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皈依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表现手法而言,《故都的秋》采用了写景散文惯常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但历来写景散文,创作者在处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时,大多侧重于对象,而创作主体往往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对象进行审视。相反,当我们在品味《故都的秋》一文时,则会明显地感觉到,文中的主体和对象完全融为一体。创作者既是主体,又是主体化了的对象;而客观景物既是对象,又是对象化了的主体。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主客完全融为一体的呢?而这种写法又对散文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作者通过巧妙的叙述方式自然地介入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如“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像花儿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等语句,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觉到作者就生活在这个秋天,甚至让人觉得那个“泡一碗浓茶”,在院子里坐着看天的,早晨起来到街上散步的人就是郁达夫,他甚至还会在雨后的桥头和熟人用“平平仄仄”的北方话一同感受秋的凉意。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散文中作者的平民意识,就是因为在文中,郁达夫并不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俯视平民的生活,而是以一个普通的北京人的心境感受自己周围的生活。透过文字的表层,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郁达夫不仅在写秋景,更是在描述一种生活。于是,文中的景和情在生活的层面上融为了一体。这样,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也就不仅仅是故都的秋的特点,更是郁达夫对人生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包容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生命价值追求。所以,直到文章的结尾,郁达夫仍然没有从故都的秋味中跳出来,而“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其次,本文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表达上侧重于主观世界。我们知道,从文学活动的规律来看,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调各有侧重,而作者郁达夫又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创作写出《故都的秋》一文的呢?
  1933年4月,郁达夫为逃避国民政府的高压和文艺界的纷争而由上海迁居杭州,但他很快发现杭州也并非“世外桃源”,于是写下了“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这样的诗句,以此来抒发内心的苦闷。1934年7月,郁达夫离开杭州去青岛避暑,8月转赴北平,终于发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深沉的地方”,写下了传世名篇《故都的秋》。这就决定了郁达夫在描绘故都之秋时,必然会侧重于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表达,于是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只不过是郁达夫主观心境在客观景物上的投影,而客观景物则成为了郁达夫精神世界的缩影。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与其说是郁达夫饱尝了故都的秋味,还不如说是郁达夫找到了一种符合他悲凉心境的生活。这种生活既让他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又让他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的气息,正好契合了郁达夫的精神需求,成为了他“儒生逃秦”的好去处。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中国文人和秋的关系,对郁达夫的主观世界加以分析。正如郁达夫在文中所写“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必然深受中国传统悲秋文化的影响。那么,中国文人的这种悲秋意识中到底包含着一种什么情结呢?著名学者赵敏俐认为,“中国文学里的悲秋作品,并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而始终比较明显地和相思与怀归的母题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蕴涵的正是“相思与怀归”的主题。而“怀归”恰恰又是“相思”的目的,因此,《故都的秋》更侧重于“怀归”主旨的表达,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怀归”,更是一个生活在战乱年代、饱受人生忧患与哀痛的读书人对精神家园的“怀归”。
  郁达夫正是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描绘,为自己的精神找到了一个栖息的家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一个皈依之所,完成了一次属于自己的精神旅程。
  (作者单位:民乐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科普的历史与科学技术同样悠久,现代意义的科学最初启蒙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七世纪后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科普的创作与出版伴随着科学的跃进式发展而出现。伽利略、布丰、赫胥黎、法布尔、达尔文等一大批代表性作家的科普作品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同时,印刷技术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对推动工业革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普出版历来是科普事业的晴雨表,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
前些日子,作家刘子超和一个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好运”吃了顿饭,两人聊疫情,聊近况。  2018年,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一个酷热无风的下午,刘子超和好运在市中心鲁达基公园的旗杆下相遇。当时,他正在进行一场深入而漫长的中亚旅行,21岁的好运拦住他,说:“哥,我给你免费当导游?我正在学汉语。”之后,好运就一直跟着他,直到他离开杜尚别。  好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哥哥一家在俄罗斯打工,寄钱回来供养全家
逻辑学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学科,它应当能为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  从个人的生活琐事到国家管理决策大事都渗透着事物的客观结构和思维规律,即是逻辑的作用。一般认为,逻辑运用能力强是一个人高智商的体现。人们通常所说的情商,诸如自我反思能力、洞察力、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等,很多也是建立在逻辑运用基础上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逻辑学教育虽有较大发展,
“我呀,岁数大了,这身体呀也有点不争气了,真想再回山东老家一趟,给那些烈士呀扫扫墓,点上一炷香,送一束家乡的野花……”7月29日上午,年届91岁的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祁文章跟所政委刘生瑜谈起了自己的愿望。  祁文章身在辽宁,为什么想要回山东老家为烈士扫墓?这些烈士跟老人家又有什么渊源呢?  1945年6月, 儿童团长祁文章未满15周岁就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
作者:埃恩·海  定价:21.90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ISBN:9787567518940  《教学的智慧:来自世界最好的大学教师的经验》围绕高质量大学教学的五個方面组织,试图揭示出这些优秀学者们为什么要致力于做好这五个方面,并对怎样赋予这五大因素以鲜活的内涵的方法加以详细阐述:影响、推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科领域发展需求,开发新课程和新资
时光匆匆中,我们送别了不平凡的2014年。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回首这一年,“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而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被政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头。由此,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教育“深改元年”。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成为社会改革
→ 核试验留影(后排左一为耿涛)  我曾经作为一名防化士兵,有幸被选拔开赴新疆,去参加一次原子弹的试验。  1977年12月初,北京军区所属防化部队的业务骨干和培养对象集中到北京康庄的防化团进行强化培训,我是其中一员。一个月的紧张培训结束后,1978年1月初,一列由铁闷罐车厢和平板列车组成的专列停靠在康庄专用线上。随后,各军参战的四人小组成员分别迅速地将本组携带的北京吉普车固定在平板列车上,一切就
1.公立民办型 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该学院是为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更好地服务区域外资企业,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亲自提议、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始学历教育招生。开办资金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额拨款,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劳动局为合作方,属公立性质。经过2001年、2003年的两次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体制。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苏州光华
李永瑞,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他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期间,先后跨化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多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曾从事过大学教师、同声传译、报社专栏主持人等职业,担任过外企公关部经理,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代理人力资源总监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级人才选拔、团队功能识别及组织优化、职场心理与领导力训练,现主要为各层次学
由复旦大学文学翻译中心和美国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次狄金森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台湾地区台湾大学英语系教授张汉良主持,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戴从容教授致欢迎词。美国著名狄金森专家暨会议的美方组织者“艾米丽·狄金森国际学会”主席Martha Nell Smith和学会期刊主编Cristanne Miller与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