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从学校发展主客观因素及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办学 加快发展 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关键举措,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校作为劳动部门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已经实现了做大的初步目标。如何抓住这个有利之机,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实力,实现新的突破,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步伐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工作的程度大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关键举措,如《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和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基础能力建设到健全助学政策体系等方面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十六大以来,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各级政府积极承担促进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责任,为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协调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全面启动,玉林市开展“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工业大会战,每年都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接纳了大批东部产业转移,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优势集群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电子企业纷纷落户玉林。培育发展了玉柴、玉药、三环和引进海螺、燕京、旺旺、晶辰等一批强优企业和品牌企业。玉林市GDP将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化,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良好外部环境。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为加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已深入人心。在就业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这几年高于普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以致出现大学毕业生重新回到职业技术学校进修的现象,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有所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逐步提高。
二、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步伐的对策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1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发展机遇。我们要已此契机,动员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政策,使他们认识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行动起来,在提升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上突破。
2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分步实施
在已有办学体制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包括教学实习设施、人员编制、人才培训、引进等,分步实施。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做出初步计划并不断完善。
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据教育部2007年6月4日新闻发布会上信息:“十一五”期间,中央将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100亿元将用于包括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支持建设100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大力提升这些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我们要力争分配到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原教学实习设施的更新和提升。并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老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办学,满足市场需求
1 提升办学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新技师,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高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2007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其指导思想就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玉林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有大批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作保障。我校作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06年又通过了“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评审,成为自治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培训基地,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为转移企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的内在需要。根据“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作用”的精神,我们要做大做强已开设的专业,并提升支柱专业水平,而支柱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由中级工向高级工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2 适应产业转移的要求,积极拓展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
随着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利用国内、区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玉林市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市域竞争力,是加快推进玉林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我们要根据本地产业布局,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转移企业用工的需要,在巩固和提升原有机械、电子、汽车、数控、财会等强势长线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基础上,适时构思和设置开发新的专业,制订好教学计划,拓展专业领域。如借助玉林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充实提高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中式烹调技术专业;依托福绵管理区打造世界“裤都”的发展战略,增设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结合玉林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开辟电子电器制造、电气维修技术等专业。以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
3 创新办学形式
企业和行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职业教育作为最直接为社会经济培养人才的载体, 今后几年内,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了解人才需求信息,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订单教育”和“订单培训”。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长短结合、市场调节的办学模式,从多层次、广角度、宽范围来扩大办学规模。只要有需求,短期培训班、提高班都可灵活开设,招生对象不局限于初中毕业生,打工者重回学校深造提高,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到两年的培训,成为高级工,也可作为一种办学模式来探讨。
(三)以质量谋求发展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要把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建设,这不仅是扩大规模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永葆活力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的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这一转变,我们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
1 加强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的计划。师资培养要着眼于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主,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参加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修学习或函授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模式,不定期派出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进修、到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落实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每年有一定时间到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继续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学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 提高生源质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学手段的实施效果。近些年来,进入技校就读的学生文化素质明显弱于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生源也力求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才能适应教学要求,达到培养的目标。从前一段新生入学情况看,我校今年招收新生入学人数超过了历年,满足不了学生的就读需求。这得益于我校多年来的办学效应,而从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要招收较好的生源是可行的,可以在部分专业分步试行培养高级工的班级。
3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保证培训内容新、设备先进,使学生“学有所用”。由于配套教材、培训计划更新速度较慢,滞后与企业需求变化,需要在理论教育方面不断充实最新的学科内容,加大专业科技含量,科学设计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计划,安排足够的实习教学时间,使培训教学紧跟上企业生产的步伐。
4 强化生产实习,要继续巩固和推广第三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继续推动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加强和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一毕业即使能独立上岗工作。
责编 覃柏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办学 加快发展 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关键举措,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校作为劳动部门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已经实现了做大的初步目标。如何抓住这个有利之机,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实力,实现新的突破,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步伐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工作的程度大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关键举措,如《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和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基础能力建设到健全助学政策体系等方面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十六大以来,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各级政府积极承担促进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责任,为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协调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全面启动,玉林市开展“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工业大会战,每年都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接纳了大批东部产业转移,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优势集群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电子企业纷纷落户玉林。培育发展了玉柴、玉药、三环和引进海螺、燕京、旺旺、晶辰等一批强优企业和品牌企业。玉林市GDP将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化,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良好外部环境。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为加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已深入人心。在就业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这几年高于普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以致出现大学毕业生重新回到职业技术学校进修的现象,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有所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逐步提高。
二、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步伐的对策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1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发展机遇。我们要已此契机,动员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政策,使他们认识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行动起来,在提升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上突破。
2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分步实施
在已有办学体制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包括教学实习设施、人员编制、人才培训、引进等,分步实施。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做出初步计划并不断完善。
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据教育部2007年6月4日新闻发布会上信息:“十一五”期间,中央将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100亿元将用于包括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支持建设100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大力提升这些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我们要力争分配到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原教学实习设施的更新和提升。并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老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办学,满足市场需求
1 提升办学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新技师,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高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2007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其指导思想就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玉林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有大批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作保障。我校作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06年又通过了“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评审,成为自治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培训基地,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为转移企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的内在需要。根据“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作用”的精神,我们要做大做强已开设的专业,并提升支柱专业水平,而支柱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由中级工向高级工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2 适应产业转移的要求,积极拓展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
随着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利用国内、区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玉林市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市域竞争力,是加快推进玉林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我们要根据本地产业布局,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转移企业用工的需要,在巩固和提升原有机械、电子、汽车、数控、财会等强势长线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基础上,适时构思和设置开发新的专业,制订好教学计划,拓展专业领域。如借助玉林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充实提高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中式烹调技术专业;依托福绵管理区打造世界“裤都”的发展战略,增设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结合玉林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开辟电子电器制造、电气维修技术等专业。以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
3 创新办学形式
企业和行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职业教育作为最直接为社会经济培养人才的载体, 今后几年内,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了解人才需求信息,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订单教育”和“订单培训”。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长短结合、市场调节的办学模式,从多层次、广角度、宽范围来扩大办学规模。只要有需求,短期培训班、提高班都可灵活开设,招生对象不局限于初中毕业生,打工者重回学校深造提高,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到两年的培训,成为高级工,也可作为一种办学模式来探讨。
(三)以质量谋求发展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要把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建设,这不仅是扩大规模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永葆活力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的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这一转变,我们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
1 加强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的计划。师资培养要着眼于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主,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参加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修学习或函授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模式,不定期派出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进修、到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落实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每年有一定时间到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继续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学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 提高生源质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学手段的实施效果。近些年来,进入技校就读的学生文化素质明显弱于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生源也力求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才能适应教学要求,达到培养的目标。从前一段新生入学情况看,我校今年招收新生入学人数超过了历年,满足不了学生的就读需求。这得益于我校多年来的办学效应,而从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要招收较好的生源是可行的,可以在部分专业分步试行培养高级工的班级。
3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保证培训内容新、设备先进,使学生“学有所用”。由于配套教材、培训计划更新速度较慢,滞后与企业需求变化,需要在理论教育方面不断充实最新的学科内容,加大专业科技含量,科学设计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计划,安排足够的实习教学时间,使培训教学紧跟上企业生产的步伐。
4 强化生产实习,要继续巩固和推广第三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继续推动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加强和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一毕业即使能独立上岗工作。
责编 覃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