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人物“鹰眼”的“无为”精神实质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小说中的硬汉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对美国西部文学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浪漫主义 无为 鹰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库柏的作品中,浪漫主义元素不仅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中,还体现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在《最后的莫希干人》这部小说在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硬汉形象跃然于故事情节中,尤显得鲜活生动。从美国文学形成至今,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诸如独立、骄傲、勇敢等特点,一直是美国硬汉形象的支撑点。库柏创造的硬汉形象邦波(外号“鹰眼”),是有着美式特色的理想化英雄,也是在野蛮环境中能够体现高度文明原则的矛盾体。在库柏的小说中,鹰眼是理想化的人物,而库柏对这种人物描写刻画的手法也被后来的美国作家源源不断地用于其它作品中。像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海明威《老人与和海》中的桑提亚哥。在对这些鲜活人物形象的感知中,读者不难发现这些硬汉形象都在运用同种的个人孤独方式在追求自由的征途上不断地探寻求索。
库柏曾就硬汉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做过总结: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他对原始森林和土地的热爱;没有什么可以降低或削弱他在原始土地上探险的乐趣。正因为这种坚持所面对的艰难和困苦,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和效仿。“鹰眼”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从而也成就了库柏“美国第一个本土作家”的美誉。更进一步的是,在“鹰眼”身上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美国文学的发展被继续传承了下去。
无为,是个梵语词,它是永恒不变的实质,它与宇宙的实质相左。在佛教中,无为的概念是循理不受干扰的主要境界——是所有慈悲之心,正义之理的夙因,生死疾苦轮回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基于这种基础之上产生的硬汉形象,无论前方和未来会碰到什么样的危险,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苦,这些浪漫的英雄们都会彻底地奉献于他们所一直追求的理想,因为这种理想的实现是可以给身边的普通人带来光明的未来和正义的理判。所以,他们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这种理想追求的过程才可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着“无为”品质的“鹰眼”一直是个孤独者。由于怀着对于自由狩猎生活和纯洁自然无尽的爱,他展现给读者的始终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孤独形象。在这一点上,梭罗同样以自己的言行在现实世界证明了硬汉特征。1845年7月,当梭罗独居在森林中一段时间之后,对于一直倡导而实践的超现实主义,他总结到: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和信心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并且根据自己事先所想象和设计的方法途径去努力生活奋斗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收获不曾想象到的完美结果。然而,这是需要以个人经受孤独为代价的。”
梭罗和“鹰眼”有着同样的观点:仅仅在自然的庇护下,人们才可能得到浪漫主义的真正的自由。小说中的“鹰眼”就具有这种特质。他具有常人所缺乏的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当“鹰眼”在小说中第一次亮相时,他浑身所散发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强壮有力的硬汉形象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装备是简陋的,“他的肌肉虽然发达,但并不丰满,而是显得有点瘦弱。但是,他的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看来都因长年累月的餐风露宿和茹苦含辛,锻炼得十分坚强和结实”;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长枪,他的表情“不但毫不狡黠,而且此时此刻,还有一种刚毅诚实的表情”。
作为荒野平原的儿子,鹰眼一直在追求着纯洁自然中的自由。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他要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和诱惑,他的信念只是要维护正义。他不同意白人对印地安人的歧视,而且一直坚持说服及影响他的印地安朋友们,一同去追求他从未放弃过的浪漫主义理想——寻求自由,维持正义。他有着圣人的本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却一直诚实无畏地陪伴他的印第安朋友们,帮助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求一块可以平静生活的土地。不仅没有任何歧视,而且心中还一直怀揣着人与人平等的信仰,心胸豁达宽宏的鹰眼生活得平静自由。库柏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去阐释他对个人自由重要性,以及人人之间平等权利的坚定信仰。
