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通信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大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和网络架构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做出探讨分析。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通信技术工程必须加快自身的系统改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未来我国的通信工程必须要加快升级步伐。在软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通信工程中。
一、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
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利用软件使得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得以实现,进而完成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建立一个可分离控制、交换和软件编程三者的平面,即软交换的基本内涵。软交换的功能主要为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同时,为方便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业务,软交换还连接了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
二、软交换技术的网架结构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业务 /应用层、控制层、传输层和媒体 / 接入层。软交换技术中业务 / 应用层与业务应用层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相连,有利于在网络上提供新业务时更加方便快捷;在分组网络的基础上,控制层较好的利用程控软件实现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将软交换网络中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送到目的地可以通过传输层进行;会话式多媒体业务由接入层提供,可以任何接入形式访问,如图1所示:
三、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一)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在本地移动网应用软交换技术时,MSC服务器不仅既能实现相应的口令接受功能, MSC 在所有业务控制层上的业务处理能力仍然具备。在对H.248 协议功能的扩展的基础上,MSC 服务器还能实现对MCW的控制,并最终使得相互交换、映射和汇聚媒体信息交流得以实现。在长途移动网应用软交换技术时,每个大区中心城市都需配备若干对软交换设备 TM SC Server,在每对设备配置之间需进行互为备份工作,同时要保证每对设备配置完全相同。为完成移动软交换长途网与传统 TDM 移动通信网的连接,需在省会城市均配置若干中继媒体网关 TMC,并将TMC 设置到省内交换机(包括 CM SC,MSC,TM SC 2)的直达电路。在TMG 与本省TMSC1 间设置过桥电路,可以有效避免承载网和传输中断给业务造成影响,同时,可使 TMG 设备兼有 SG 功能。通过 IP 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可将各TM SC Server 之间及 TM G/SG 与其归属的 TM SC Server 之间相连,通过 IP 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可使各 TMG/SG 之间相连,通过TDM电路可使各省 TMG/SG 与本省GM SC、 M SC 、H STP 、TM SC 1/2之间相连。
(二)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在固定电话网络中应用软交换技术时,基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其虽然险不高,但施工难度较大,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支撑系统。若使用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不仅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影响很大,而且存在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等缺点。
四、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的建设性意见
作为新技术之一的软交换技术,当前已被多家电信运营商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之列出,与此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例如,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实际网络运营,导致在对其的整体性能测试时,只能在小型网络中进行。基于此,笔者对软交换技术应分阶段改造提出以下观点。
(一)网络建设初期
由于该阶段软交换技术能提供的业务较少,因此其对应的网络规模也不大。基于此,为配合媒体接入网关AMG、综合接入设备IAD和智能终端等可设置一套软交换设备,从而使本地用户支持语音和多媒体业务得以覆盖。通过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并通过汇接中心及公网的连接,来保障与电话网络的交换的实现。
(二)网络建设中期
网络建设中期,在业务量的不断增多及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也逐渐增加。当软交换所控制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十分接近甚至稍高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会逐步退到二线,相应的数据网用户会便与日俱增。此时,可进行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的设置。通用媒体网设备主要作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将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连接起来,保障电力电话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得以实现,并可开展VOIP长途业务。当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时,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一套软交换设备,在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双归属组网,增加业务层系统,使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得以提升,并提供更丰富的业务。
(三)网络建设后期
网络建设后期,软交换设备通过对SIP-T、BICC协议的设置互连互通。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实现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将带用户作为主要内容,中继网关的功能削弱,以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为主。
五、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突破,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已是共识。软交换将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为网络的演进做出巨大贡献,。现阶段,其主要应用于公用通信网和各类包括电力专用通信网等专网中,但由于在应用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因此,在对新技术的使用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深入探讨其问题所在,以求在实际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体系的高可用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2]莫云青:《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通信技术工程必须加快自身的系统改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未来我国的通信工程必须要加快升级步伐。在软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通信工程中。
一、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
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利用软件使得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得以实现,进而完成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建立一个可分离控制、交换和软件编程三者的平面,即软交换的基本内涵。软交换的功能主要为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同时,为方便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业务,软交换还连接了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
二、软交换技术的网架结构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业务 /应用层、控制层、传输层和媒体 / 接入层。软交换技术中业务 / 应用层与业务应用层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相连,有利于在网络上提供新业务时更加方便快捷;在分组网络的基础上,控制层较好的利用程控软件实现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将软交换网络中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送到目的地可以通过传输层进行;会话式多媒体业务由接入层提供,可以任何接入形式访问,如图1所示:
三、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一)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在本地移动网应用软交换技术时,MSC服务器不仅既能实现相应的口令接受功能, MSC 在所有业务控制层上的业务处理能力仍然具备。在对H.248 协议功能的扩展的基础上,MSC 服务器还能实现对MCW的控制,并最终使得相互交换、映射和汇聚媒体信息交流得以实现。在长途移动网应用软交换技术时,每个大区中心城市都需配备若干对软交换设备 TM SC Server,在每对设备配置之间需进行互为备份工作,同时要保证每对设备配置完全相同。为完成移动软交换长途网与传统 TDM 移动通信网的连接,需在省会城市均配置若干中继媒体网关 TMC,并将TMC 设置到省内交换机(包括 CM SC,MSC,TM SC 2)的直达电路。在TMG 与本省TMSC1 间设置过桥电路,可以有效避免承载网和传输中断给业务造成影响,同时,可使 TMG 设备兼有 SG 功能。通过 IP 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可将各TM SC Server 之间及 TM G/SG 与其归属的 TM SC Server 之间相连,通过 IP 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可使各 TMG/SG 之间相连,通过TDM电路可使各省 TMG/SG 与本省GM SC、 M SC 、H STP 、TM SC 1/2之间相连。
(二)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在固定电话网络中应用软交换技术时,基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其虽然险不高,但施工难度较大,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支撑系统。若使用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不仅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影响很大,而且存在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等缺点。
四、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的建设性意见
作为新技术之一的软交换技术,当前已被多家电信运营商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之列出,与此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例如,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实际网络运营,导致在对其的整体性能测试时,只能在小型网络中进行。基于此,笔者对软交换技术应分阶段改造提出以下观点。
(一)网络建设初期
由于该阶段软交换技术能提供的业务较少,因此其对应的网络规模也不大。基于此,为配合媒体接入网关AMG、综合接入设备IAD和智能终端等可设置一套软交换设备,从而使本地用户支持语音和多媒体业务得以覆盖。通过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并通过汇接中心及公网的连接,来保障与电话网络的交换的实现。
(二)网络建设中期
网络建设中期,在业务量的不断增多及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也逐渐增加。当软交换所控制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十分接近甚至稍高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会逐步退到二线,相应的数据网用户会便与日俱增。此时,可进行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的设置。通用媒体网设备主要作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将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连接起来,保障电力电话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得以实现,并可开展VOIP长途业务。当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时,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一套软交换设备,在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双归属组网,增加业务层系统,使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得以提升,并提供更丰富的业务。
(三)网络建设后期
网络建设后期,软交换设备通过对SIP-T、BICC协议的设置互连互通。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实现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将带用户作为主要内容,中继网关的功能削弱,以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为主。
五、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突破,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已是共识。软交换将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为网络的演进做出巨大贡献,。现阶段,其主要应用于公用通信网和各类包括电力专用通信网等专网中,但由于在应用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因此,在对新技术的使用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深入探讨其问题所在,以求在实际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体系的高可用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2]莫云青:《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