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科学领域的发现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雨过天晴的早晨,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皓天双手捧着,一路跑来:“周老师,快看!我发现了一只蜗牛!”几个小朋友立刻闻声围了过来:“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它会不会咬人呀?”“蜗牛缩到壳里去啦!”“它怎么不出来,是不是死了呀?”“这不会是海螺吧!”……
探秘:有趣的蜗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到了教室,关于蜗牛的话题还没有结束。
小西:我一碰蜗牛的触角,它就缩回去了。
小刘:蜗牛爬得好慢呀!
豆豆:蜗牛的壳是它的家吗?
航航:蜗牛有没有脚啊?
……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及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追随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我们的探秘活动像春天的竹子般快速生长。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寻找蜗牛的踪迹。
教师解读:
孩子们对蜗牛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正是其“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表现。在寻觅过程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见图1)
教师支持:
孩子们对蜗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外形和行为特征方面。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就蜗牛而言,孩子们还想了解哪些呢?为了深入激发幼儿对蜗牛的探究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蜗牛,你还想知道……”的调查。(见图2)
通过调查与统计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基本集中在蜗牛的壳、蜗牛是否有牙齿、蜗牛吃什么等方面。
寻秘:蜗牛爱吃的叶子
捉到蜗牛后的第二天早上,岚岚有了惊奇的发现:“快来看,这片叶子上有许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掉的。”小刘马上接过话:“可是蜗牛怎么没有吃别的叶子啊?”
叶子是孩子们在路上随便采摘的,怎么才能找到蜗牛爱吃的叶子呢?孩子们遇到了难题。问题是孩子继续探究的导火索,点亮了他们继续走向“最近发展区”的道路。
于是,在散步的途中,孩子们带着各自的“任务”,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我采的是喇叭花的叶子。”
“我采的是那边的叶子,我们在那儿发现过蜗牛。”
“我和你采的是一样的。”
“哎呀,你不要采爬山虎叶子啦,蜗牛不爱吃。”
……
教师解读:
幼儿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合理推论。在看到叶子上的“洞”时,他们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有洞的叶子是蜗牛吃的,没洞的叶子蜗牛不爱吃。在采摘叶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提醒:“爬山虎的叶子和枫叶不要摘,因为盒子里面有这两种树叶,蜗牛都没有吃。”
教师支持:
为了探究蜗牛到底爱吃什么叶子,我们先进行了集体活动“叶子分类”,将采集到的叶子按照品种、特征分成四组。(见图3)幼儿也随之分成四组。
每一组认领几只蜗牛进行饲养与观察,同时记录:你觉得蜗牛爱不爱吃这种叶子?你观察到蜗牛吃了这种叶子吗?(见图4)
孩子们在观察和探究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叶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概括,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在“洞洞”与蜗牛是否爱吃树叶之间发现彼此明显的关联。在持续几天的观察后,孩子们发现,蜗牛偏爱吃第一种和第三种叶子。“蜗牛可能爱吃软一点的叶子!”孩子们给出了观察结果。
解密:神奇的黏液
一天,航航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周老师,航航的手臂上粘了一只蜗牛!”“蜗牛为什么不掉下来呢?”“蜗牛可以粘在哪些地方?”“蜗牛的黏液有什么用处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大家对蜗牛的黏液又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教师解读:
“蜗牛会爬到盒子边上来。”“蜗牛会爬得很高。”“蜗牛会倒立。”……孩子们在观察中逐渐发现蜗牛和“黏性”的内在联系,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偶然中,孩子们又发现蜗牛可以粘在身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要深入了解蜗牛的欲望。他们渴望尝试,渴望动手操作,渴望深入探究。
教师支持:
于是,孩子们拿着蜗牛到处尝试,探究蜗牛到底可以粘在什么地方。“蜗牛可以粘在这里吗?”地球仪、窗户、镜子、防盗窗、积木……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实验的对象。“蜗牛爬上来啦!”“我就说可以的。”孩子们的惊喜声此起彼伏。
通过统计,孩子们发现,蜗牛可以在玻璃、塑料、木头、石头、叶子、不锈钢管、皮肤等物质上爬行。并且,在不同物质的表面爬行时,蜗牛留下的黏液数量也不一样: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爬行,蜗牛留下的黏液较多;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爬行,蜗牛留下的黏液较少。这又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关于蜗牛的讨论还在继续。(见图5、图6)
安娜:蜗牛觉得太干了,就会分泌黏液。
周周:黏液是用來保护蜗牛的,有些地方太粗糙了,黏液会让蜗牛减轻爬行中的疼痛感。
贝贝:就像我们涂香香一样,黏液会让蜗牛觉得舒服。
……
在蜗牛探索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在每个阶段都有感兴趣的话题与发现,教师及时提炼并总结活动不同阶段的关键提问,以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活动。(见图7)
孩子们关于蜗牛的话题远没有结束,时不时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周老师,你知道吗,蜗牛的眼睛掉了还能长出来,和壁虎的尾巴一样。”
“蜗牛的嘴巴里有许许多多的牙齿。”
“蜗牛的壳和乌龟的壳是起一样的作用吗?”
“大蜗牛跑得快还是小蜗牛跑得快呢?”
“蜗牛和螺蛳长得好像呀!”
