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案件回顾
案件1
2012年4月,浙江台州的李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数码相机,填写完送货信息后,他选择了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
3天后,李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员,说货已送到,让李先生签字取货。李先生没仔细验货,就将1200多元的货款直接给了这名“快递员”。当“快递员”离开后,李先生拆箱验货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块塑料。
情急之下,李先生拨通了网站的客服电话。客服在查询后告诉他,货还在途中,尚未送到。李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一名假快递员骗了。
案件2
无独有偶,2013年5月,北京市破获了一起前快递员盗窃快递物品,并冒充快递员送货诈骗的案件。
今年21岁的王某,一年前从老家安徽到北京打工,在一家快递公司做快递员。由于经常请朋友吃饭、去娱乐场所消费等,4000元的工资收入逐渐不能满足王某的消费需求,不到一年王某便辞掉工作,另谋出路。离开公司2个月后,王某不但没有找到工作,原先的积蓄也被全部花光。
2013年2月25日上午11时,王某在北京市五矿大厦路旁行走时,看到一家宅急送货到付款快递三轮车,快递员匆忙上楼送包裹,未锁车门。王某见状,快速拉开车门,窃得一快件包裹后,迅速逃离现场。而后其冒充宅急送快递员按包裹地址将盗窃的包裹送到收件人家中,收取货款320元人民币。有第一次的轻易得手,王某胆子越来越大,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北京其他地区作案10余次,获利3000余元。
案件3
2011年7月,一学生在一家知名购物网站订购了一部手机,填写完整的送货信息后,与商家约定通过某快递公司运货并以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
次日,“快递员”如期而至。该学生支付货款后并没有当场开箱验货。当其返回寝室打开快递时才大吃一惊:送来的不是手机,而是一盒劣质减肥药,“快递员”早已不见踪影。事实上,像该学生这样的被骗者不在少数,多名受害者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大多在知名购物网站上交易,且都选择了货到付款方式。
接到报警后,警方即刻围绕该快递公司进行侦查目标锁定该快递公司,发现该公司有大量类似客户被骗的投诉记录,且公司内部货到付款业务的客户信息有外泄情况,而那名给学生投送虚假货品的“快递员”身份系伪造,并非该公司员工。
最终,嫌疑人杨某的真实身份及居住地址被锁定。2011年7月22日,杨某在暂住地被抓获,一起落网的还有团伙成员张某、周某及团伙头目车某。
车某交代,其掌握的客户快递信息是通过一名叫“叶子”的网友获取,诈骗成功后再将赃款的30%分给后者。2011年6月以来,已累计作案70余起,涉案金额8万余元。据此,“叶子”朱某被抓获。朱某交代,这些客户信息都来自于广东人王某,他以每条信息20元的价格从王某处购买后再提供给车某实施诈骗。
此类假借快递员之名骗取货款的案件不胜枚举,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受骗者只是被假快递员骗取钱财,并没有受到人身伤害。但接下来的几个案例,受害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2011年5月,南京,两名歹徒趁户主不在家,冒充快递员骗开门,将年近六旬的保姆捅死,户主13个月大的婴儿活活捂死,抢劫10万余元。
2011年7月,厦门,陈某通过女白领刘某遗弃的快递单据发现其独自居住,遂假冒快递员入室抢劫600余元现金后将刘某杀害。
2012年1月,北京,曾在中国电信任网络工程师的王某,为筹钱和女友去日本旅游,竟在白天冒充快递员入室抢劫73岁的老人陈某,先用乙醚捂住对方嘴巴,后用刀残忍地刺向对方颈部,将其杀害,抢得1.1万元现金。
2013年2月,合肥,杨某利用捡来的烟盒,以送快递为名,诱骗独自在家的王女士开门,强行进入屋内抢劫。期间,杨某用螺丝刀敲打王女士,将海绵塞入其口,并掐住其脖子等,对王女士进行人身伤害。
……
蓝盾安全提示:
以上案件发人深省。在网购已成为流行的当下,如何安全接收快递、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的问题应引起人们重视。
1.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贵重物品时,应该及时查询卖家委托的快递公司的名称,签收时仔细核对,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检查货物。
2.快递的收货地址最好选择工作单位等场所,一来有物业或门卫帮忙收件,二来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3.独自一人下楼接货时,尽量选择有门禁、监控探头的公共场所。特别是老人和独居女子,在应门时要向快递员核对自己的地址、货物名称等信息。
4.选择寄到家中的独居女子,可以在家门口放一双男人鞋或在阳台上挂件男人衣服,暗示家中另有他人。
5.如果遭遇了入室抢劫的歹徒,千万不要硬碰硬,留意对方的样貌和口音,寻找机会逃出呼救。
6.网购时,不要将自己的个人隐私或详细地址透露给任何人,签收单拿到手后要尽量撕碎或烧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7.快递公司应按照《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加强快递从业人员管理,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8. 购物网站应注重保护客户个人信息,防止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并提示购买者谨防假快递网站与假快递人员,避免上当受骗。 (责编:孙刘扬)
