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系统总结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和存在問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为今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鼠害监测防治;“十三五”工作成就;“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工作任务;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29-04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odents in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YANG Zaixue1 et al.
(1Guizhou Yuq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Yuqing 564400, China)
Abstract: B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main achievements, working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od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guiding ideology, main objectives and development plan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od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rodents; Achievements of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Work tasks in 2021; Guizhou province
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鼠类是杂食性动物,不仅危害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还危害果树、蔬菜、甘蔗、大豆、花生、向日葵、瓜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1]。贵州省常年农田鼠害的发生面积在53.33万hm2左右,若不及时组织防治,每年将会造成粮食损失15万t左右、经济作物损失50万t,常年农舍鼠害发生300万户左右,平均每户储粮损失75kg左右[1-3]。由于农区鼠害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每年防治都不可能完全消灭,防治后残存的害鼠通过繁殖后代加入种群,田间鼠密度将会回升,从而对农作物造成新的危害。面对严峻的农区鼠情,鼠害防治刻不容缓。
贵州省历年来高度重视农区鼠害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对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鼠害防治人才团队在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研究应用成果。为了有效地控制农区鼠害的发生和危害,减轻鼠害损失,实现“鼠口夺粮”保丰收、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目标,本文系统总结和回顾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激励贵州省鼠害防治人才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新时期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不断推动全省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和鼠害科技攻关工作,并为今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1.1 工作成就 过去5年是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持续发展、满载收获的5年。
1.1.1 鼠情监测预报持续开展,数据翔实 建立全省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其中,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点县5个。累计开展鼠情监测700月次,置夹363303个,捕获鼠类7938只,鼠种种类18种,平均捕获率为2.18%,测量解剖鼠类近8000只,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近100万个,为农区鼠害研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共发送鼠情交流700期,鼠情情报600期,预报准确率为86.78%,有力地指导了农区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
1.1.2 鼠害防治示范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建立了全省农区鼠害防治示范区50个,其中,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4个。鼠害防治团队成员深入镇乡、深入村组,示范引领、宣传培训,累计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203.28万hm2,占发生面积256.07万hm2的79.39%,挽回损失33.49万t,其中,毒饵站灭鼠面积36.92万hm2;累计完成农舍鼠害防治户数1032.30万户,占发生户数1346万户的76.69%,挽回损失11.56万t,其中,统一灭鼠206.55万户。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100%,平均防控效果81.19%,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32.08%,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鼠类的发生和危害,鼠口夺粮取得显著成效。
1.1.3 鼠害科技攻关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先后实施贵州省省市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等鼠害科研项目5项,获资助资金425万元。发表论文37篇21万字,出版著作3部48万字[1,4-5],制订标准2项。获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贵州省农业丰收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为我国农区害鼠监测与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1.4 鼠害防治协作活动丰富多彩,创新不断 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协作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員的凝聚力和业务能力。创新理念、深化培训,搭建平台、深化交流。共组织召开全省鼠害培训会、科研项目专题会、研讨会及总结会等会议19次,参加人员697人次。引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先进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6],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2期,培训TOT学员60人次,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35间,培训农民学员1051人[7-8]。举办农民田间日活动1次,参加人员142人。参加全国鼠害防治培训班5次,参加人员23人次。赴南非、肯尼亚执行鼠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交流任务1次,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海南三亚考察学习灭鼠技术3次,赴省内相关县市开展交流学习灭鼠技术活动3次,参加人员97人次。省协作组下发文件62个,制订项目实施方案10个,编辑《贵州灭鼠工作动态》184期,创办“贵州鼠害”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180篇,编辑《贵州农区鼠害研究三十五周年纪实》等资料汇编13册240万字。
