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比如各种活动丰富的英语角,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等,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所创新。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更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
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
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谈到朗读,教师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①.跟录音机读
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除了单纯跟录音机读之外,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常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听得非常认真。而被播放录音的同学也会因此感到十分高兴。没被播出的同学除了羡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此时,教师再点拔播放录音的同学好在哪里,该怎样读可以更好。这就为学生下次更好的朗读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较好。
②.师徒结队
根据对新知掌握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师徒结对活动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要师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他可以反过来指导师傅。他们有问题及时举手,教师进行辅导。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仅仅是表演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按其功能性创设类似的情景再次让学生表演,例如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比如各种活动丰富的英语角,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等,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所创新。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更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
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
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谈到朗读,教师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①.跟录音机读
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除了单纯跟录音机读之外,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常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听得非常认真。而被播放录音的同学也会因此感到十分高兴。没被播出的同学除了羡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此时,教师再点拔播放录音的同学好在哪里,该怎样读可以更好。这就为学生下次更好的朗读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较好。
②.师徒结队
根据对新知掌握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师徒结对活动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要师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他可以反过来指导师傅。他们有问题及时举手,教师进行辅导。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仅仅是表演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按其功能性创设类似的情景再次让学生表演,例如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