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初期是学生的行为与人格的养成期。学生接触教育不久,对一些事物难免会感到陌生,内心无法把控之时极易产生慌乱,在面对不熟识的环境,面对未知的领域,他们的心理会滋生出恐惧。此时,就需要班主任依据儿童心理状态等特性,以“真情”管理的智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
对于小学初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绝不能以命令的口吻去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若强调命令式的管理,虽然可以达到短暂效果,但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约束其创造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此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就需要班主任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提高个人管理能力,平时多注意与学生达成良好的沟通,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一、有道德懂礼貌,培育良好的班级风貌
教室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若学校只单纯地以学科教育为主,培养出的学生只能称之为“会学习”的学生。良好的班级风貌能够促进个人及整体形成正确的三观,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应当根据学生性格以及身心发展状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编写行为规范的口诀。在行为规范口诀确立之前,和学生们一同研究商议,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认识,理解班级行为规范存在的意义,促进学生自发、积极地按规范要求自己。而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知行合一的方法教育学生,根据践行规范内容情况开展周期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对于行为较好的学生可以用口头表扬、物品奖励的方法大加鼓励,让其严格遵循行为规范,往更好的方面发展,以逐步形成有道德、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二、启发式引导,落实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的成长十分迅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所学知识也有自己的认识,但他们对某些行为规范的背后意义不能完全理解。所以,面对老师制定的班级规则,学生只能是听从执行,而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停留在“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层面,应更多地在教育中启发他们,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养成教育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真正的落实,在于溶于血液。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启发学生的机会,用关心、鼓励教导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倾听学生心声,提高班级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过程不能简单地视作班主任单向传授信息,学生也存在接受信息的过程。因此,老師一定要会换位思考,在批评学生之前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逐字逐句考量批评之语会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不能出现挖苦、讽刺等字眼。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观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才能得以提高,才能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不守规矩、淘气十足的学生,对此,教师大可不必“大发雷霆”,应积极开展一些轻松、自在的交流沟通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我心声,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与鼓励,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价值所在。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成就自我。在活动结束之后,班主任可以设置学情分析,深入、可观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将人文关怀带给所有学生。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省,高效落实班级管理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管理班级时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耐心好动等。要改变此种情形,教师应该在班会课上、课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明确行为失范所带来的影响。当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时,教师也应及时督促,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监督,帮助学生修正问题。对于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如书写不规范,上课小动作多等,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多加提醒,同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树榜样的形式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在不断反复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一次次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从中得以改进,避免问题再次出现。此外,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反省的过程中,应明白时机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学生行为失范便要立即提出,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不至于模糊自我行为的界限,这样才能确保班级管理真正有效落实。
班级管理是一个以不放弃、不抛弃为原则的过程,班主任面对一班学生的表现情况要公平对待,对优等生和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进行融洽沟通,因为,只有将真情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慧勇.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学周刊, 2017(17):9-10.
[2]孙红芬.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193-19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
对于小学初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绝不能以命令的口吻去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若强调命令式的管理,虽然可以达到短暂效果,但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约束其创造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此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就需要班主任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提高个人管理能力,平时多注意与学生达成良好的沟通,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一、有道德懂礼貌,培育良好的班级风貌
教室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若学校只单纯地以学科教育为主,培养出的学生只能称之为“会学习”的学生。良好的班级风貌能够促进个人及整体形成正确的三观,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应当根据学生性格以及身心发展状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编写行为规范的口诀。在行为规范口诀确立之前,和学生们一同研究商议,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认识,理解班级行为规范存在的意义,促进学生自发、积极地按规范要求自己。而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知行合一的方法教育学生,根据践行规范内容情况开展周期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对于行为较好的学生可以用口头表扬、物品奖励的方法大加鼓励,让其严格遵循行为规范,往更好的方面发展,以逐步形成有道德、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二、启发式引导,落实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的成长十分迅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所学知识也有自己的认识,但他们对某些行为规范的背后意义不能完全理解。所以,面对老师制定的班级规则,学生只能是听从执行,而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停留在“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层面,应更多地在教育中启发他们,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养成教育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真正的落实,在于溶于血液。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启发学生的机会,用关心、鼓励教导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倾听学生心声,提高班级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过程不能简单地视作班主任单向传授信息,学生也存在接受信息的过程。因此,老師一定要会换位思考,在批评学生之前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逐字逐句考量批评之语会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不能出现挖苦、讽刺等字眼。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观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才能得以提高,才能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不守规矩、淘气十足的学生,对此,教师大可不必“大发雷霆”,应积极开展一些轻松、自在的交流沟通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我心声,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与鼓励,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价值所在。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成就自我。在活动结束之后,班主任可以设置学情分析,深入、可观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将人文关怀带给所有学生。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省,高效落实班级管理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管理班级时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耐心好动等。要改变此种情形,教师应该在班会课上、课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明确行为失范所带来的影响。当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时,教师也应及时督促,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监督,帮助学生修正问题。对于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如书写不规范,上课小动作多等,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多加提醒,同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树榜样的形式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在不断反复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一次次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从中得以改进,避免问题再次出现。此外,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反省的过程中,应明白时机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学生行为失范便要立即提出,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不至于模糊自我行为的界限,这样才能确保班级管理真正有效落实。
班级管理是一个以不放弃、不抛弃为原则的过程,班主任面对一班学生的表现情况要公平对待,对优等生和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进行融洽沟通,因为,只有将真情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慧勇.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学周刊, 2017(17):9-10.
[2]孙红芬.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193-19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