1.1.5 团队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收获满满 先后有70余人160余人次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其中,有1人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贵州省省管专家续聘、10人获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先进工作者、1人获遵义市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3人获县管专家和“剑江英才”称号;有1人晋升为研究员、8人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人晋升为农艺师;有8人当选为市、州、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余庆县被授予为贵州省农区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基地、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省协作组鼠害防治人才团队入选遵义市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专家工作站。
1.2 工作经验 5年的奋斗与实践,团队成员发扬了不畏脏臭、不畏鼠疫、吃苦耐劳,深入开展农区鼠害监测防治的敬业精神,进行了同频共振、同心同行、创新理念,全力推进贵州灭鼠事业发展的精彩实践。坚持组织领导、团结协作,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成功之道;坚持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动力源泉。
1.3 存在问题 鼠害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鼠情依然严峻,鼠害发生面广,鼠密度较高,损失较大,灭鼠任务艰巨;鼠情监测人员不稳定、年龄老化、新老交替问题突出,人才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开展不平衡,灭鼠经费投入较少,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拓展期,也是传承贵州灭鼠事业的关键期。为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选定着力点,找准突破口,体现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1 指导思想 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新时代鼠害防控目标,牢固树立“统一灭鼠,科学防控”理念,以农业部农区鼠害观测试验基地、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贵州省农区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基地“三大平台”为载体,聚焦鼠情监测、鼠害防治、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农区鼠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水平,全面推动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主要目标 鼠情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农区鼠害防控率达80%以上;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舍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防治效果达80%以上;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力争发表论文30篇、出版著作1部、制定(修订)标准2项、申报科技成果奖2项、晋升职称5名。
2.3 发展规划
2.3.1 坚持以鼠情监测预报为抓手,着力在种群生态研究上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建立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系统监测点10个,季节监测点8个,其中,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点县5个,建立健全农区鼠害监测网络;稳定和加强鼠情测报人员,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范,持续开展鼠情监测,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完善鼠情监测数据库建设,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数据,深入开展鼠类种群生态特征和监测技术研究,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当好领导决策防治工作的参谋者,奋力实现鼠情监测预报新作为。
2.3.2 坚持以鼠害防治示范为重点,着力在灭鼠减灾防灾上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建立农区鼠害防治示范区50个,其中,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8个,集成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体系,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每年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0万hm2,其中,毒饵站灭鼠示范6.67万hm2,TBS灭鼠示范0.13万hm2;完成农舍鼠害防治200万户,其中,统一灭鼠示范40万户,有效控制鼠害的发生和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当好当地农业增产增收的推动者,奋力拓展鼠害防治示范新气象。
2.3.3 坚持以鼠害科技攻关为引领,着力在集成研究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申请科研立项,加强鼠害科研协作,强化鼠害科技攻关。认真抓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等科研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结题验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各地的鼠类资源和历史资料,切实开展跨单位、跨地区的科研协作,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积极组织团队成员撰写鼠害研究论文、编著著作、制订(修订)标准、申报科技成果奖,做到人人有论文、人人有成果,不断集成新的研究成果,增加灭鼠技术储备,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确保研究成果应用于鼠害防治工作中,当好农区鼠害科研项目的实践者,奋力谱写鼠害科技攻关新篇章。 2.3.4 坚持以团队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省协作组的牵头作用和人才基地的引领作用,创新培训理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丰富协作活动内容,增强团队凝聚力,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召开全省鼠害培训会1次,培训人员30人左右,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1期,培训学员30人,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以上,培训学员300人以上,组织开展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活动2~3次,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全国鼠害防治培训班,积极邀请专家开展专家报告、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做到年年培训、人人参与,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好贵州鼠害防治团队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确保团队人才的新老交替、薪火传承,当好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传承者,奋力开创团队人才培养新局面。
2.3.5 坚持以弘扬团队精神为动力,着力在传承灭鼠事业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团队成员思想观念认识,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正能量,唱响贵州鼠害防治好声音。面对既枯燥、又辛苦的鼠害监测防治工作,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树立“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弘扬“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新时代贵州鼠害防治人才团队精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定信心,敬业奉献,加强协作,凝聚智慧,深化研究,拓宽视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实现共同出成果、共同传承灭鼠事业的目的,当好传承贵州灭鼠事业的传播者,奋力展现弘扬团队精神新风貌。
