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不是每个消化道出血都能及时于消化科治疗,这就需要我们临床科室掌握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结合本科疾病相应治疗。结论:鼻饲及保留灌肠去甲肾上腺素液后,具有拮抗上消化道迷走神经的功能,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保护溃疡面,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使这些部位的血管收缩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去甲肾上腺素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42-01
消化道出血是咽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之间的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有多种成因,该病的主要形式可以经由病史及身体检查区别。出血的程度有小至几乎探测不到,也有大至急性大量出血及危及生命。
1病史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3天,伴皮肤瘙痒2天于2013-06-09 10:43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伴有咳嗽,就诊于本村诊所,予以“诺氟沙星、安乃近”等药物治疗,自觉体温下降,服药1次后开始出现皮肤瘙痒,服药3次后周身出现红色皮疹,自觉体温升高,无尿,自行口服“布洛芬及扑尔敏”未见好转,门诊以“过敏性皮炎”收入院。既往体健。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2体格检查
T:39.6℃ P:96次/分 R:21次/分 Bp140/70mmHg ,热性病容,表情痛苦,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潮红,伴有粟粒状皮疹,尤以胸部、四肢为甚,指压退色;双下肢更为严重,皮肤、皮疹呈暗紫色,皮温高。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11.3%。尿常规:尿蛋白1+、尿胆红素 1+、颗粒管型 3-5/LP。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血生化:总蛋白 55.0g/l、白蛋白 31.0g/l、总胆红素 23.0μmol/L、直接胆红素 11.7μmol/L、肌酐 268.0μmol/L、尿素 12.2mmol/L、C反应蛋白 137.13mg/l。凝血酶原时间 14.7s,胸部正位片:两肺纹理增强,主动脉型心影改变。腹部超声:双肾囊肿,右输尿管末端结石。
4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氨曲南、复方甘草酸苷、袢托拉唑钠、氯雷他定分散片及维生素C等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三天,药疹较前加重,全身皮肤变菲薄,皮温高,双眼睑可见多处溃疡点,呈红色,无脓性渗出,右大腿内侧出现一簇散在约2×2cm脓疱,右小腿可见两个溃疡点,脓性渗出,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微量、尿比重 1.005,血生化、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总蛋白 50.0g/L、白蛋白 28.0g/L、胱抑素C 2.15mg/l、肌酐 257.0μmol/L、尿素 18.7mmol/L、总二氧化碳 21.3mmol/L、补体C4 54.3mg/dl。患者近期药物接触史,服用药物后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尿蛋白阳性,尿颗粒管型,尿比重低,尿少,血肌酐升高,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诊断,病因为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断:1.急性肾功能不全;2.急性间质性肾炎;3.过敏性皮炎;4.上呼吸道感染;考虑目前出现剥脱性皮炎,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较明显,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0.5g 1/日激素冲击治疗,尿量增加,但是激素应用第三天下午突然开始出现暗红色黑便,伴阵发性腹痛,复查血红蛋白降至69.9g/l,考虑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禁食水,卧床,吸氧,心电监护,肠外营养,给予云南白药胶囊、止血敏、凝血酶、维生素K1、二乙酰氨乙酸乙二氨氯化钠注射液、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及泮托拉唑钠等静脉止血,并给予输血浆及输血等对症治疗,皮炎及肾功能恢复,但是便血加重。后给予留置胃管,去甲肾上腺素10mg+冰盐水125ml2/日、云南白药2.5g1/日及康复新液20ml3/日交替鼻饲、美罗培南1.0gq8h静点、泮托拉唑钠80mgq8h静点、脑垂体后叶12u日一次静点、善得宁0.1mg1/日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mg、康复新液10ml及注射用血凝酶2u日一次保留灌肠等药物止血,两天后大便呈黄色稀软便,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无活动性出血,暂停止血药物,增加肠内营养,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5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特别是遭受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和危重病患者合并休克、出血、感染或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胃、十二指肠发生急性、多发性黏膜浅表糜烂和溃疡,临床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发生穿孔,是临床危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激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及胃分泌异常等黏膜病变,易诱发应激性溃疡。
鼻饲及保留灌肠去甲肾上腺素液后,具有拮抗上消化道迷走神经的功能,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保护溃疡面,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使这些部位的血管收缩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预防口服药物导致血压升高及刺激肠蠕动加重出血。云南白药以三七为主药,具有止血、活血化淤等,能促进凝血酶原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缩并显著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使新生血管生长增快,有利于伤口愈合。两者交替应用,止血时间长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因去甲肾上腺素液使用时间长,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加重组织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及时有效。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去甲肾上腺素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42-01
