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纸尿裤冰枕对高热新生儿的降温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热新生儿42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8例和对照组210例。观察组采用纸尿裤冰枕置于高热新生儿头下,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观察两组0.5、1、2、3 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体温结果。结果: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男女之间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尿裤冰枕对高热的新生儿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冰敷,值得家庭和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关键词】 纸尿裤; 新生儿; 高热; 降温
在临床中,新生儿高热通常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药物降温时难以掌握剂量,而且副作用多的原因 [1]。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218例住院高热患儿观察纸尿裤冰枕进行降温的效果,冷冻后的纸尿裤代替传统冰袋对高热的新生儿进行冷湿敷的方法,不仅在降温退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其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冰袋降温退热方法,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热新生儿42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8例,其中男146例,女72例,年龄3~27 d,平均12.5 d,并发疾病:肺炎132例,败血症19例,脓疱疹33例,其他34例;对照组210例,其中男142例,女68例,年龄2~28 d,平均13.1 d,并发疾病:肺炎128例,败血症16例,脓疱疹29例,其他3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并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观察组:取质量合格的舒雅纸尿裤罐注适量的清水(小号100 mL、中号200 mL、大号300 mL),放置冰箱-8~16 ℃下冷藏3 h左右,达到冰冻效果。使用时,视孩子个体的大小取所适纸尿裤枕于发热的患儿的头部,或塑成型围于患儿额部,30 min后进行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征的变化。(2)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将碎冰放置冰袋中,并除去带尖锐棱角的冰,然后加入少量凉水,去除空气,将盖拧紧,把袋子抹干后,最后放入套中或用干净的双层布巾包裹后枕放在患儿的头部,30 min后进行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3)两组患儿均在室温24~26 ℃的环境下行物理降温,连续监测体温4次,前两次体温30 min监测一次,后两次每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两组体温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0.5、1、2、3 h 4个时间段的降温效果;比较观察组男女患儿之间的降温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各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观察组男女间降温度数的比较 观察组男女间每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文献[2]报道,体温升高1 ℃,基础代谢率升高13%,心率平均增加18次/min。发热分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 ℃以上)[3]。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因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差,当体温出现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时,不但可以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变化,也可以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热,都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但在许多降温措施中因药物退热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通常选择安全有效物理降温法[4-5]。
目前临床上降温的手段主要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是原理是:(1)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生成;(2)抑制PGS的合成;(3)促进致冷原的生成。从而实现降温[2]。但是如果解热药用量过大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特别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应慎用[6-7]。物理降温是原理是:皮肤将通过热传导和血液循环从机体深部转移到体表的热量以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4种方式散失到外环境中。然后通过物理降温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达到降温目的[8-9]。
发热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使患儿表现出不安、睡眠障碍、头痛、幻觉和谵妄等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10]。当高热的患儿接触到冰冷的物体时,会做出现强烈的不自主的反应运动,特别是出现头部的转动,但是坚硬的冰块与薄嫩的头皮接触发生摩擦,很容易造成患儿头部的损伤。皮肤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皮肤完整性受损造成病菌的侵入产生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使用传统的冰袋,当它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形成冷凝水,冷水将患儿的衣被弄湿或水流入身体其他部位,容易造成孩子再次受凉。而且传统的冰袋主要是朔胶材质,使用后不容易消毒,反复多次使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本研究是属于物理降温中一种冰传导降温法,利用冰冻纸尿裤枕于高热患儿的头部进行降温,能弥补传统冰袋物理降温的上述不足。文献[11]报道纸尿裤的优势在于:(1)内容物主要是一种树脂和绒毛浆,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贴近患者皮肤的是无纺布,集弹力、透气、防水、柔韧等良好性能于一身,表面光滑,没有棱角,与身体接触的表面积较大,致使大量的热量被吸收,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2)内层的干爽结构和外层的防渗漏、透气结构,吸水后变成凝胶状,非常柔软,护士可根据患儿头部的生理特点任意调整形态,容易固定,能保持患者头部的接触部位柔软舒适,防止冻疮和压疮的发生;(3)外层EP膜吸水较少,不易潮湿,起到绝缘作用等特点,冰霜不易融解,从而弥补了传统冰帽的渗水、浸湿衣物等缺点;(4)可根据患儿头围的实际大小选择相应的型号,使用时任身体随意翻动也不会轻易脱落;(5)可直接放入冰箱,使用、保存相当方便,且维持时间长,既能减少冰袋更换次数,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6)是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本研究结果提示,纸尿裤冰枕降温效果优于传统的冰袋冰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雪波[12]观察报道的结果一致。马小花等[11-14]研究报道用纸尿裤制作的冰帽对高热新生儿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帽(P<0.05)。但本组资料表明,观察组男女之间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利用冰冻纸尿裤对高热新生儿降温效果明确,经济实用。同时能克服传统冰袋的缺陷,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家庭和各基层医院推广,同时有益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8-350.
[2]陈主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80.
[3]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9-327.
[4]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
[5]梁梅菊,张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70-71.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03:179.
[7]郑文娟,刘巧云.滥用退热药致小儿虚脱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7,3(3):31.
[8]姚泰.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7.
[9]朱崇杰.酒精擦浴在婴幼儿高热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5-16.
[10]黄人健,李秀华.儿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7.
[11]马小花.婴儿纸尿裤用于小儿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4):78-79.
[12]黄雪波.纸尿裤凉水枕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3):68.
