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对广东民俗题材雕塑作品的研究,从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岭南文化对民俗雕塑的孕育及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形成的影响,并以典型广东民俗雕塑作品为例释析文化语境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岭南文化;广东民俗雕塑
一、岭南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林里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鲜明的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方言区和民系文化特质划分,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有学者指出: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为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创新性、务实性、享乐性、直观性。主要表现为是一种原生型、多元型、感性化、非正统的世俗文化。而文化环境是孕育艺术创作的沃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养一方艺术。在岭南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重商务实的市井社会环境,平民性特征凸显的世俗文化为民间艺术的孕育和本土民间艺人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显著岭南地域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如石湾陶瓷、潮州木雕、广州彩瓷、粤秀等,都是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岭南民间艺术,并作为岭南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精神和内涵。
二、广府文化对广东民俗雕塑创作风格的影响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为中心、广东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地区,因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广府地区是岭南商业贸易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多元、发达的商业贸易、商品经济环境使广府文化具有市民意识觉醒早、平民性特质凸显的特点。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孕育了众多民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其中广东民俗雕塑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民俗雕塑,顾名思义是一种在题材上划分的雕塑艺术形式。在广义上讲,只要体现地域性民俗风情的雕塑都可以称为民俗雕塑,可以是西洋雕塑体系下的传统架上雕塑,也可以是流传于民间小型的木雕、石雕、陶塑等。广东地区的民俗雕塑以反映具有岭南风情的日常化的市井生活为主题,以生动的造型、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风,被老百姓们喜闻乐见。而追溯广府文化对广东民俗雕塑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体现了平等的市民意识、质朴自然的人性、愉悦祥和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珠三角地区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和资源条件,成为商业贸易较活跃的地区,至今仍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因此,在人们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形成了以自由、平等、民主为特征的的市民社会的雏形,再加之古代岭南少有世袭贵族,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始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浓郁的商业氛围淡化了社会阶级性,以平民为主体力量的社会大众有一种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求,使得从普通大众中走出来的民间艺人们,带着自身和群体阶级的精神需求,在作品中自然就会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人民性、普遍的实践性以及深刻的现实性。因此,广东民俗雕塑作品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追求感性的、直观的、非思辨的、愉悦的精神状态,普遍传递出感性化的世俗文化特质。
其次,在创作手法上继承岭南文化“开风气之先”的品格,融汇中西,求新求变。位于南海之滨的岭南地区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文化先觉。自汉代以来,广州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唐代已成为世界著名商埠。近代以来,广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尤其广府文化圈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先进和发达的地区,其对各种文化的接纳、包容程度最高,而这样的文化氛围对民俗雕塑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对众多有一定代表性的广东民俗雕塑作品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其创作手法在传承岭南民间雕塑的基础上,将中西方雕塑相互融合,将同一艺术形式不同流派的技法借鉴挪用,甚至是将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方法相互嫁接,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通不同国别、区域、形式的艺术藩篱,勇于创新、多元融合、异质共生,形成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富有个性的风格特征。
最后,在题材上,以表现反映广东地区市井社会和市民大众生活状态为主。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圈,城镇聚拢,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平民性和重商性的文化特质,使以表现“平民阶级”日常性、大众化生活的民俗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这类题材的雕塑作品多以表现广东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风民俗,老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市井生活的享乐和情趣,作品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注重形象刻画和情节表现,是创作者生活经历和直观感觉的浓缩升华,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生命感染力。
三、广府文化影响下典型民俗雕塑作品释析——以万兆泉雕塑为例
万兆泉先生是著名的广东民间雕塑家,1944年生于广东东莞,曾师从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刘保东先生,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派雕塑教育,但他擅长岭南传统民间雕塑砖雕、灰塑、陶塑的创作,对岭南文化遗产有深入研究。他创作的广东民俗雕塑作品,因生动的形象、充满市井情趣的情节、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老百姓的喜欢,近年来他创作的“广州风情”雕塑作品系列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并出版《广州百年风情》雕塑作品集。
万兆泉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家族四代都居住在广州西关,西关在清明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这里有达官贵人居住的代表广州传统建筑的豪宅,也有平民百姓生活的具有广州民俗风情的民屋,时至今日西关都保留着昔日老广州的风土人情。万兆泉就是在这样浓郁的广府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民间雕塑家,他的作品在创作理念、手法、题材上都反映出了广府文化对其作品的深厚影响。
万兆泉的作品在题材上多表现老广州市井巷尾老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民风民情,在创作手法上则融汇中西,借鉴西洋雕塑和民间陶艺的技法,有圆雕、浮雕多种呈现方式,在整体视觉表现上注重西方雕塑强调的形体塑造、体面关系,在具体的制作手法上運用民间陶瓷的捏塑、贴塑等方法。因此,他的作品能让观者感受到真实生动的生活、新颖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至真至纯的情感共鸣,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实”、“新”、“活”,“变”的特征以及“得风气之先”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岭南文化;广东民俗雕塑