消化道出血是咽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之间的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有多种成因,该病的主要形式可以经由病史及身体检查区别。出血的程度有小至几乎探测不到,也有大至急性大量出血及危及生命。
1病史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3天,伴皮肤瘙痒2天于2013-06-09 10:43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伴有咳嗽,就诊于本村诊所,予以“诺氟沙星、安乃近”等药物治疗,自觉体温下降,服药1次后开始出现皮肤瘙痒,服药3次后周身出现红色皮疹,自觉体温升高,无尿,自行口服“布洛芬及扑尔敏”未见好转,门诊以“过敏性皮炎”收入院。既往体健。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2体格检查
T:39.6℃ P:96次/分 R:21次/分 Bp140/70mmHg ,热性病容,表情痛苦,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潮红,伴有粟粒状皮疹,尤以胸部、四肢为甚,指压退色;双下肢更为严重,皮肤、皮疹呈暗紫色,皮温高。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11.3%。尿常规:尿蛋白1+、尿胆红素 1+、颗粒管型 3-5/LP。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血生化:总蛋白 55.0g/l、白蛋白 31.0g/l、总胆红素 23.0μmol/L、直接胆红素 11.7μmol/L、肌酐 268.0μmol/L、尿素 12.2mmol/L、C反应蛋白 137.13mg/l。凝血酶原时间 14.7s,胸部正位片:两肺纹理增强,主动脉型心影改变。腹部超声:双肾囊肿,右输尿管末端结石。
4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氨曲南、复方甘草酸苷、袢托拉唑钠、氯雷他定分散片及维生素C等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三天,药疹较前加重,全身皮肤变菲薄,皮温高,双眼睑可见多处溃疡点,呈红色,无脓性渗出,右大腿内侧出现一簇散在约2×2cm脓疱,右小腿可见两个溃疡点,脓性渗出,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微量、尿比重 1.005,血生化、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总蛋白 50.0g/L、白蛋白 28.0g/L、胱抑素C 2.15mg/l、肌酐 257.0μmol/L、尿素 18.7mmol/L、总二氧化碳 21.3mmol/L、补体C4 54.3mg/dl。患者近期药物接触史,服用药物后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尿蛋白阳性,尿颗粒管型,尿比重低,尿少,血肌酐升高,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诊断,病因为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断:1.急性肾功能不全;2.急性间质性肾炎;3.过敏性皮炎;4.上呼吸道感染;考虑目前出现剥脱性皮炎,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较明显,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0.5g 1/日激素冲击治疗,尿量增加,但是激素应用第三天下午突然开始出现暗红色黑便,伴阵发性腹痛,复查血红蛋白降至69.9g/l,考虑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禁食水,卧床,吸氧,心电监护,肠外营养,给予云南白药胶囊、止血敏、凝血酶、维生素K1、二乙酰氨乙酸乙二氨氯化钠注射液、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及泮托拉唑钠等静脉止血,并给予输血浆及输血等对症治疗,皮炎及肾功能恢复,但是便血加重。后给予留置胃管,去甲肾上腺素10mg+冰盐水125ml2/日、云南白药2.5g1/日及康复新液20ml3/日交替鼻饲、美罗培南1.0gq8h静点、泮托拉唑钠80mgq8h静点、脑垂体后叶12u日一次静点、善得宁0.1mg1/日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mg、康复新液10ml及注射用血凝酶2u日一次保留灌肠等药物止血,两天后大便呈黄色稀软便,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无活动性出血,暂停止血药物,增加肠内营养,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5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特别是遭受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和危重病患者合并休克、出血、感染或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胃、十二指肠发生急性、多发性黏膜浅表糜烂和溃疡,临床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发生穿孔,是临床危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激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及胃分泌异常等黏膜病变,易诱发应激性溃疡。
鼻饲及保留灌肠去甲肾上腺素液后,具有拮抗上消化道迷走神经的功能,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保护溃疡面,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使这些部位的血管收缩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预防口服药物导致血压升高及刺激肠蠕动加重出血。云南白药以三七为主药,具有止血、活血化淤等,能促进凝血酶原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缩并显著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使新生血管生长增快,有利于伤口愈合。两者交替应用,止血时间长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因去甲肾上腺素液使用时间长,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加重组织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