鹰眼的形象超越了社会阶层,并游离于当时外部社会所运行的社会规则、法律及白人所持的文明原则。他所适用的只是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自然法则。库柏不为那些白人殖民者摇旗呐喊,他要为帮助那些穷人、印第安人摆脱强权的奴役和压迫。在小说中,他没有任何阶级偏见,他有的只是正义使然。如果白人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也会站出来主持正义。库柏把这种思想充分体现在鹰眼这个人物形象上:对于蒙罗上校的女儿,鹰眼出于一个绅士,一个无为的正义之士去尽心尽力帮助她们摆脱困境。鹰眼丝毫没有白人眼中所谓的低阶层向高阶层的献媚。他因为正义而作应该而为的事情。他远远摆脱了由于白人殖民者给原始森林带来的所谓“文明准则”。在一片荒野中,白人贵族们根本不能在社会人格上与之相比,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所谓的文明白人们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才激起这位英雄救人于危难的正义之情。鹰眼正是通过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摆脱烦恼与困境,从而完成他“无为”的神圣职责。
更进一步的是,鹰眼作为《最后的莫希干人》的主人公,被库柏描述成有着圣人精神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鹰眼在精神上是孤独的,而且这种孤独的背景与库柏所生活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库柏通过这个角色运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深切感受。因为在那个时代,库柏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左右矛盾。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和谐生活。然而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社会上保留一席之地。因而,库柏通过鹰眼这个角色来表达感情。在小说中,鹰眼的孤独也来自于人物内心的挣扎矛盾。他之所以能够架起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沟通的桥梁,是因为他成长过程的文化混合背景。鹰眼同时具有白人的身份和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尽管是个白人,他还是能够自发地对印第安人产生由衷的同情,并且可以和他们成为挚友。同时,他时刻与印第安人为伍,还要不断提醒自己的白人身份。这种当时令人尴尬的身份,却可以使他游离于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这在库柏所生活的时代当然是不可想象的。这只是小说的浪漫之处,并不是现实中的真实。
在追求的生活方式上,鹰眼喜欢印第安式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一方面,鹰眼珍视个人自由,并且从不以种族和肤色来区分彼此,唯恐玷污了人性的平等和美好。他珍惜与印第安朋友间的友谊,因为只有他才把印第安人作为真正的人来对待,而不是超越其所处时代追求一种高调的姿态。另一方面,鉴于理性现实,鹰眼又不能不接受侵入和谐自然的所谓的白人的现代文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本身是白人的事实。在库柏的眼中,理想中的浪漫自然应该是没有任何野蛮的、光明的、文明的自然。他笔下的人物鹰眼,就是一个具有圣人精神,超越常人,凌驾于时代之上的理想的、浪漫的英雄。
实际上,在《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鹰眼的社会阶层是在库柏浪漫设计中,跨越、凌穿野蛮和文明的。他认为,公平和正义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最重要、永恒的。换句话说,鹰眼就是库柏心中的浪漫人物。在鹰眼的视角中,肤色、宗教和种族是没有差别的,不分孰优孰劣,人们应该平等相敬,宛如兄弟姐妹,并且根据不同的智慧、不同的能力相互协作,幸福生活。库柏宣称,所谓的鹰眼只是来自于纯洁自然,他不是任何社会阶层的产物。因此,鹰眼才可以紧跟自然的步伐,而对任何宗教书籍都无所兴趣。在库柏所处的那个时代,由白人所宣扬的宗教是一种迫使印第安人向其屈服的手段之一。然而,这对鹰眼却毫无影响。这可以从鹰眼的话中得到证实:
“书!我虽然是个纯血统的白人,但我是个荒山里的战士;像我这样一个人,书有什么用呀?除了一本书之外,我平生什么书也没读过。而这本书上的字句却是非常简单、明白,用不着上过多少学就能读懂,尽管我在这上面也曾花了四十个漫长而艰苦的年头。”
在他的观点中,对于他本人及利益的考虑根本不必要。他既不欣赏印第安人残酷的“割头皮”,也不支持白人对其他种族的掠夺。生活在辽阔的平原、茂密森林之中的鹰眼所推崇的,只有对所有人有益的纯洁自然的文明状态。
“……我知道,有人会到这殖民地来捣蛋,荒山野地里非常明白的事,到了生意人和牧师的心里,就会变得疑惑不解。要是有这样的人,他愿意跟我每天在这森林里转悠,他一定会认识到自己原来是个傻瓜,而他最傻的地方是千方百计想提高到上帝的水平,但事实上,无论在德行方面,或是在权利方面,他是决不可能和上帝平起平坐的。”
鹰眼还反对无力的祈祷。他崇拜以自然和公正为契机的神圣行为。“我一直在这片时常摇晃的土地上去追寻血印蜿蜒几十英里。”这表明,鹰眼已多次用自己的长枪去捍卫自然正义。他竭尽全力去摧毁野蛮和罪恶,希望在一片荒野之上建立自然的文明。
“我参加过许多残酷的战斗,经历过无数流血的场面,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魔鬼的暴行会表现得这样露骨!复仇本是印第安人的天性,而我,大家都知道是个纯血统的白人,可今天我要在这荒野中对天起誓,如果那班法国人胆敢再进入我的子弹射程,我的这支长枪决不留情,除非是枪机失灵或者是火药受潮……”
鹰眼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因为他有种族歧视,而是由于他本来对白人的某些方面的文明程度比较赞赏。在一定程度上,这也符合其做事原则。他认为,原始文明状态应该吸取白人现有文明的优点,从而去形成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状态的理想的自然。因此,鹰眼所支持的文明,与侵入原始自然土地、改变原始自然本来面貌的白人所推崇的文明大相径庭。所以,他不断地用着手里的长枪去保护和维护自然的秩序,这当然不是为了他自己和那几个印第安朋友。无论这些入侵者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他都将用自己的长枪去维护自然的平衡和保持公平正义的状态。
