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在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以前很多存在于电影中的科技技术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比如人脸识别功能,现在的大部分手机都搭载了人脸解锁功能,大有替代指纹解锁,成为主流手机解锁之势。那么人脸解锁是什么样的?相比之前的指纹解锁怎么样?它相比指纹会更加安全吗?
关键词:人脸识别;手机解锁;信息安全
蘋果2017年9月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机iPhone X,在手机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其中除了苹果天生的自带热点以及全面屏之外,还有就是取消了苹果一直独有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加入了苹果的新研发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
iPhone X自发布以后,各种关于Face ID安全方面的新闻一下就不断涌现,一会儿说Face ID被破解了,一会儿说Face ID识别不出双胞胎,传得那是风风火火,可以说经各家媒体的各种推文,让手机上的人脸识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那么,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到底可行不?
我们知道在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它扮演着比较传统的“密码”角色,密码可以“破解”,人脸也不例外。然而,人脸识别的破解和以往的破解并不一样,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生物特征,它为何能用来作为加密的可行性方案。
生物特征说明白,就是人和人之间不同的地方。例如这个人长发,那个人短发,他是个瘦子,这是个瞎子等等。只要是能够用来区别去你和别人的特性,都是你自己的生物特征。然而并不是每样都能够用来区分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能够用来作为加密的可行性方案,比如说头发和手,他手长,你手短,如此的东西都不具有这样的属性。而像人脸、虹膜、指纹、DNA等这些东西,它们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在地球这个自然界中,很难找到跟你自己相同的的存在。正是因为有这种无可替代的排他性,让这些独特的生物特征具备了成为加密手段的可行性方案基础,只有在这样的底子之上,我们才有对它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
那么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程度上来说,这些生物特征的转化落地,也有个难易先后。虹膜识别技术应用的最早,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监狱用虹膜识别技术来辨认犯人,直到现在被应用到手机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而指纹识别也不例外,像我们之前讲过的刑事侦查、公司指纹打卡、包括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也是非常成熟的方案了;反倒是面部识别,它还是最后出现的。虽然面部识别技术出现的最晚,可它的安全性却赶不上虹膜和指纹。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主要在于作为身份特征识别技术来看,人脸识别具备这样的两个特点,一是自然性,什么是自然性,其实它就是就是一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认脸」,但是我们的大脑是怎么进行「认脸」这项工作?我们自己并不了解,这是个一个抽象的过程,因此导致人脸识别技术出现的晚。二是作为被识别的个人,他不会轻易发现,这也是问题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从远处拍取一张你的图片,那么能不能用来解锁你的手机?现在都是随处可见的摄像头,想了解您长什么样子,并且这样的话比想方设法靠近你拿到你的指纹要简单多了,而且虹膜识别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存在,因为它只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才能有用,人一旦死亡,瞳孔就会放大,眼睛里的虹膜就消失。
经过这样比较,人脸识别好像一无所取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搞、研究呢?正是因为它很难做到,所以才需要人工智能来帮我们“深度学习”,而且正是因为它需要更多更好的高精度传感器,才带动了我们的半导体技术、结构工程技术、材料等等各个学科方向的研究。
那我们再说到“人脸识别”被破解,这里讲的“破解”到底是在讲什么?这里我们先区别开两个概念,一是什么是算法被破解,二是什么又是加密系统被破解?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是破解加密系统算法的一种路劲。有新闻报道说,一名黑客成功破解了面部识别系统。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觉得面部识别不可靠。然而,当我们读完报道时,发现了一些误导。旁边的专家说,她利用了安全系统中的漏洞,替换了预先存储的面部数据,用自己的面部替换了先前的面部数据,所以当她过去刷脸识别的时候,系统识别到跟存储的人脸数据是一个人,就给通过了。所以说,这个系统里面的对比识别算法并无什么问题,它做到它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人脸匹配,被破解的不是这个技术,是基于这个技术设立的安全系统。如果想要从人脸算法这一步进行破解的话,也就意味着更加费时费力的工程量,这个成本就是巨大的了,不用量子计算机估计要等个十几年吧。如果你不是普京,那么破解你这个密码又有什么用?再说苹果的iPhone X,从方才说到的角度来看,它到底是算法自身的问题,还是解锁机制出了问题?我想更多的是出于后者吧,要是手机密码都能被另一个人知道,那你设置再高级别解锁的意义又何在?
所以与其担心「被破解」相比,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因为利用无可替代的生物特征用作安全加密,同时也就对这个体系本身就会有更高的安全要求,系统的漏洞万一被人利用,或者不小心将加密数据泄露了,这种损失不像修改密码那么轻易,正是因为人类生物特征具有独特性,使得调整它的成本是巨大的,估计要整个容,修改下DNA,才能够用来作为继续加密使用。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我们人类自己,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算法优化级别再高,也算不出人性中的恶。
假如将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加密方法,或许不是最安全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它自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项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很多场景,例如我国正在构建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例如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使得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天眼系统”成为一个真正可用的工具。这种应用场景它其实就方便了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警察也可以用来追捕通缉中的嫌疑人,这样的话让社会安全会变得更加可控,而且是让我们活得更安全了。
然而生活在随处可见摄像头的时代,这样的安全,也就意味着我们是不是要付出相应的取舍呢?当把所有的苹果都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的时候,那个拿着箱子的人想要为所欲为时又该怎么办?这样的力量就像头上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技术和安全的搏斗之中,我们谁都不知道明天跟意外,谁会先来。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关键词:人脸识别;手机解锁;信息安全
蘋果2017年9月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机iPhone X,在手机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其中除了苹果天生的自带热点以及全面屏之外,还有就是取消了苹果一直独有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加入了苹果的新研发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
iPhone X自发布以后,各种关于Face ID安全方面的新闻一下就不断涌现,一会儿说Face ID被破解了,一会儿说Face ID识别不出双胞胎,传得那是风风火火,可以说经各家媒体的各种推文,让手机上的人脸识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那么,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到底可行不?
