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部分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小学阶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达到为自身提供终身学习条件的目的。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所学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自已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信息技术提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标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上,语文课标提出,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这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的要求,这正与信息技术的第四模块“用计算机作文”不谋而合。
因此,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把两门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如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的写作、评讲与修改) 与信息技术的“初识word2000”整合;把中高年级信息技术“网络的简单应用”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与语文教学中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整合;低年级的说话练习及中高年级想象作文与信息技术的“认识画板”整合,让学生先把自己想说的或者想写的内容先用美丽的色彩描绘出来,然后说一说,写一写;低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认识键盘”整合,运用“金山打字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所学过的拼音字母的记忆;中高年级对优秀名篇名段的背诵与生字新词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汉字的输入”整合。
整合后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后“任务驱动”的实施,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教材结构及内容的安排非常了解和熟悉,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来考虑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任务。任务确定的过程中要紧扣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共同确定一个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都有利的、难易适度的、可操作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情境,最好有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这一教学环节上,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任务,即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要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本领”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级小报,主题任选,但要做到每小组的主题各不相同。板报制作过程,包括版面设计、资料及图片的收集、板报排版可以从你生活中撷取,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的确定,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生生之间、生师之间、以至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通过共同的分析,确定主题是什么,其次围绕这个主题分别搜集有关的资料及图片,然后进行筛选和整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达到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这一任务的完成,都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只有熟练的操作才能让他们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一次全面的复习和巩固。另外,在板报的版面设计、板报排版上更能体现和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word2000”部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处,在完成任务后进行“组间竞争”,从各小组制作的小报中评选最佳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带来的优势
1 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2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真正的体现。
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在一个倡导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提供促进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谓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直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处在协作、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供信息,自由交流思想表達情感。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小学阶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达到为自身提供终身学习条件的目的。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所学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自已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信息技术提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标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上,语文课标提出,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这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的要求,这正与信息技术的第四模块“用计算机作文”不谋而合。
因此,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把两门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如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的写作、评讲与修改) 与信息技术的“初识word2000”整合;把中高年级信息技术“网络的简单应用”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与语文教学中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整合;低年级的说话练习及中高年级想象作文与信息技术的“认识画板”整合,让学生先把自己想说的或者想写的内容先用美丽的色彩描绘出来,然后说一说,写一写;低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认识键盘”整合,运用“金山打字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所学过的拼音字母的记忆;中高年级对优秀名篇名段的背诵与生字新词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汉字的输入”整合。
整合后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后“任务驱动”的实施,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教材结构及内容的安排非常了解和熟悉,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来考虑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任务。任务确定的过程中要紧扣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共同确定一个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都有利的、难易适度的、可操作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情境,最好有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这一教学环节上,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任务,即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要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本领”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级小报,主题任选,但要做到每小组的主题各不相同。板报制作过程,包括版面设计、资料及图片的收集、板报排版可以从你生活中撷取,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的确定,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生生之间、生师之间、以至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通过共同的分析,确定主题是什么,其次围绕这个主题分别搜集有关的资料及图片,然后进行筛选和整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达到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这一任务的完成,都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只有熟练的操作才能让他们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一次全面的复习和巩固。另外,在板报的版面设计、板报排版上更能体现和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word2000”部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处,在完成任务后进行“组间竞争”,从各小组制作的小报中评选最佳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带来的优势
1 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2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真正的体现。
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在一个倡导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提供促进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谓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直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处在协作、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供信息,自由交流思想表達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