案件1
2012年4月,浙江台州的李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数码相机,填写完送货信息后,他选择了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
3天后,李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员,说货已送到,让李先生签字取货。李先生没仔细验货,就将1200多元的货款直接给了这名“快递员”。当“快递员”离开后,李先生拆箱验货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块塑料。
情急之下,李先生拨通了网站的客服电话。客服在查询后告诉他,货还在途中,尚未送到。李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一名假快递员骗了。
案件2
无独有偶,2013年5月,北京市破获了一起前快递员盗窃快递物品,并冒充快递员送货诈骗的案件。
今年21岁的王某,一年前从老家安徽到北京打工,在一家快递公司做快递员。由于经常请朋友吃饭、去娱乐场所消费等,4000元的工资收入逐渐不能满足王某的消费需求,不到一年王某便辞掉工作,另谋出路。离开公司2个月后,王某不但没有找到工作,原先的积蓄也被全部花光。
2013年2月25日上午11时,王某在北京市五矿大厦路旁行走时,看到一家宅急送货到付款快递三轮车,快递员匆忙上楼送包裹,未锁车门。王某见状,快速拉开车门,窃得一快件包裹后,迅速逃离现场。而后其冒充宅急送快递员按包裹地址将盗窃的包裹送到收件人家中,收取货款320元人民币。有第一次的轻易得手,王某胆子越来越大,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北京其他地区作案10余次,获利3000余元。
案件3
2011年7月,一学生在一家知名购物网站订购了一部手机,填写完整的送货信息后,与商家约定通过某快递公司运货并以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
次日,“快递员”如期而至。该学生支付货款后并没有当场开箱验货。当其返回寝室打开快递时才大吃一惊:送来的不是手机,而是一盒劣质减肥药,“快递员”早已不见踪影。事实上,像该学生这样的被骗者不在少数,多名受害者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大多在知名购物网站上交易,且都选择了货到付款方式。
接到报警后,警方即刻围绕该快递公司进行侦查目标锁定该快递公司,发现该公司有大量类似客户被骗的投诉记录,且公司内部货到付款业务的客户信息有外泄情况,而那名给学生投送虚假货品的“快递员”身份系伪造,并非该公司员工。
最终,嫌疑人杨某的真实身份及居住地址被锁定。2011年7月22日,杨某在暂住地被抓获,一起落网的还有团伙成员张某、周某及团伙头目车某。
车某交代,其掌握的客户快递信息是通过一名叫“叶子”的网友获取,诈骗成功后再将赃款的30%分给后者。2011年6月以来,已累计作案70余起,涉案金额8万余元。据此,“叶子”朱某被抓获。朱某交代,这些客户信息都来自于广东人王某,他以每条信息20元的价格从王某处购买后再提供给车某实施诈骗。
此类假借快递员之名骗取货款的案件不胜枚举,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受骗者只是被假快递员骗取钱财,并没有受到人身伤害。但接下来的几个案例,受害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2011年5月,南京,两名歹徒趁户主不在家,冒充快递员骗开门,将年近六旬的保姆捅死,户主13个月大的婴儿活活捂死,抢劫10万余元。
2011年7月,厦门,陈某通过女白领刘某遗弃的快递单据发现其独自居住,遂假冒快递员入室抢劫600余元现金后将刘某杀害。
2012年1月,北京,曾在中国电信任网络工程师的王某,为筹钱和女友去日本旅游,竟在白天冒充快递员入室抢劫73岁的老人陈某,先用乙醚捂住对方嘴巴,后用刀残忍地刺向对方颈部,将其杀害,抢得1.1万元现金。
2013年2月,合肥,杨某利用捡来的烟盒,以送快递为名,诱骗独自在家的王女士开门,强行进入屋内抢劫。期间,杨某用螺丝刀敲打王女士,将海绵塞入其口,并掐住其脖子等,对王女士进行人身伤害。
……
蓝盾安全提示:
以上案件发人深省。在网购已成为流行的当下,如何安全接收快递、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的问题应引起人们重视。
1.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贵重物品时,应该及时查询卖家委托的快递公司的名称,签收时仔细核对,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检查货物。
2.快递的收货地址最好选择工作单位等场所,一来有物业或门卫帮忙收件,二来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3.独自一人下楼接货时,尽量选择有门禁、监控探头的公共场所。特别是老人和独居女子,在应门时要向快递员核对自己的地址、货物名称等信息。
4.选择寄到家中的独居女子,可以在家门口放一双男人鞋或在阳台上挂件男人衣服,暗示家中另有他人。
5.如果遭遇了入室抢劫的歹徒,千万不要硬碰硬,留意对方的样貌和口音,寻找机会逃出呼救。
6.网购时,不要将自己的个人隐私或详细地址透露给任何人,签收单拿到手后要尽量撕碎或烧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7.快递公司应按照《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加强快递从业人员管理,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8. 购物网站应注重保护客户个人信息,防止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并提示购买者谨防假快递网站与假快递人员,避免上当受骗。 (责编:孙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