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仁义和“吆喝”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父亲

  5月,我开始了自驾远行,途径贵州六盘水时,去看了北盘江大桥。站在深谷清凉的溪水里,仰视那高达500余米的大桥,我除了震撼,更多的是自豪。桥下有一户人家在盖楼,想来过不了多久,这里的旅游业就会兴旺起来。先生和师傅们闲聊着,我却被一个当地人吸引了目光。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嘴上叼着烟斗,缭绕的香烟雾中,眯起了眼睛,反复打量手中的一块木方子。他让我想起了父亲,父亲也是木工,他干活时也常有这样的神态。

谋定而后动


  父亲吸烟不多,却极为挑剔。我记得,父亲兜里最常见的烟是大前门。那种灰蓝调子的烟盒上,前门楼金碧辉煌。
  极少见父亲吞云吐雾,但他抽烟的形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他都悉心地从香烟盒底轻弹出一支,把一端均匀地捏捏,然后塞进包铜嘴里,把扁扁的另一端衔进嘴里,划火柴,点燃,缓缓地吸。
  父亲的烟嘴有一虎口长,金红油润,夹杂着浓淡不一的黑色花纹,是琥珀的。黄铜包头,虽不精致,却也大气。
  父亲握烟嘴在手,任香烟慢慢燃烧,他一直处于缄默状态,半天呷口茶,好久才深深吸上一口烟,更多的时候是单单把烟嘴拿在手里把玩。父亲吸烟常在两种状态下。一是有客来访,他脸上的微微笑意隐在淡淡的烟雾后。父亲是个讷言之人,热闹时不见他言语,只有冷场时才提个话头,待到大家有了谈兴,又安静下来。我常倚在父亲怀里,听大人们谈话。父亲留我在身边,其实是为了让我吃水果、点心。客人们常常夸赞我文静、漂亮、乖巧,父亲听了很开心。而我从父亲的言行中渐渐懂得,与人相处,除了要给人说话的机会,还要能适时地给人台阶,让他人感觉舒服的相处,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父亲吸烟的第二种状态,是他一个人时。现在想来,大概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大事。平常日子的家长里短、人情往来,父亲从不过问,任由母亲做主。母亲虽拿捏得当,但大事上向来尊重父亲的意见。此时的父亲,拿一支烟装在烟嘴里,却不见他点燃,就只是拿在手中,来回地摩挲着烟嘴。等他燃起那支烟,心里一定是有了主意,一支烟吸完,用那只细铜钎挑去烟嘴里的烟头,擦好,主意也就拿定了。大了以后读书,读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下子就想到父亲,他独自吸烟的神态极为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
  如今,那只琥珀烟嘴就在我书房的抽屉里。我不吸烟,但每遇到事情,也会像父亲那样握它在手,甚至衔在嘴里,静静地思考,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楚,预设结果,再做出决定。
  时光流逝,琥珀烟嘴被摩挲得油亮,虽然几十年没有再燃起香烟,但那淡淡的烟草味道依然清晰,一如父亲的音容笑貌。

父亲眼中的仁义


  父亲是冀中人氏,少小离乡,关外谋生,在抚顺落地生根,凭着一手木匠手艺闯荡。父亲兄弟三人,三叔从参军到抗美援朝,后转业回石家庄,一直在吕正操将军的麾下。
  1937年,吕正操率部在小樵镇宣布起义后,打开高阳城,名震冀中。当地百姓踊跃参军,各路武装纷纷加入,创建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我的家乡定县也组织起人民自卫军县大队,成为吕正操部队的一部分。我的三叔就是那時当的兵。
  父亲在世时,最爱唠叨的就是三叔立功受奖,部队把父亲接去参加庆功宴,吕正操将军亲自向父亲敬酒。其实,接父亲到部队,并且如此隆重,还有另一层原因。
  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战火正盛,时有抗日将士被俘。这些被俘的战士统统被日寇押送到东北做劳工挖煤。为了搭救这些人,三叔奉命安排我父亲做了警察署长。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为人豪爽,且自小就在抚顺市做工,很有人脉,救出了不少人。母亲在世时最常说到一位姓张的抗联战士。为了救他,父亲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连母亲唯一一件首饰——一枚镏金银戒也卖了。这是父亲救下的最后一个人。之后,父亲也就离开了警署。
  父亲在世时,我从没听他提及这些。在父亲心中,做这些事理所应当。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要讲仁义。”什么是仁义?平凡如我父亲,能为国家,为民族,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怕送了性命,且不居功自傲,这就是仁义。

