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盘龙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曾因农村危房改造“盘龙模式”闻名全国,魏启祚老人作为该模式的主要缔造者,也誉满三湘。当年我恰任县民政局局长,主管该项工作,故与盘龙村和魏老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因工作变动,我去盘龙的机会少了,但常闻盘龙发展之神速,让我萌生故地重游之念。
  一踏入盘龙村界,一湾如月的碧水映入眼帘,被风吹皱,闪耀着粼粼的波光,宛如一汪楚楚动人的明眸,含情脉脉地眺望归人。“在水一方”是月亮小区和那一字排开的月牙形乡村别墅,岚烟缕缕,桃浪层层,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一条露出新枝的林荫大道穿行于诸户门前,迎着春风,踏着花香,少者可以去运动操场追逐嬉戏,壯者可以去水榭亭台品茗闲赋,长者可以去健身区域甩腿扭腰……还有相邻不远的太阳小区、星星小区、上景庄园——我仿佛走在水雾织成的梦境中。
  魏老生于乱世,家境贫寒,其父又不幸早亡,他从小就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并早早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新中国成立后,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他人了党,当过生产队长、大队支书。在盘龙村,他带领群众大兴水利,改造低产农田,实行多种经营,发展村办企业,修学校建礼堂。与群众一道起早摸黑、废寝忘食,让闭塞贫穷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村,还被县委破格提拔为乡长……
  魏老虽然读书不多,但毛主席的语录能倒背如流,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毛主席的像章。特别是退休后,只要哪里出了新款毛主席像章,不管路途有多远,无论价格有多高,他都心心念地想把它“请”回来。每年的12月26日,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暴雪冰冻,魏老都坚持到韶山为毛主席祝寿,再去长沙、湘潭等地古玩市场收集毛主席像章。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他花光了自己的毕生积蓄,收藏瓷质、铜质、铝质等各类像章3万余枚,枚枚宛如跳动的脉搏、跃动的音符,在他开设的毛主席像章陈列室内闪闪发亮。他还在自家屋场前坪矗立了毛泽东铜像,被外界称之为“衡阳的韶山冲”。早些年,曾有一位商贩开出不菲的价格,想一把买走魏老的毛主席像章。魏老一口回绝,并义正词严地说:“我收藏毛主席像章不是为了发财,我不会卖!而且,我的儿孙也不能卖。”他要把这份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恩之情,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压垮了该村数十户民房,魏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再次主动请缨挑起了灾后重建的重担。然而,灾后重建并非易事,倒房户全都是困难户,要把房子建到一起,钱从哪里来?附属设施怎么办?谁来组织实施?经过魏老的深思熟虑,一套“新居共建、事务共管、资源共享、资金统筹”的工作模式诞生了,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十多万元养老钱拿了出来用于村民建房。一栋栋安居新房拔地而起,一张张愁眉苦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傍晚时分,凝望着不远处虎形山上魏老的那座丘坟,不禁低吟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吟着吟着,竟然哽咽失声,一步一回首,三里两徘徊。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春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开始了生命的孕育,只不过,北方比南方更羞涩一些。  夏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开始忙着地里的活计,只不过,南方比北方更早熟一些。  秋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忙着收获果实,只不过,北方比南方更渾厚一些。  冬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想歇一歇,南方飞花,北方落雪,南方梦着漫天的雪,北方想追满山的花……
期刊
