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片段设计的尝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断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寓实践性于趣味性
  情景、情境的设计,要体现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热情地在活动和过程中体验。如教学《爱爸爸妈妈》一课,可预先组织一次“小鬼当家”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碗筷,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特别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这时可以切入:“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萌发于生活的情感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如编儿歌、趣说公益广告用语、编童谣、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画卡通画、讲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等等,都有利于儿童在快乐的参与中获取和巩固德育知识。
  2、寓明理于活动
  活动中获得的感悟、体验更能够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印证和自我约束。如教学《团结力量大》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小蚂蚁的故事感悟道理,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五指操》、欣赏表演《拔萝卜》、制作日常生活中的水果拼盘,体验“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又如指导学生搜集社会生活中的诸如交通问题、社区的卫生问题,学习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向有关部门反映等等,能够更好地将现代公民意识落实为具体的文明言行。
  3、寓导行于体验
  导行注重的是正确行为的示范,对正确的行为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分析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正确、最合适的行为方式。如三年级《家里来了客人》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实践待人接物的一些常规礼仪,可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让学生回家去做一做、比一比,看谁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到课堂,根据反馈情况予以及时评价。
  
  二、片断设计的基本依据
  
  片断设计,就是把特定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或相联系的教学片断,设计成直观的具体的情景、情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体验、提炼和感受其中蕴含的学习主题及其内涵,实现正确思想认识的科学内化,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思想信念,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社会活动,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片段设计之所以是打开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窗口,在于直觉体验在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形成中起着直接作用,知情合一和知行统一是一个渐进的、不断融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儿童的学习活动和过程不可能是系统的、理性的,而是具有零碎的、感性的、直观的、具体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实践中所展示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行为,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真实思想和生活状态,即他们所说、所做、所思、所惑,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实践来源。
  儿童的心理品质、思想品质、个性品质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生活特点,客观上要求把系统的教学目标和抽象的思想理念,分解、转化在特定的具体的片断的活动和过程中,引导儿童直观地具体地点滴地从中体验和感悟所蕴含的哲理、道理及其道德价值,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中,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融会贯通、思想的内化升华,形成自己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人生体验。
  
  三、片断设计的基本方法
  
  片断设计的形式包括讨论、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实践性活动、现场训练等等,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独立或综合性设计,都要体现问题情景→体验矛盾→感悟明理→实践延伸→行为养成这一逻辑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构建认知冲突,激化认知矛盾,通过体验活动,发现和认识新的认知矛盾,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思想境界。
  1、问题指向,引导体验
  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把基本的知识点转换为情景、情境中的信息刺激点,由浅入深地融合于具体的形象的示范场景或实地的现场训练中,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可以直接直观地提炼出学习主题,并通过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感悟出主题的内涵及其行为要求。
  2、引发质疑,学习辨别
  对信息刺激点的布局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感受能力,设置信息的相关点、干扰点或错误点,引发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表现,把握学生对片断的内涵的感悟程度。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知识和行为矫正,让学生从教师反馈出的信息中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3、发动参与,收获感动
  片断式的生活场景或活动,既要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信息刺激的兴奋点,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兴趣点,尤其要让学生在激情中激活体验,从而产生乐意接受行为规范的动机,再“趁热打铁”进行行为训练。如一年级《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可以升起模拟的小国旗(也可用投影片),播放国歌录音,激起学生崇敬之情,并通过每周升旗仪式的反馈矫正,深化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总之,通过教学片断的科学设计,实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由教师的说教移向学生的践行。在教材内容上,实现了由教材描述移向实例展示。既突出在活动中体验,实现知识、思想的感知,又回归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实现在体验中内化,达到认知与践行的科学统一,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心理学家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如果学习的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没有兴趣,人们的学习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和记忆,而记
期刊
摘要: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笔者认为只有从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思品教学;开放式;实践;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期刊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让更多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进行学习,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抑,他们的想象空间受到限制。所以刚开始学物理时学生往往不敢提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宽容的对待
期刊
一、创设利于创新的课堂学习氛围    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其二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创新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亲手实验,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各种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各种
期刊
1、对生物学实验改革的看法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以往的实验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
期刊
摘要:自古重视朗读,现在依然重要。朗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可以激发情感之美,可以激发联想与想象能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语感;理解;素养朗读意义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文章,将书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推动、定向、引导、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与之相对的是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要影响到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求知的动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现代都市,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拉回学校,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人的兴
期刊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在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