干什么吆喝什么


  1974年秋,父亲去河南洛阳哥哥家探亲。哥哥家住三楼,一楼住着哥哥的同事。一次,父亲下楼乘凉和哥哥的同事闲聊,同事的父亲在房间里招呼儿子,父亲听到了,站起来就走进他家,哥哥和同事感到纳闷,就跟着进去。只见两位老人面对面站着,互相端详,然后指着对方说:“你,是你!”原来,同事的父亲就是父亲当年搭救出来的抗联战士。得救后,他一路东躲西藏,逃回了老家,后随儿子落户到这个地方。
  两位老人相对落泪。数日后,父亲回到抚顺。转过年,父亲也带着全家搬迁到了洛阳。那位叔叔姓王,家中最小的女儿长我一岁,我和她在一个学校读书,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
  细细回忆,经历丰富的父亲错过了很多在工作中晋升的机会。记得一次,由于在生产工艺上有了创新,单位把父亲送去进行技术培训。这个他倒是乐意,结果却因为文化课学习犯了倔脾气,不领情地打道回府。父亲固执地认为:工人凭手艺吃饭,干什么就吆喝什么。把手艺学精、手中的活干好,才对得起挣的那份工资。所以,一直到退休,父亲都只是个普通工人,八级木工。而我至今还秉承他“干什么就吆喝什么”的朴素做事哲学,把分内的每一件事都兢兢业业地做好,收获着他人的认可和工作的喜悦。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色的高原孕育着当时世界领先的农耕文明,而蓝色的海洋则诞生了东方的海洋文化。  历史上中国的海洋文化曾经盛极一时,始终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西方航海的发展历史中,也能看到古老东方文明的影子。不过在15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观念的落后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的航海技术迅速衰落,并处于落后挨打的位置。  李峰的《历史的变量——海洋视角下的中国历史》,从航海发展的角度,讲述中华
期刊
读完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城市风情画卷,一个个普通人物懷揣着各自的秘密,艰难却坚定地在烟火尘世焕发勃勃生机。哈尔滨是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城市,是一座有灵魂的老城。如果仔细将书中提到的地点记录下来,那无异于是一张清晰的旅游导图。  作者笔下的哈尔滨,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象万千。比如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要吃猪头肉、炒黄豆,剃龙头;比如因为气候原因,不同档次的洗浴中心
期刊
《拓扑与物理》和《时间简史》差不多,是那种你可能看不懂,但会很想收藏的著作。单从作者阵容来看就汇集了当下科学家中的顶尖人物,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罗杰·彭罗斯,理论和数学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狄拉克奖章获得者张首晟、文小刚,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迈克尔·阿蒂亚,M理论创立者爱德华·威滕……就连翻译和审校都是特邀专家来担纲。  书中内容涵盖黑洞、量子信息、規范场、引力场、拓扑绝缘体、任意子…
期刊
年幼时,父亲让我们坐在他的肩头眺望世界;长大后,每次回头总看见父亲就站在身后。  都说父爱深沉、厚重,但每一位父亲爱的表现又不尽相同。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写道:“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莫言在《父親的严厉》里说,“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每一
期刊
一  从记事起,笼在心上的便是我与父亲的疏离。由于工作原因,父亲独居异地,很难顾及家人。中学时,父亲为规范我的作息,我们才生活到同一屋檐下。在一起时,他同我一样,早出晚归,时间恰巧错开,于是很难谋其一面,多言几语。积郁的情感直到我外出求学也未消解。  不过,父亲会不经意地弥合我们的关系。一天,我独自在大院食堂吃炒面,偶遇父亲。他透过玻璃看到我,便笑盈盈走进来。这种情形在我看来格外生硬,只想赶紧吃完
期刊
作者父亲  每年的父亲节,我都会写一些文字,怀念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21年。写下这个数字的时候,心中一惊:21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是啊,我今年40来岁,也就是说,父亲离开我们的时光与我和父亲相处的岁月,竟一般长了。20余年了,有些东西并不因为年深日久而斑驳、淡漠,反而历久弥新、刻骨铭心,那就是父爱、父教。父亲对我的爱和教导,父亲传授给我的人生智慧与勇气,如影随形般陪
期刊
作者与女儿琪琪  每个女儿都是父母眼中的稀世名花,自从有了女儿琪琪,我这个做父亲的便有了忧患意识。我时刻在思考如何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教她直面人生风雨。在与人交往中找到自信  女儿从小由外婆带大,外婆喜欢安静,喜欢带她在家里玩,所以她从小很怕见生人。有一次,我带她上街,路边的老爷爷见她可爱,便逗她玩,没想到她竟“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弄得双方都很尴尬。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女儿未来要面对更多陌生人,
期刊
杨孟飞  2021年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其取得的成就。作为“嫦娥五号”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杨孟飞激动万分,深受鼓舞……结缘计算科学  1962年,杨孟飞出生于湖南湘阴。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常年拨拉算盘珠,噼里啪啦的声响将杨孟飞也熏陶成了打算盘的高手。从此,杨孟飞和“计算”结下了不解
期刊
“挣钱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与人相处不要争,吃点亏是好事……”2021年春节家庭聚会上,父亲喝了点酒,然后叮嘱我们。父亲喜欢把他的人生经验讲给我们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话成了我们做事的准则,他的行为时刻影响着我们。想要翻身只有读书  我的父亲朱小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育有哥哥、妹妹和我三个孩子。父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读书,所以对读书有强烈的渴望。他相信,只有读书
期刊
顾绍培  我的父亲是一位紫砂创作从业者,师承老艺人陈福渊,后又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悉心提携。他的作品《特大百寿瓶》现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枕式凤耳紫砂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获得的荣誉非常多,但我知道,这背后是父亲无数个日夜对紫砂的竭力思索和反复摩挲。信仰  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