3 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3.1 克服困难,尽心尽力,抓好鼠情监测预报 建立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统监测点10个,季节监测点8个,其中,新增鼠情监测点4个,各鼠情监测点要强化鼠情监测预报,及时开展田间调查,完成鼠情监测140月次以上,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预报200期以上,制定科学防治预案,完善鼠情监测档案资料。做到月月有调查、期期有交流、县县有预案,不断提高鼠情预报准确率。
3.2 全员动员,齐心协力,抓好鼠害防治示范 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0万hm2,其中,毒饵站灭鼠示范6.67万hm2,TBS灭鼠示范0.13万hm2;完成农舍鼠害防治200万户,其中,统一灭鼠示范40万户。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8个,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举办灭鼠现场会或培训会,深入开展灭鼠技术宣传培训。做到灭鼠示范有亮点、有规模,宣传培训有特色、有广度,不断提高绿色防控到位率。
3.3 团结协作,用心用力,抓好鼠害科技攻关 积极申报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认真抓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组织实施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2021年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参与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开展鼠害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做到科技攻关有创新、成果推广有成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4 创新举措,凝心聚力,抓好团队人才培养 举办全省鼠害培训会1次,培训人员30人左右;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1期,培训学员30人,并邀请5~10名省外学员参加;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培训学员300人;组织开展赴内蒙古考察学习1次,赴省内交流学习活动2~3次;组织5人参加全国鼠害培训班。做到积极参与、精心实践,不断提高团队成员战斗力。同时,办好《贵州灭鼠工作动态》、“贵州鼠害”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展示贵州鼠害研究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再学,谈孝凤.农业害鼠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2]杨再学,金星.贵州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标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
[3]谈孝凤,杨再学,金星.贵州省害鼠造成农户储粮损失情况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1):28-29.
[4]杨再学.中国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鼠害防控技术及杀鼠剂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6]杨再学,李学琳,谈孝凤.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成效及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1):85-87.
[7]楊再学,周朝霞,尹文书,等.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实施效果与建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1):51-56.
[8]杨再学,周朝霞,尹文书,等.农民田间学校在鼠害防治培训中的效果与启示[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7):103-107.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建设项目(遵委[2019]69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黔科合人才[2015]4019号)。
作者简介:杨再学(1964—),男,贵州余庆人,推广研究员,从事鼠害研究和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1-04-23
关键词:鼠害监测防治;“十三五”工作成就;“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工作任务;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29-04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odents in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YANG Zaixue1 et al.
(1Guizhou Yuq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Yuqing 564400, China)
Abstract: B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main achievements, working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od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guiding ideology, main objectives and development plan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od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rodents; Achievements of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Work tasks in 2021; Guizhou province
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鼠类是杂食性动物,不仅危害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还危害果树、蔬菜、甘蔗、大豆、花生、向日葵、瓜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1]。贵州省常年农田鼠害的发生面积在53.33万hm2左右,若不及时组织防治,每年将会造成粮食损失15万t左右、经济作物损失50万t,常年农舍鼠害发生300万户左右,平均每户储粮损失75kg左右[1-3]。由于农区鼠害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每年防治都不可能完全消灭,防治后残存的害鼠通过繁殖后代加入种群,田间鼠密度将会回升,从而对农作物造成新的危害。面对严峻的农区鼠情,鼠害防治刻不容缓。
贵州省历年来高度重视农区鼠害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对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鼠害防治人才团队在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研究应用成果。为了有效地控制农区鼠害的发生和危害,减轻鼠害损失,实现“鼠口夺粮”保丰收、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目标,本文系统总结和回顾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激励贵州省鼠害防治人才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新时期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不断推动全省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和鼠害科技攻关工作,并为今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1.1 工作成就 过去5年是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持续发展、满载收获的5年。
1.1.1 鼠情监测预报持续开展,数据翔实 建立全省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其中,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点县5个。累计开展鼠情监测700月次,置夹363303个,捕获鼠类7938只,鼠种种类18种,平均捕获率为2.18%,测量解剖鼠类近8000只,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近100万个,为农区鼠害研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共发送鼠情交流700期,鼠情情报600期,预报准确率为86.78%,有力地指导了农区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