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无为”是英雄鹰眼的精神实质。其硬汉形象深入读者心中。库柏自然在这个形象上烙上了自己的印记,他用鹰眼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帮助他创建浪漫的、理想的、自然世界。因为绝大多数文学人物都不能理解和完成这样的理想,所以鹰眼就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无可比拟的形象。这同时也使库柏能够通过《皮袜子故事集》完成他的梦想。这种精神实质在接下来的美国诸多文学作品中传承下来。更进一步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的人物都如鹰眼一样,充满了自信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例如,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他同样如鹰眼一样热爱自然,并且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纯粹的自由,能够创造新的、现代的国度的自由。爱默生在《自强》中总结这种精神为个人自由主义。他还表明,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不应该总顺流而活,应该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美式神话在库柏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诠释,这也使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梦”可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得以实现。美式理想也反映出那些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普通美国人的理想。伴随着这种无为的精神,鹰眼在自然中不断追求着自由,抒发着对这片处女地无尽的爱。由于蕴含在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这些角色也变成了伊甸园里勇于开拓的新亚当。
参考文献:
[1] 库柏,宋兆霖译:《最后的莫希干人》,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 孙宜学:《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Wonderley,Anthony.Oneida Iroquois Folklore,Myth,and History:New York Oral Narrative from the Notes of H.E.Allen and Others.Syracuse: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4.
作者简介:强琛,女,1976—,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浪漫主义 无为 鹰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库柏的作品中,浪漫主义元素不仅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中,还体现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在《最后的莫希干人》这部小说在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硬汉形象跃然于故事情节中,尤显得鲜活生动。从美国文学形成至今,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诸如独立、骄傲、勇敢等特点,一直是美国硬汉形象的支撑点。库柏创造的硬汉形象邦波(外号“鹰眼”),是有着美式特色的理想化英雄,也是在野蛮环境中能够体现高度文明原则的矛盾体。在库柏的小说中,鹰眼是理想化的人物,而库柏对这种人物描写刻画的手法也被后来的美国作家源源不断地用于其它作品中。像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海明威《老人与和海》中的桑提亚哥。在对这些鲜活人物形象的感知中,读者不难发现这些硬汉形象都在运用同种的个人孤独方式在追求自由的征途上不断地探寻求索。
库柏曾就硬汉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做过总结: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他对原始森林和土地的热爱;没有什么可以降低或削弱他在原始土地上探险的乐趣。正因为这种坚持所面对的艰难和困苦,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和效仿。“鹰眼”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从而也成就了库柏“美国第一个本土作家”的美誉。更进一步的是,在“鹰眼”身上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美国文学的发展被继续传承了下去。