[13]周桂芳,何炜炜,叶丽娟.巧用婴儿纸尿裤制作冰帽及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116.
[14]王晓云.浅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5-11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关键词】 纸尿裤; 新生儿; 高热; 降温
在临床中,新生儿高热通常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药物降温时难以掌握剂量,而且副作用多的原因 [1]。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218例住院高热患儿观察纸尿裤冰枕进行降温的效果,冷冻后的纸尿裤代替传统冰袋对高热的新生儿进行冷湿敷的方法,不仅在降温退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其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冰袋降温退热方法,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热新生儿42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8例,其中男146例,女72例,年龄3~27 d,平均12.5 d,并发疾病:肺炎132例,败血症19例,脓疱疹33例,其他34例;对照组210例,其中男142例,女68例,年龄2~28 d,平均13.1 d,并发疾病:肺炎128例,败血症16例,脓疱疹29例,其他3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并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观察组:取质量合格的舒雅纸尿裤罐注适量的清水(小号100 mL、中号200 mL、大号300 mL),放置冰箱-8~16 ℃下冷藏3 h左右,达到冰冻效果。使用时,视孩子个体的大小取所适纸尿裤枕于发热的患儿的头部,或塑成型围于患儿额部,30 min后进行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征的变化。(2)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将碎冰放置冰袋中,并除去带尖锐棱角的冰,然后加入少量凉水,去除空气,将盖拧紧,把袋子抹干后,最后放入套中或用干净的双层布巾包裹后枕放在患儿的头部,30 min后进行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3)两组患儿均在室温24~26 ℃的环境下行物理降温,连续监测体温4次,前两次体温30 min监测一次,后两次每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两组体温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0.5、1、2、3 h 4个时间段的降温效果;比较观察组男女患儿之间的降温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各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观察组男女间降温度数的比较 观察组男女间每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文献[2]报道,体温升高1 ℃,基础代谢率升高13%,心率平均增加18次/min。发热分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 ℃以上)[3]。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因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差,当体温出现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时,不但可以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变化,也可以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热,都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但在许多降温措施中因药物退热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通常选择安全有效物理降温法[4-5]。
目前临床上降温的手段主要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是原理是:(1)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生成;(2)抑制PGS的合成;(3)促进致冷原的生成。从而实现降温[2]。但是如果解热药用量过大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特别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应慎用[6-7]。物理降温是原理是:皮肤将通过热传导和血液循环从机体深部转移到体表的热量以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4种方式散失到外环境中。然后通过物理降温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达到降温目的[8-9]。
发热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使患儿表现出不安、睡眠障碍、头痛、幻觉和谵妄等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10]。当高热的患儿接触到冰冷的物体时,会做出现强烈的不自主的反应运动,特别是出现头部的转动,但是坚硬的冰块与薄嫩的头皮接触发生摩擦,很容易造成患儿头部的损伤。皮肤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皮肤完整性受损造成病菌的侵入产生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使用传统的冰袋,当它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形成冷凝水,冷水将患儿的衣被弄湿或水流入身体其他部位,容易造成孩子再次受凉。而且传统的冰袋主要是朔胶材质,使用后不容易消毒,反复多次使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本研究是属于物理降温中一种冰传导降温法,利用冰冻纸尿裤枕于高热患儿的头部进行降温,能弥补传统冰袋物理降温的上述不足。文献[11]报道纸尿裤的优势在于:(1)内容物主要是一种树脂和绒毛浆,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贴近患者皮肤的是无纺布,集弹力、透气、防水、柔韧等良好性能于一身,表面光滑,没有棱角,与身体接触的表面积较大,致使大量的热量被吸收,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2)内层的干爽结构和外层的防渗漏、透气结构,吸水后变成凝胶状,非常柔软,护士可根据患儿头部的生理特点任意调整形态,容易固定,能保持患者头部的接触部位柔软舒适,防止冻疮和压疮的发生;(3)外层EP膜吸水较少,不易潮湿,起到绝缘作用等特点,冰霜不易融解,从而弥补了传统冰帽的渗水、浸湿衣物等缺点;(4)可根据患儿头围的实际大小选择相应的型号,使用时任身体随意翻动也不会轻易脱落;(5)可直接放入冰箱,使用、保存相当方便,且维持时间长,既能减少冰袋更换次数,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6)是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本研究结果提示,纸尿裤冰枕降温效果优于传统的冰袋冰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雪波[12]观察报道的结果一致。马小花等[11-14]研究报道用纸尿裤制作的冰帽对高热新生儿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帽(P<0.05)。但本组资料表明,观察组男女之间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利用冰冻纸尿裤对高热新生儿降温效果明确,经济实用。同时能克服传统冰袋的缺陷,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家庭和各基层医院推广,同时有益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8-350.
[2]陈主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80.
[3]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9-327.
[4]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
[5]梁梅菊,张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70-71.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03:179.
[7]郑文娟,刘巧云.滥用退热药致小儿虚脱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7,3(3):31.
[8]姚泰.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7.
[9]朱崇杰.酒精擦浴在婴幼儿高热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5-16.
[10]黄人健,李秀华.儿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7.
[11]马小花.婴儿纸尿裤用于小儿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4):78-79.
[12]黄雪波.纸尿裤凉水枕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3):68.
[13]周桂芳,何炜炜,叶丽娟.巧用婴儿纸尿裤制作冰帽及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116.
[14]王晓云.浅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5-11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