1.1.2 鼠害防治示范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建立了全省农区鼠害防治示范区50个,其中,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4个。鼠害防治团队成员深入镇乡、深入村组,示范引领、宣传培训,累计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203.28万hm2,占发生面积256.07万hm2的79.39%,挽回损失33.49万t,其中,毒饵站灭鼠面积36.92万hm2;累计完成农舍鼠害防治户数1032.30万户,占发生户数1346万户的76.69%,挽回损失11.56万t,其中,统一灭鼠206.55万户。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100%,平均防控效果81.19%,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32.08%,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鼠类的发生和危害,鼠口夺粮取得显著成效。
1.1.3 鼠害科技攻关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先后实施贵州省省市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等鼠害科研项目5项,获资助资金425万元。发表论文37篇21万字,出版著作3部48万字[1,4-5],制订标准2项。获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贵州省农业丰收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为我国农区害鼠监测与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1.4 鼠害防治协作活动丰富多彩,创新不断 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协作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員的凝聚力和业务能力。创新理念、深化培训,搭建平台、深化交流。共组织召开全省鼠害培训会、科研项目专题会、研讨会及总结会等会议19次,参加人员697人次。引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先进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6],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2期,培训TOT学员60人次,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35间,培训农民学员1051人[7-8]。举办农民田间日活动1次,参加人员142人。参加全国鼠害防治培训班5次,参加人员23人次。赴南非、肯尼亚执行鼠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交流任务1次,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海南三亚考察学习灭鼠技术3次,赴省内相关县市开展交流学习灭鼠技术活动3次,参加人员97人次。省协作组下发文件62个,制订项目实施方案10个,编辑《贵州灭鼠工作动态》184期,创办“贵州鼠害”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180篇,编辑《贵州农区鼠害研究三十五周年纪实》等资料汇编13册240万字。
1.1.5 团队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收获满满 先后有70余人160余人次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其中,有1人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贵州省省管专家续聘、10人获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先进工作者、1人获遵义市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3人获县管专家和“剑江英才”称号;有1人晋升为研究员、8人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人晋升为农艺师;有8人当选为市、州、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余庆县被授予为贵州省农区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基地、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省协作组鼠害防治人才团队入选遵义市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专家工作站。
1.2 工作经验 5年的奋斗与实践,团队成员发扬了不畏脏臭、不畏鼠疫、吃苦耐劳,深入开展农区鼠害监测防治的敬业精神,进行了同频共振、同心同行、创新理念,全力推进贵州灭鼠事业发展的精彩实践。坚持组织领导、团结协作,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成功之道;坚持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是做好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的动力源泉。
1.3 存在问题 鼠害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鼠情依然严峻,鼠害发生面广,鼠密度较高,损失较大,灭鼠任务艰巨;鼠情监测人员不稳定、年龄老化、新老交替问题突出,人才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开展不平衡,灭鼠经费投入较少,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拓展期,也是传承贵州灭鼠事业的关键期。为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选定着力点,找准突破口,体现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1 指导思想 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新时代鼠害防控目标,牢固树立“统一灭鼠,科学防控”理念,以农业部农区鼠害观测试验基地、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贵州省农区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基地“三大平台”为载体,聚焦鼠情监测、鼠害防治、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农区鼠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水平,全面推动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主要目标 鼠情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农区鼠害防控率达80%以上;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舍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防治效果达80%以上;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力争发表论文30篇、出版著作1部、制定(修订)标准2项、申报科技成果奖2项、晋升职称5名。
2.3 发展规划
2.3.1 坚持以鼠情监测预报为抓手,着力在种群生态研究上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建立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系统监测点10个,季节监测点8个,其中,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点县5个,建立健全农区鼠害监测网络;稳定和加强鼠情测报人员,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范,持续开展鼠情监测,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完善鼠情监测数据库建设,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数据,深入开展鼠类种群生态特征和监测技术研究,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当好领导决策防治工作的参谋者,奋力实现鼠情监测预报新作为。
