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具(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经常收拾房间,在这次的清单中有一张半米来高的小方桌,退休多年了,本来早该扔掉,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才离开这个家。
  这是一张用塑料皮包裹起来的旧桌子,记忆中它并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光滑的木制表面。它可是家里的老成员了,曾经一家人吃饭,我写作业都会用到它。岁月不饶“桌”,现在它缺胳膊少腿的,桌面上满是油渍、墨迹和划痕。看到它,我经常会想起那些熟悉的画面:“添添,来杀一盘棋!”爷爷闲时总是会这样邀请我。“添添,吃饭了!”饭熟时奶奶总是这样先喊我。“你吃饭还是种饭?撒得满桌都是!”妈妈经常在桌边这样训我。“你吃饭快点,又是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爸爸也会时常这样说我。而且,桌角上还被我偷偷刻了个“早”字,记忆中好像当时是受了鲁迅先生文章的影响;为此,我还受了妈妈的一顿训斥。
  我现在做事不拖拉,要“早”作准备的好习惯,其实就是那时养成的。如今,这张桌子将要离去,真有些舍不得,可家里早已添置了一套新的,虽然我们全家并没有在上面吃过几次饭——
  还有一些家具与我感情不是太好。记得西墙角有过一个角柜,总是在阴暗的角落,妈妈有时叫我到那取东西,我很不乐意。我常想:“难道她就不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被这个怪物一般的柜子吃掉?”越害怕也就越好奇,有一次,我曾为探寻柜中的真相,独闯虎穴。最终,柜子不知被我怎么碰倒了,万幸的是我没有受伤,可爸爸的脚却被砸了一下,痛了好一阵子。
  我讨厌角柜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妈妈经常让我站到角柜旁,反思自己的过错。那次事件导致角柜的门坏了,我也被罚了站。我想当时和角柜站在一起的样子,定然活像两个耷拉着脑袋的难兄难弟。
  现在,那些老家具许多已不知了去向。时光飞逝,我想它们不会因此腐朽的,因为里面充满着我的记忆、我的童年,充盈着我的笑容与泪水、成功与挫折;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体内流淌着亲人们对我深沉而又甜蜜的爱。
  这样真好
  随着日历被一页页翻过,时光正无声无息地流逝。无意间发现,爷爷奶奶来我们家,竟有数月之久了。
  爷爷是个工人、农人,与煤矿、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两鬓早已霜白,头上稀稀落落的只剩几根白发,杂乱无章地掛着,虽已年过七十,但依然十分精神。
  爷爷奶奶是在去年寒冬时分来的,那时寒风凛冽,原来是冷冷清清的家,却因他二人的到来,顿时充满着无限的活力。爷爷他,虽然年龄说大了,须发白了,但从未显老,爷爷这人,有一爱好,就是下棋,到这儿后,下棋成了他的乐趣。
  可能是年纪大了,爷爷的棋艺看起来已不咋地了,可棋品却比棋艺更让人担心,但老爸他却依然热衷于和爷爷切磋。就拿上次来说吧,吃完晚饭,爷爷照例拿好棋盘,摆上棋子,认认真真地端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不一会功夫,老爸就坐到了爷爷面前,爷爷也吼开了:“好啊!今晚让你输个精光!”老爸一言不发,脸上微微含笑,让爷爷先走,然后静静地等待开始。
  在爷爷一番自我吹嘘之后,棋局便开始了,爷爷架起了当头炮,老爸随即把马来跳,爷爷飞起了象,老爸也效仿,爷爷出其不意地出了车……棋局上一片寂静,只剩下棋子落到棋盘上的铿锵声。时间飞逝,不一会儿,棋局就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爷爷渐渐不行了,老爸占了上风,得意不已。
  突然间,老爸的车一口咬了爷爷的双马,看来爷爷只能忍痛割爱了。爷爷安静地坐了片刻,猛然间,只听得“呯”的一声,爷爷拍案而起,指责老爸,斥责他的车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并命令他回去,老爸仿佛并不急躁,一步一步,慢慢地给爷爷分析、解释,最终,爷爷的“诡计”失败了。可谁料,爷爷的屁股还未坐稳,又是一次呼啸而起,这次可不再是耍赖,而是强行规定,要么回去,要么送个子给他吃。见过霸权的,却没见过如此横行霸道的,这下子,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无奈之下,老爸只好另谋他路。
  可强者,总是有路的。在爷爷面前,老爸就是这样的强者。没一会儿,爷爷又到了紧要关头,这一次,爷爷不再赖了,而是自说自的,说自己赢了,随即抽起一根烟,跑了……留下老爸一人,坐在桌前,含笑不动。霎时,我悟出了那笑的含义,他是如此纯情,却又是那么大度,善解人意。
  因为爷爷,冷清的家多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活力,虽有“强权”,但却温暖。这样子,真的很好,但愿可以万年长存!
