迹中的每条“线段”,充分体现人生价值,其中“低耗高效”的效能观应该从小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整体把握教材,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教学中才可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水到渠成,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重视学习指导
“教是为了不用教”,这是教育老前辈揭示的“教”的追求与最高境界。所以教不可以包办代替,同时也不可放手不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有效的学习指导能使学生迸发学习热情,做好学习准备,更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可贵的生成性资源。
为了让“诚信教育”更有成效,在与学生讨论“三鹿奶粉事件”之前,笔者特地提了一个问题:问题奶粉是因为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答对!备课时我估计到大多数学生回答该问题有困难,一方面因为三聚氰胺是专业名词,学生几乎未接触过,名称又不好记;另一方面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学习欠缺钻劲。因此,我想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该事件的补充、该话题的引出一举多得,它不仅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之本”“保护品牌要象保护眼睛一样”等道理,而且还能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用教材教”的实际意义。课堂上,我与学生分享了这样的体会:好学的人一定是留心生活的人。对于奶粉事件,好学的人肯定不会放过几个问题:问题奶粉中添加了什么?为什么添加?造成了什么危害?我想,这不是答不上一道题的“问题”,而是值得我们反思且应引起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接着,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方法指导,以典型事例分析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加强反思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课时的限制与课程资源选择的丰富性形成了一对矛盾。假如受制于时间放不开手脚,只局限于教材,课堂教学将缺乏必要的拓展延伸;假如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不加选择地增加话题与内容,我们又将无法落实教学计划,使教学随意性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一、“用教材教”要求教师有敏感的生活触觉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决定了老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具有开阔的视野及敏感的生活触觉,及时捕捉、补充鲜活的课程资源。比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诚信教育的内容,其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除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还结合相关社会时事,补充了汶川地震中在手上留下“遗言”的灾民的感人事例、奥运会运动员食用兴奋剂的相关处罚规定、周老虎事件及三鹿奶粉事件等,从而拓展和丰富了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分析身边的鲜活案例,加深了对“诚信是金”的理解,提高了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我也结合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并随时注意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并且懂得学以致用,以道德标准评价社会事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
敏感的生活触觉是需要培养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在重阳节晚上收看《艺术人生》之“佳节又重阳”时,听到松堂关怀医院院长谈及“人生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的有关内容时,马上对品德教材中的“生命教育”专题作了调整。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我们除了物质上的节约之外,还能节约什么?我想:我们的品德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它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引导学生过好人生轨迹中的每条“线段”,充分体现人生价值,其中“低耗高效”的效能观应该从小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整体把握教材,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教学中才可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水到渠成,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重视学习指导
“教是为了不用教”,这是教育老前辈揭示的“教”的追求与最高境界。所以教不可以包办代替,同时也不可放手不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有效的学习指导能使学生迸发学习热情,做好学习准备,更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可贵的生成性资源。
为了让“诚信教育”更有成效,在与学生讨论“三鹿奶粉事件”之前,笔者特地提了一个问题:问题奶粉是因为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答对!备课时我估计到大多数学生回答该问题有困难,一方面因为三聚氰胺是专业名词,学生几乎未接触过,名称又不好记;另一方面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学习欠缺钻劲。因此,我想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该事件的补充、该话题的引出一举多得,它不仅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之本”“保护品牌要象保护眼睛一样”等道理,而且还能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用教材教”的实际意义。课堂上,我与学生分享了这样的体会:好学的人一定是留心生活的人。对于奶粉事件,好学的人肯定不会放过几个问题:问题奶粉中添加了什么?为什么添加?造成了什么危害?我想,这不是答不上一道题的“问题”,而是值得我们反思且应引起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接着,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方法指导,以典型事例分析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加强反思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课时的限制与课程资源选择的丰富性形成了一对矛盾。假如受制于时间放不开手脚,只局限于教材,课堂教学将缺乏必要的拓展延伸;假如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不加选择地增加话题与内容,我们又将无法落实教学计划,使教学随意性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