2.3.2 坚持以鼠害防治示范为重点,着力在灭鼠减灾防灾上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建立农区鼠害防治示范区50个,其中,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8个,集成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体系,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每年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0万hm2,其中,毒饵站灭鼠示范6.67万hm2,TBS灭鼠示范0.13万hm2;完成农舍鼠害防治200万户,其中,统一灭鼠示范40万户,有效控制鼠害的发生和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当好当地农业增产增收的推动者,奋力拓展鼠害防治示范新气象。
2.3.3 坚持以鼠害科技攻关为引领,着力在集成研究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申请科研立项,加强鼠害科研协作,强化鼠害科技攻关。认真抓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等科研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结题验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各地的鼠类资源和历史资料,切实开展跨单位、跨地区的科研协作,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积极组织团队成员撰写鼠害研究论文、编著著作、制订(修订)标准、申报科技成果奖,做到人人有论文、人人有成果,不断集成新的研究成果,增加灭鼠技术储备,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确保研究成果应用于鼠害防治工作中,当好农区鼠害科研项目的实践者,奋力谱写鼠害科技攻关新篇章。 2.3.4 坚持以团队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省协作组的牵头作用和人才基地的引领作用,创新培训理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丰富协作活动内容,增强团队凝聚力,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召开全省鼠害培训会1次,培训人员30人左右,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1期,培训学员30人,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以上,培训学员300人以上,组织开展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活动2~3次,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全国鼠害防治培训班,积极邀请专家开展专家报告、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做到年年培训、人人参与,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好贵州鼠害防治团队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确保团队人才的新老交替、薪火传承,当好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传承者,奋力开创团队人才培养新局面。
2.3.5 坚持以弘扬团队精神为动力,着力在传承灭鼠事业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团队成员思想观念认识,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正能量,唱响贵州鼠害防治好声音。面对既枯燥、又辛苦的鼠害监测防治工作,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树立“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弘扬“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新时代贵州鼠害防治人才团队精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定信心,敬业奉献,加强协作,凝聚智慧,深化研究,拓宽视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实现共同出成果、共同传承灭鼠事业的目的,当好传承贵州灭鼠事业的传播者,奋力展现弘扬团队精神新风貌。
3 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3.1 克服困难,尽心尽力,抓好鼠情监测预报 建立农区鼠情监测点18个,统监测点10个,季节监测点8个,其中,新增鼠情监测点4个,各鼠情监测点要强化鼠情监测预报,及时开展田间调查,完成鼠情监测140月次以上,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预报200期以上,制定科学防治预案,完善鼠情监测档案资料。做到月月有调查、期期有交流、县县有预案,不断提高鼠情预报准确率。
3.2 全员动员,齐心协力,抓好鼠害防治示范 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0万hm2,其中,毒饵站灭鼠示范6.67万hm2,TBS灭鼠示范0.13万hm2;完成农舍鼠害防治200万户,其中,统一灭鼠示范40万户。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鼠药零投放灭鼠示范村18个,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举办灭鼠现场会或培训会,深入开展灭鼠技术宣传培训。做到灭鼠示范有亮点、有规模,宣传培训有特色、有广度,不断提高绿色防控到位率。
3.3 团结协作,用心用力,抓好鼠害科技攻关 积极申报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认真抓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组织实施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项目、贵州省2021年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参与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开展鼠害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做到科技攻关有创新、成果推广有成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4 创新举措,凝心聚力,抓好团队人才培养 举办全省鼠害培训会1次,培训人员30人左右;举办鼠害防治辅导员培训班(TOT)1期,培训学员30人,并邀请5~10名省外学员参加;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培训学员300人;组织开展赴内蒙古考察学习1次,赴省内交流学习活动2~3次;组织5人参加全国鼠害培训班。做到积极参与、精心实践,不断提高团队成员战斗力。同时,办好《贵州灭鼠工作动态》、“贵州鼠害”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展示贵州鼠害研究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再学,谈孝凤.农业害鼠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2]杨再学,金星.贵州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标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
[3]谈孝凤,杨再学,金星.贵州省害鼠造成农户储粮损失情况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1):28-29.
[4]杨再学.中国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鼠害防控技术及杀鼠剂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6]杨再学,李学琳,谈孝凤.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成效及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1):85-87.
[7]楊再学,周朝霞,尹文书,等.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实施效果与建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1):51-56.
[8]杨再学,周朝霞,尹文书,等.农民田间学校在鼠害防治培训中的效果与启示[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7):103-107.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遵义市首批市级人才基地建设项目(遵委[2019]69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黔科合人才[2015]4019号)。
作者简介:杨再学(1964—),男,贵州余庆人,推广研究员,从事鼠害研究和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