7月中旬,星期一下午下班时,我看见一只鸟儿在大门前的小台阶上,在玻璃窗子前飞来飞去,想飞过玻璃窗,归入林中。因为是透明玻璃,鸟儿好几次向前飞,向前撞,总是飞不出去,真是应了“鸟儿飞玻璃,有光明无前途”的笑话。我小时候在大巴山里的乡村长大,童年时代和小朋友们套鸟儿、爬上树掏鸟蛋,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野趣,所以,一直喜欢鸟儿、钟爱鸟儿,常常观察鸟儿从头顶上飞过,飞入林中,藏在绿叶里,一个人享受愉悦。因此
期刊
广州的“后花园”从化区,群山绵延,是广州老城区的大靠山。  那一天,在去五指山景区的山路上,我结识了在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工作的平哥。后来,我应平哥之邀去该公园游玩,我独自在公园内骑上自行车沿着水库绿道行驶,享受那难得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享受那一份自然而然。  平哥很好客,下班后带我去他家参观。他家位于公园附近水库旁山坡上,一幢两层房子,共500多平方米,与大伯家人各住一半,房前有大院子,能遙
期刊
不成套的书或者残破的书,似乎都可以称为残书。逛旧书摊,能够买到品质好又成套的好旧书固然是很令人高兴的事。目前,很多城市很难看到旧书摊了,而我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西街,却遇到了几处旧书摊。  店面不大,但店内外挂着、摆着、堆着的都是木雕构件、石刻等各种各样古董与旧书,真是琳琅满目。里面坐着一位穿着比较守旧的店主,与店面、街道很和谐。喜欢淘书的我,看到有旧书古籍,欣喜若狂。我在店里找到了一本
期刊
柴桥头,是矾山人回家的路标。  矾山位于苍南县西南部山区盆地,因盛产明矾而得名,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是浙南历史最悠久的矿山集镇。新中國成立前,矾山老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三百六十行应有尽有,繁荣景象誉称“小上海”。1951年始,老街对面一大片田地建设为新街,古路下、白岩等地的人们开始陆续迁出在此安家落户。一条矾山溪分阻并影响了两边人们生活和工作,矾山先辈从清代始造的石头的磴埠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期刊
嵩溪村像个开明大度的老人,尽管历尽沧桑,依然面目慈祥让人温暖。  知道嵩溪之名,是在前几天。一个叫小朱的年轻人,他是个头脑活络的生意人,又是一个旅游公司的老总。他喋喋不休地向我介绍嵩溪的人文景观,说那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景区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垒砌,他觉得那些石头有温度,会让人感觉温暖。他发了有关嵩溪的链接给我,洋洋洒洒一大篇,看得人头昏脑胀。但我还是被吸引了,还是被打动了。  根据导航,
期刊
甜沫,是咱济南人的最爱。尤其是隆冬季节,一碗冒着热气腾腾的甜沫喝到肚里,让你觉得,胃里犹如揣着一个小暖袋,那个舒坦劲就甭提了。尤其老济南人,特爱这一口,而我情有独钟地爱这一口,纯属从小受母亲的熏陶。  与城里传统甜沫相比而论,母亲做的甜沫太不专业了。正宗的甜沫,材料由小米面、花生米、红小豆、粉条、五香豆腐干、菠菜,而佐料由油、姜末、胡椒粉、食盐等组成。第一步是需要炝锅的,然后按照程序依次放进即可。
期刊
川南的春天来得早,季线分明。  最先是风带来的。川南的风,还未跨进三月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一天天变得任性起来。一阵阵、一缕缕不分时间和地点,在树林竹丛、坡谷河面上追逐嬉戏,摇落一地枯叶,吹皱几湾春水。这时,在日渐和煦的阳光下,川南的每个角落就成了它们婆娑起舞的世界,轻声吟唱的舞台,到处都是它们轻盈活泼的身姿。而新翻泥土的清香,也由于风们的传送,使温凉的空气变得沁人心脾。  最先是雨带来的。川南的
期刊
父亲到了花甲之年,说老也不老,现在人寿命普遍提高,六十岁才是中年人嘛。  这不,每天,我上班起身的时候,父亲也起身了,也像要上班一样,準时出现在门口的门诊部。突然有一天,父亲回来说,他在三家眼镜店都打听过,暴龙太阳镜的价格——四百左右,父亲还说哥哥就买了一副,开车防晒。看来,父亲也有想买眼镜的愿望。我说,银川的价格便宜,要买就在银川买。父亲含糊其词,说他只是打听一下价格而已。  那天下午,我一回家
期刊
赵雷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成都》里,有几句歌词自从经过我的耳膜,就一直赖在心里不曾离开:“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走过小酒馆的门口,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插进裤兜。”  我本来就向往成都,此曲更将我好奇心勾惹。先生见我念念不忘,便于今夏带着孩子和我一圆夙愿。  凌晨两点的成都和魔都上海一样,灯火辉煌。酒店下面,飘着阵阵麻辣火锅的香味。可怜我长途跋涉,饥饿已久,闻到香味,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