我们知道在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它扮演着比较传统的“密码”角色,密码可以“破解”,人脸也不例外。然而,人脸识别的破解和以往的破解并不一样,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生物特征,它为何能用来作为加密的可行性方案。
生物特征说明白,就是人和人之间不同的地方。例如这个人长发,那个人短发,他是个瘦子,这是个瞎子等等。只要是能够用来区别去你和别人的特性,都是你自己的生物特征。然而并不是每样都能够用来区分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能够用来作为加密的可行性方案,比如说头发和手,他手长,你手短,如此的东西都不具有这样的属性。而像人脸、虹膜、指纹、DNA等这些东西,它们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在地球这个自然界中,很难找到跟你自己相同的的存在。正是因为有这种无可替代的排他性,让这些独特的生物特征具备了成为加密手段的可行性方案基础,只有在这样的底子之上,我们才有对它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
那么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程度上来说,这些生物特征的转化落地,也有个难易先后。虹膜识别技术应用的最早,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监狱用虹膜识别技术来辨认犯人,直到现在被应用到手机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而指纹识别也不例外,像我们之前讲过的刑事侦查、公司指纹打卡、包括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也是非常成熟的方案了;反倒是面部识别,它还是最后出现的。虽然面部识别技术出现的最晚,可它的安全性却赶不上虹膜和指纹。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主要在于作为身份特征识别技术来看,人脸识别具备这样的两个特点,一是自然性,什么是自然性,其实它就是就是一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认脸」,但是我们的大脑是怎么进行「认脸」这项工作?我们自己并不了解,这是个一个抽象的过程,因此导致人脸识别技术出现的晚。二是作为被识别的个人,他不会轻易发现,这也是问题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从远处拍取一张你的图片,那么能不能用来解锁你的手机?现在都是随处可见的摄像头,想了解您长什么样子,并且这样的话比想方设法靠近你拿到你的指纹要简单多了,而且虹膜识别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存在,因为它只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才能有用,人一旦死亡,瞳孔就会放大,眼睛里的虹膜就消失。
经过这样比较,人脸识别好像一无所取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搞、研究呢?正是因为它很难做到,所以才需要人工智能来帮我们“深度学习”,而且正是因为它需要更多更好的高精度传感器,才带动了我们的半导体技术、结构工程技术、材料等等各个学科方向的研究。
那我们再说到“人脸识别”被破解,这里讲的“破解”到底是在讲什么?这里我们先区别开两个概念,一是什么是算法被破解,二是什么又是加密系统被破解?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是破解加密系统算法的一种路劲。有新闻报道说,一名黑客成功破解了面部识别系统。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觉得面部识别不可靠。然而,当我们读完报道时,发现了一些误导。旁边的专家说,她利用了安全系统中的漏洞,替换了预先存储的面部数据,用自己的面部替换了先前的面部数据,所以当她过去刷脸识别的时候,系统识别到跟存储的人脸数据是一个人,就给通过了。所以说,这个系统里面的对比识别算法并无什么问题,它做到它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人脸匹配,被破解的不是这个技术,是基于这个技术设立的安全系统。如果想要从人脸算法这一步进行破解的话,也就意味着更加费时费力的工程量,这个成本就是巨大的了,不用量子计算机估计要等个十几年吧。如果你不是普京,那么破解你这个密码又有什么用?再说苹果的iPhone X,从方才说到的角度来看,它到底是算法自身的问题,还是解锁机制出了问题?我想更多的是出于后者吧,要是手机密码都能被另一个人知道,那你设置再高级别解锁的意义又何在?
所以与其担心「被破解」相比,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因为利用无可替代的生物特征用作安全加密,同时也就对这个体系本身就会有更高的安全要求,系统的漏洞万一被人利用,或者不小心将加密数据泄露了,这种损失不像修改密码那么轻易,正是因为人类生物特征具有独特性,使得调整它的成本是巨大的,估计要整个容,修改下DNA,才能够用来作为继续加密使用。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我们人类自己,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算法优化级别再高,也算不出人性中的恶。
假如将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加密方法,或许不是最安全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它自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项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很多场景,例如我国正在构建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例如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使得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天眼系统”成为一个真正可用的工具。这种应用场景它其实就方便了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警察也可以用来追捕通缉中的嫌疑人,这样的话让社会安全会变得更加可控,而且是让我们活得更安全了。
然而生活在随处可见摄像头的时代,这样的安全,也就意味着我们是不是要付出相应的取舍呢?当把所有的苹果都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的时候,那个拿着箱子的人想要为所欲为时又该怎么办?这样的力量就像头上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技术和安全的搏斗之中,我们谁都不知道明天跟意外,谁会先来。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