无为,是个梵语词,它是永恒不变的实质,它与宇宙的实质相左。在佛教中,无为的概念是循理不受干扰的主要境界——是所有慈悲之心,正义之理的夙因,生死疾苦轮回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基于这种基础之上产生的硬汉形象,无论前方和未来会碰到什么样的危险,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苦,这些浪漫的英雄们都会彻底地奉献于他们所一直追求的理想,因为这种理想的实现是可以给身边的普通人带来光明的未来和正义的理判。所以,他们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这种理想追求的过程才可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着“无为”品质的“鹰眼”一直是个孤独者。由于怀着对于自由狩猎生活和纯洁自然无尽的爱,他展现给读者的始终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孤独形象。在这一点上,梭罗同样以自己的言行在现实世界证明了硬汉特征。1845年7月,当梭罗独居在森林中一段时间之后,对于一直倡导而实践的超现实主义,他总结到: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和信心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并且根据自己事先所想象和设计的方法途径去努力生活奋斗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收获不曾想象到的完美结果。然而,这是需要以个人经受孤独为代价的。”
梭罗和“鹰眼”有着同样的观点:仅仅在自然的庇护下,人们才可能得到浪漫主义的真正的自由。小说中的“鹰眼”就具有这种特质。他具有常人所缺乏的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当“鹰眼”在小说中第一次亮相时,他浑身所散发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强壮有力的硬汉形象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装备是简陋的,“他的肌肉虽然发达,但并不丰满,而是显得有点瘦弱。但是,他的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看来都因长年累月的餐风露宿和茹苦含辛,锻炼得十分坚强和结实”;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长枪,他的表情“不但毫不狡黠,而且此时此刻,还有一种刚毅诚实的表情”。
作为荒野平原的儿子,鹰眼一直在追求着纯洁自然中的自由。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他要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和诱惑,他的信念只是要维护正义。他不同意白人对印地安人的歧视,而且一直坚持说服及影响他的印地安朋友们,一同去追求他从未放弃过的浪漫主义理想——寻求自由,维持正义。他有着圣人的本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却一直诚实无畏地陪伴他的印第安朋友们,帮助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求一块可以平静生活的土地。不仅没有任何歧视,而且心中还一直怀揣着人与人平等的信仰,心胸豁达宽宏的鹰眼生活得平静自由。库柏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去阐释他对个人自由重要性,以及人人之间平等权利的坚定信仰。
鹰眼的形象超越了社会阶层,并游离于当时外部社会所运行的社会规则、法律及白人所持的文明原则。他所适用的只是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自然法则。库柏不为那些白人殖民者摇旗呐喊,他要为帮助那些穷人、印第安人摆脱强权的奴役和压迫。在小说中,他没有任何阶级偏见,他有的只是正义使然。如果白人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也会站出来主持正义。库柏把这种思想充分体现在鹰眼这个人物形象上:对于蒙罗上校的女儿,鹰眼出于一个绅士,一个无为的正义之士去尽心尽力帮助她们摆脱困境。鹰眼丝毫没有白人眼中所谓的低阶层向高阶层的献媚。他因为正义而作应该而为的事情。他远远摆脱了由于白人殖民者给原始森林带来的所谓“文明准则”。在一片荒野中,白人贵族们根本不能在社会人格上与之相比,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所谓的文明白人们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才激起这位英雄救人于危难的正义之情。鹰眼正是通过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摆脱烦恼与困境,从而完成他“无为”的神圣职责。
更进一步的是,鹰眼作为《最后的莫希干人》的主人公,被库柏描述成有着圣人精神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鹰眼在精神上是孤独的,而且这种孤独的背景与库柏所生活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库柏通过这个角色运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深切感受。因为在那个时代,库柏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左右矛盾。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和谐生活。然而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社会上保留一席之地。因而,库柏通过鹰眼这个角色来表达感情。在小说中,鹰眼的孤独也来自于人物内心的挣扎矛盾。他之所以能够架起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沟通的桥梁,是因为他成长过程的文化混合背景。鹰眼同时具有白人的身份和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尽管是个白人,他还是能够自发地对印第安人产生由衷的同情,并且可以和他们成为挚友。同时,他时刻与印第安人为伍,还要不断提醒自己的白人身份。这种当时令人尴尬的身份,却可以使他游离于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这在库柏所生活的时代当然是不可想象的。这只是小说的浪漫之处,并不是现实中的真实。
在追求的生活方式上,鹰眼喜欢印第安式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一方面,鹰眼珍视个人自由,并且从不以种族和肤色来区分彼此,唯恐玷污了人性的平等和美好。他珍惜与印第安朋友间的友谊,因为只有他才把印第安人作为真正的人来对待,而不是超越其所处时代追求一种高调的姿态。另一方面,鉴于理性现实,鹰眼又不能不接受侵入和谐自然的所谓的白人的现代文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本身是白人的事实。在库柏的眼中,理想中的浪漫自然应该是没有任何野蛮的、光明的、文明的自然。他笔下的人物鹰眼,就是一个具有圣人精神,超越常人,凌驾于时代之上的理想的、浪漫的英雄。