一、岭南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林里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鲜明的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方言区和民系文化特质划分,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有学者指出: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为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创新性、务实性、享乐性、直观性。主要表现为是一种原生型、多元型、感性化、非正统的世俗文化。而文化环境是孕育艺术创作的沃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养一方艺术。在岭南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重商务实的市井社会环境,平民性特征凸显的世俗文化为民间艺术的孕育和本土民间艺人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显著岭南地域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如石湾陶瓷、潮州木雕、广州彩瓷、粤秀等,都是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岭南民间艺术,并作为岭南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精神和内涵。
二、广府文化对广东民俗雕塑创作风格的影响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为中心、广东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地区,因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广府地区是岭南商业贸易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多元、发达的商业贸易、商品经济环境使广府文化具有市民意识觉醒早、平民性特质凸显的特点。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孕育了众多民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其中广东民俗雕塑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民俗雕塑,顾名思义是一种在题材上划分的雕塑艺术形式。在广义上讲,只要体现地域性民俗风情的雕塑都可以称为民俗雕塑,可以是西洋雕塑体系下的传统架上雕塑,也可以是流传于民间小型的木雕、石雕、陶塑等。广东地区的民俗雕塑以反映具有岭南风情的日常化的市井生活为主题,以生动的造型、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风,被老百姓们喜闻乐见。而追溯广府文化对广东民俗雕塑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体现了平等的市民意识、质朴自然的人性、愉悦祥和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珠三角地区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和资源条件,成为商业贸易较活跃的地区,至今仍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因此,在人们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形成了以自由、平等、民主为特征的的市民社会的雏形,再加之古代岭南少有世袭贵族,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始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浓郁的商业氛围淡化了社会阶级性,以平民为主体力量的社会大众有一种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求,使得从普通大众中走出来的民间艺人们,带着自身和群体阶级的精神需求,在作品中自然就会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人民性、普遍的实践性以及深刻的现实性。因此,广东民俗雕塑作品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追求感性的、直观的、非思辨的、愉悦的精神状态,普遍传递出感性化的世俗文化特质。
其次,在创作手法上继承岭南文化“开风气之先”的品格,融汇中西,求新求变。位于南海之滨的岭南地区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文化先觉。自汉代以来,广州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唐代已成为世界著名商埠。近代以来,广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尤其广府文化圈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先进和发达的地区,其对各种文化的接纳、包容程度最高,而这样的文化氛围对民俗雕塑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对众多有一定代表性的广东民俗雕塑作品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其创作手法在传承岭南民间雕塑的基础上,将中西方雕塑相互融合,将同一艺术形式不同流派的技法借鉴挪用,甚至是将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方法相互嫁接,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通不同国别、区域、形式的艺术藩篱,勇于创新、多元融合、异质共生,形成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富有个性的风格特征。
最后,在题材上,以表现反映广东地区市井社会和市民大众生活状态为主。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圈,城镇聚拢,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平民性和重商性的文化特质,使以表现“平民阶级”日常性、大众化生活的民俗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这类题材的雕塑作品多以表现广东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风民俗,老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市井生活的享乐和情趣,作品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注重形象刻画和情节表现,是创作者生活经历和直观感觉的浓缩升华,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生命感染力。
三、广府文化影响下典型民俗雕塑作品释析——以万兆泉雕塑为例
万兆泉先生是著名的广东民间雕塑家,1944年生于广东东莞,曾师从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刘保东先生,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派雕塑教育,但他擅长岭南传统民间雕塑砖雕、灰塑、陶塑的创作,对岭南文化遗产有深入研究。他创作的广东民俗雕塑作品,因生动的形象、充满市井情趣的情节、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老百姓的喜欢,近年来他创作的“广州风情”雕塑作品系列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并出版《广州百年风情》雕塑作品集。
万兆泉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家族四代都居住在广州西关,西关在清明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这里有达官贵人居住的代表广州传统建筑的豪宅,也有平民百姓生活的具有广州民俗风情的民屋,时至今日西关都保留着昔日老广州的风土人情。万兆泉就是在这样浓郁的广府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民间雕塑家,他的作品在创作理念、手法、题材上都反映出了广府文化对其作品的深厚影响。
万兆泉的作品在题材上多表现老广州市井巷尾老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民风民情,在创作手法上则融汇中西,借鉴西洋雕塑和民间陶艺的技法,有圆雕、浮雕多种呈现方式,在整体视觉表现上注重西方雕塑强调的形体塑造、体面关系,在具体的制作手法上運用民间陶瓷的捏塑、贴塑等方法。因此,他的作品能让观者感受到真实生动的生活、新颖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至真至纯的情感共鸣,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实”、“新”、“活”,“变”的特征以及“得风气之先”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