……
雨过天晴的早晨,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皓天双手捧着,一路跑来:“周老师,快看!我发现了一只蜗牛!”几个小朋友立刻闻声围了过来:“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它会不会咬人呀?”“蜗牛缩到壳里去啦!”“它怎么不出来,是不是死了呀?”“这不会是海螺吧!”……
探秘:有趣的蜗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到了教室,关于蜗牛的话题还没有结束。
小西:我一碰蜗牛的触角,它就缩回去了。
小刘:蜗牛爬得好慢呀!
豆豆:蜗牛的壳是它的家吗?
航航:蜗牛有没有脚啊?
……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及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追随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我们的探秘活动像春天的竹子般快速生长。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寻找蜗牛的踪迹。
教师解读:
孩子们对蜗牛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正是其“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表现。在寻觅过程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见图1)
教师支持:
孩子们对蜗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外形和行为特征方面。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就蜗牛而言,孩子们还想了解哪些呢?为了深入激发幼儿对蜗牛的探究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蜗牛,你还想知道……”的调查。(见图2)
通过调查与统计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基本集中在蜗牛的壳、蜗牛是否有牙齿、蜗牛吃什么等方面。
寻秘:蜗牛爱吃的叶子
捉到蜗牛后的第二天早上,岚岚有了惊奇的发现:“快来看,这片叶子上有许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掉的。”小刘马上接过话:“可是蜗牛怎么没有吃别的叶子啊?”
叶子是孩子们在路上随便采摘的,怎么才能找到蜗牛爱吃的叶子呢?孩子们遇到了难题。问题是孩子继续探究的导火索,点亮了他们继续走向“最近发展区”的道路。
于是,在散步的途中,孩子们带着各自的“任务”,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我采的是喇叭花的叶子。”
“我采的是那边的叶子,我们在那儿发现过蜗牛。”
“我和你采的是一样的。”
“哎呀,你不要采爬山虎叶子啦,蜗牛不爱吃。”
……
教师解读:
幼儿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合理推论。在看到叶子上的“洞”时,他们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有洞的叶子是蜗牛吃的,没洞的叶子蜗牛不爱吃。在采摘叶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提醒:“爬山虎的叶子和枫叶不要摘,因为盒子里面有这两种树叶,蜗牛都没有吃。”
教师支持:
为了探究蜗牛到底爱吃什么叶子,我们先进行了集体活动“叶子分类”,将采集到的叶子按照品种、特征分成四组。(见图3)幼儿也随之分成四组。
每一组认领几只蜗牛进行饲养与观察,同时记录:你觉得蜗牛爱不爱吃这种叶子?你观察到蜗牛吃了这种叶子吗?(见图4)
孩子们在观察和探究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叶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概括,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在“洞洞”与蜗牛是否爱吃树叶之间发现彼此明显的关联。在持续几天的观察后,孩子们发现,蜗牛偏爱吃第一种和第三种叶子。“蜗牛可能爱吃软一点的叶子!”孩子们给出了观察结果。
解密:神奇的黏液
一天,航航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周老师,航航的手臂上粘了一只蜗牛!”“蜗牛为什么不掉下来呢?”“蜗牛可以粘在哪些地方?”“蜗牛的黏液有什么用处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大家对蜗牛的黏液又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教师解读:
“蜗牛会爬到盒子边上来。”“蜗牛会爬得很高。”“蜗牛会倒立。”……孩子们在观察中逐渐发现蜗牛和“黏性”的内在联系,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偶然中,孩子们又发现蜗牛可以粘在身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要深入了解蜗牛的欲望。他们渴望尝试,渴望动手操作,渴望深入探究。
教师支持:
于是,孩子们拿着蜗牛到处尝试,探究蜗牛到底可以粘在什么地方。“蜗牛可以粘在这里吗?”地球仪、窗户、镜子、防盗窗、积木……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实验的对象。“蜗牛爬上来啦!”“我就说可以的。”孩子们的惊喜声此起彼伏。
通过统计,孩子们发现,蜗牛可以在玻璃、塑料、木头、石头、叶子、不锈钢管、皮肤等物质上爬行。并且,在不同物质的表面爬行时,蜗牛留下的黏液数量也不一样: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爬行,蜗牛留下的黏液较多;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爬行,蜗牛留下的黏液较少。这又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关于蜗牛的讨论还在继续。(见图5、图6)
安娜:蜗牛觉得太干了,就会分泌黏液。
周周:黏液是用來保护蜗牛的,有些地方太粗糙了,黏液会让蜗牛减轻爬行中的疼痛感。
贝贝:就像我们涂香香一样,黏液会让蜗牛觉得舒服。
……
在蜗牛探索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在每个阶段都有感兴趣的话题与发现,教师及时提炼并总结活动不同阶段的关键提问,以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活动。(见图7)
孩子们关于蜗牛的话题远没有结束,时不时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周老师,你知道吗,蜗牛的眼睛掉了还能长出来,和壁虎的尾巴一样。”
“蜗牛的嘴巴里有许许多多的牙齿。”
“蜗牛的壳和乌龟的壳是起一样的作用吗?”
“大蜗牛跑得快还是小蜗牛跑得快呢?”
“蜗牛和螺蛳长得好像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