实际上,在《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鹰眼的社会阶层是在库柏浪漫设计中,跨越、凌穿野蛮和文明的。他认为,公平和正义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最重要、永恒的。换句话说,鹰眼就是库柏心中的浪漫人物。在鹰眼的视角中,肤色、宗教和种族是没有差别的,不分孰优孰劣,人们应该平等相敬,宛如兄弟姐妹,并且根据不同的智慧、不同的能力相互协作,幸福生活。库柏宣称,所谓的鹰眼只是来自于纯洁自然,他不是任何社会阶层的产物。因此,鹰眼才可以紧跟自然的步伐,而对任何宗教书籍都无所兴趣。在库柏所处的那个时代,由白人所宣扬的宗教是一种迫使印第安人向其屈服的手段之一。然而,这对鹰眼却毫无影响。这可以从鹰眼的话中得到证实:
“书!我虽然是个纯血统的白人,但我是个荒山里的战士;像我这样一个人,书有什么用呀?除了一本书之外,我平生什么书也没读过。而这本书上的字句却是非常简单、明白,用不着上过多少学就能读懂,尽管我在这上面也曾花了四十个漫长而艰苦的年头。”
在他的观点中,对于他本人及利益的考虑根本不必要。他既不欣赏印第安人残酷的“割头皮”,也不支持白人对其他种族的掠夺。生活在辽阔的平原、茂密森林之中的鹰眼所推崇的,只有对所有人有益的纯洁自然的文明状态。
“……我知道,有人会到这殖民地来捣蛋,荒山野地里非常明白的事,到了生意人和牧师的心里,就会变得疑惑不解。要是有这样的人,他愿意跟我每天在这森林里转悠,他一定会认识到自己原来是个傻瓜,而他最傻的地方是千方百计想提高到上帝的水平,但事实上,无论在德行方面,或是在权利方面,他是决不可能和上帝平起平坐的。”
鹰眼还反对无力的祈祷。他崇拜以自然和公正为契机的神圣行为。“我一直在这片时常摇晃的土地上去追寻血印蜿蜒几十英里。”这表明,鹰眼已多次用自己的长枪去捍卫自然正义。他竭尽全力去摧毁野蛮和罪恶,希望在一片荒野之上建立自然的文明。
“我参加过许多残酷的战斗,经历过无数流血的场面,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魔鬼的暴行会表现得这样露骨!复仇本是印第安人的天性,而我,大家都知道是个纯血统的白人,可今天我要在这荒野中对天起誓,如果那班法国人胆敢再进入我的子弹射程,我的这支长枪决不留情,除非是枪机失灵或者是火药受潮……”
鹰眼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因为他有种族歧视,而是由于他本来对白人的某些方面的文明程度比较赞赏。在一定程度上,这也符合其做事原则。他认为,原始文明状态应该吸取白人现有文明的优点,从而去形成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状态的理想的自然。因此,鹰眼所支持的文明,与侵入原始自然土地、改变原始自然本来面貌的白人所推崇的文明大相径庭。所以,他不断地用着手里的长枪去保护和维护自然的秩序,这当然不是为了他自己和那几个印第安朋友。无论这些入侵者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他都将用自己的长枪去维护自然的平衡和保持公平正义的状态。
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无为”是英雄鹰眼的精神实质。其硬汉形象深入读者心中。库柏自然在这个形象上烙上了自己的印记,他用鹰眼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帮助他创建浪漫的、理想的、自然世界。因为绝大多数文学人物都不能理解和完成这样的理想,所以鹰眼就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无可比拟的形象。这同时也使库柏能够通过《皮袜子故事集》完成他的梦想。这种精神实质在接下来的美国诸多文学作品中传承下来。更进一步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的人物都如鹰眼一样,充满了自信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例如,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他同样如鹰眼一样热爱自然,并且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纯粹的自由,能够创造新的、现代的国度的自由。爱默生在《自强》中总结这种精神为个人自由主义。他还表明,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不应该总顺流而活,应该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美式神话在库柏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诠释,这也使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梦”可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得以实现。美式理想也反映出那些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普通美国人的理想。伴随着这种无为的精神,鹰眼在自然中不断追求着自由,抒发着对这片处女地无尽的爱。由于蕴含在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这些角色也变成了伊甸园里勇于开拓的新亚当。
参考文献:
[1] 库柏,宋兆霖译:《最后的莫希干人》,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 孙宜学:《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Wonderley,Anthony.Oneida Iroquois Folklore,Myth,and History:New York Oral Narrative from the Notes of H.E.Allen and Others.Syracuse: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4.
作者简介:强琛,女,1976—,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