  (选自作者博客)
  作者简介:黄智添,苏州高新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天天文集·小学卷》。曾被评为“苏州十佳文学少年”,现就读于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让人生梦、圆梦之地,自然生态、人文积淀一定富藏奥秘。2015年1至8月,苏州高新区游人达千万,同比增11%,旅游收入增13%。说到底,除了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苏州高新区还以众多梦美境界吸引着八方中外旅客。  我有一个梦境:清晨,纵览25公里幽静太湖岸线,缓步西京湾农场,陶醉在马鞭草、薰衣草、马缨花、广玉兰等装点的田园阡陌;信步伸展入湖的红色曲桥与下层木桥,看鱼游鱼跃,听鸟翔鸟鸣,与红男绿女共享假日
期刊
当相爱已成往事,平时不愿再去回眸,可是初恋相爱的甜蜜,有时偶而也会从心底隐隐泛起,1990年我就遇到这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年秋天,我在几位老同事连推带拉的鼓励下,脱产踏进了“工人技师培训班”的教室。  第一天上机械原理课,一位短发、大眼睛、身穿浅蓝色工作服,20岁刚出头的姑娘,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她是新来的厂校教师。她口齿清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这些年过半百、好当爷爷的学生讲授课程。  不知
期刊
牛  推开门,天还没有完全亮透,眼前朦胧的世界完全失去了色彩,到处只是一片灰白。浓重的雾气塞满了天空,伸手一抓,似乎就能握住满满一把。透过雾气,传来露珠偶尔从树叶上跌落到地上的噗噗声,还有躺在树底下的大牯子的反刍声。  我走到门前那棵老柳树底下,弯腰解下拴着大牯子的绳子。当起身的时候,大牯子的两条后腿已经立起,头努力向上一扬,跪着的两条前腿也费力地立了起来。大牯子有些老了。大牯子年轻时很好斗,常常
期刊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华年。  小时,常听爷爷讲起观山东岳庙的故事,说是一个卖豆腐的人第一次去送豆腐,出来时却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在童年的记忆里,觉得这庙真是奇大无比。但处在“峰势环抱胜地”的庙宇不仅经历了岁月的侵蚀,更是享受了后人给予的“恩赐”,有一天,彻底地被人夷为平地。在爷爷的记忆里谁家拿了椽子,谁家偷了砌墙的金山石……似乎都被他深深地刻在心里了,爷爷在给我们讲述时,那神情充满了对拆庙的人
期刊
我们换上蓝色的矿工服,带上橘黄色的安全帽,挂好矿灯,在坊子矿井体验馆地上部分-------德国当年建设的绞车房里,安静等待着送上一波游客的升降机上来,把我们带入175米深的地下——一百多年前,德国在坊子大肆掠夺煤炭时开采的第一口竖井矿道内,开始我们在炭矿遗址文化园的这次别有意味的井下之旅。  如果不了解坊子煤矿历史的人,就不会体味到到坊子碳矿遗址存在的特殊意义和警示。  坊子在明末清初,挖煤业就开
期刊
心若在,情就在。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童年的小竹林、小山头,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记忆的最深处。  我的好友是区政协委员,对于树山村,他是再熟悉也不过的了。我对梨树及梨花的了解,就是他那儿知晓的。  最早的时候,好友在树山山脚旁边的中学任教,因为教学认真,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又加上他勤奋,所以对于通安镇的各方面之情形是了如指掌的。  据好友介绍说,后来,通安树山村不少地方都改种了翠冠梨。翠冠梨刚一上
期刊
我生在苏北农村,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渐渐远离农村,父母在上海,我则在南京读大学,两座不远的城市之间成了我多次往返的地方。  家人工作的原由,从小接触上海,是从虹桥机场开始的,总会独自在机场周围转悠,常在护栏外看飞机的起飞着落,配合着飞机的声音去幻想。在侯机楼广场注视着来回不同肤色的行人,猜测他们的来自哪里。不开心会跑去对着机场的天空发泄,那里看天空感觉也是难以回味,偶尔点神经质也是难免,会大喊几声
期刊
旅游是在山水之间的行走,用文字记录行走,就是用心去抚摸天地的脉搏。  ——题记  只差一步去天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没去过;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也没去过;我只去过“世界第三大峡谷”——云南怒江。  怒江,你从唐古拉山的崖缝里脱颖而出,一路高歌,带着雪域的光芒,收集着千沟万壑高原的乳汁,一泻千里,如天河一般流经云南“边疆的边疆”。虽然与西藏相连,与缅甸毗邻,但至今仍没有飞机,不通火车。要去
期刊
上学时,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是自己这个北方人对江南最朴素的触摸。之后借助几首古诗和影视中的几个片段,模糊地拼接了一个神秘、悠远而又让人神往的江南。  也许是一场宿命的履约,两年前自己举家落户苏州,变成了氤氲在苏城这幅画卷中的一景,完成了自己一段未了的情缘。  古老的苏州城更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蕴含着一种端庄的古典美,她不施粉,不媚俗;她不张扬,不盲从,静候在自己的
期刊
序曲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莲藕、鸡头米、菱角、荸荠、茨菇、茭白、莼菜、水芹,生长在苏州的八种水生食物。你沐浴着苏州的阳光,吮吸苏州的水,或扎根在水中的泥土,或漂荡于水面,你成了苏州水的儿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种,一方水土栽培出一方精灵,酥糯甜软,这正是苏州的味道,此味只应苏州有!  茭白  這里的风太清。  这里的水太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