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摊寻宝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成套的书或者残破的书,似乎都可以称为残书。逛旧书摊,能够买到品质好又成套的好旧书固然是很令人高兴的事。目前,很多城市很难看到旧书摊了,而我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西街,却遇到了几处旧书摊。
  店面不大,但店内外挂着、摆着、堆着的都是木雕构件、石刻等各种各样古董与旧书,真是琳琅满目。里面坐着一位穿着比较守旧的店主,与店面、街道很和谐。喜欢淘书的我,看到有旧书古籍,欣喜若狂。我在店里找到了一本旧书《泉州古港史》,标价20元,他折价卖给我5元,这么便宜,我很高兴。我问,还有泉州人文古迹的书籍吗?他帮我推荐、挑选,又找到了《印象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丰城烟火,半城仙——泉州》等三本书,他看我喜歡,价格也提高了,4本书共40元成交,我觉得还是很实惠。我翻了书的目录,真是了解泉州人文历史的好书。我与店主交流得知,一年四季,他每天准时开门,晚上准时打烊,从不间断,有顾客的时候,帮顾客找书,没有顾客时,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静静地看,让我肃然起敬。
  我在另一条街上发现一辆装着旧书的三轮车,一名中年男子守着一块油布撂在地上的书摊,上面放着一些旧书刊,能摆出的书刊不多,要淘到好书的概率自然是不高的,但你蹲下身子,好好翻检,或许也有所收获。从交流中得知,这男子原来是一位导游,现在却摆书摊、卖旧书,做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生意,而是在做知识传播的大事。将有思想、有价值的书籍,如薪火相传一样,摆渡到有用和有缘人的手中,比当导游赚钱更有意义。我正在努力找书时,天突然下起了雨,摆摊者收起了书摊,手痒痒的我无缘在这一书摊找到“宝贝”。
  清净寺出来附近有一条嘈杂的灵慈街,在拥挤的街上,遇到看上去有点邋遢的书摊,至少有30多平方米,地摊上摆的全是旧书,这个书摊比其他地方的都大,旧书也多,看似蓬头垢面的寒酸大叔,但你要放下你的心态,弯下你的身腰,说不定就会从中发现“宝贝”。
  我找来找去,眼睛忽然一亮,发现至今视为珍本的《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我翻着泛黄的《毛选》,封面字体清晰,侧面有些字体已经脱落,第一、二卷是1952年出版,第三、四卷分别是1953年、1960年出版,1966年均改为横排本,标价0.44元、0.58元、0.54元不等,第五卷是1977年4月第一版,定价0.78元,均是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么早出版的老书,真是古籍了。
  五卷《毛选》被视为“红宝书”,我很早就要收集这套书,一直没有机会。2014年,我曾经在闽南靖古镇云水谣的书摊上淘到一套新版五卷《毛选》,价格贵,需要200多元,当时放弃购买,觉得有点心疼。现在经过讨价还价,五卷标价共2.78元,我以50元成交,还是沾沾自喜。
  在旧书摊驻足,即使花较高的价格买到自己喜爱的书,也值得。买的不仅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乐趣。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今天,我在良心堡采風,着一件比油菜花更黄更艳的春装,我在别人的世界里也是那么耀眼吗?  其实,我只是担心拍照的小姐姐,在花丛中找不到我。可我担心,自己吓坏采蜜的蜂,误了它的花期;更担心的是,花的娇艳,让我自惭形秽。小小的镜头容不下被岁月蚀伤的脸。于是,借来一把伞,不遮风、不遮雨,也没有阳光可以遮挡,我遮挡的是内心的忐忑。  在满眼的油菜花地里,似乎才心安。
期刊
1979年,17岁的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上线了,作为山区农村孩子,欣喜若狂。谁料,因身材瘦小,体检不合格未被录取。第二年,我再度高考,第二次考上,报了个录取人数最多,不被人看好的矿业中专学校,终于被录取了。当年8月,我背着行李,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见到并坐上火车,到了省城,到了学校。学校并不大,一届两个专业四个班招一百五六十个学生,两个年级在校生三百来人。因为是矿校,受职业专业限制,我们班“重男
期刊
清晨,我悠然来到荷花池畔,刚踏上鹅卵石径,一团黑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从石阶上“啪”的一声跌入水中……  何许物种耶,如此神速?  带着满腹狐疑,我悄然迈上径道,透过柳丝向荷池台阶上一瞧,一块黑乎乎的家伙,原来是一只老鳖,像一块黑锅铁,正支着前腿在石阶上晒盖。我端量了它一会儿,老鳖像有灵性似的,慢慢从壳里伸出脖子也端量了我一会儿,做出随时逃跑的架势。我轻轻地打了一声口哨,老鳖便一侧身翻入水中,雖不如
期刊
滇越铁路线上四大车站之一的芷村火车站,像个过度劳累而又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精疲力竭地酣睡在滇南蒙自城东南的大山深处。  多年前,我耳畔就不止一次萦绕过有关“芷村火车站”这个地名,也很想到这个隐没于大山腹地的火车站,去一睹那些浸洇着无数中国劳工血汗和泪水的法式建筑,去观瞻百年米轨铁道失去鲜亮和生气的颓废败相,去臆想滇越铁路和该站此去经年的热闹与辉煌……只是,机缘一次次擦肩而过。  这年深冬,一个寒气
期刊
暑期,去市里参加骨干教师诵读培训,午间歪在座位上打盹儿,不知谁冒了一句“下午是牟晓明教授的讲座”,这个熟悉的名字立刻惊醒了我。师范毕业30年了,这个名字仍记忆如新。  那一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在盐场小学工作。有一回,在市区的路上碰见过牟老师一次,有十多年了。在那之前,听一位同学说他身体有些小恙,还到上海去看过病,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单位上班。但匆忙之下,我不敢冒昧,看到他是康健的,气色也不错,便安心道了
期刊
那年,女儿十岁。  女儿不知从哪个小朋友那儿得到了几只蚕苗儿,从此,那个装了黑线头般细弱的蚕苗儿的纸盒子,就成了她课余时间里的珍宝。分分去喂食,秒秒去看它。但是,蚕食桑叶,众所周知,可钢筋水泥筑就的城里,上哪儿去找桑叶?所以,从她抱着纸盒进家的那一刻,我们一家三口就开始为桑叶难觅发起了愁。好在小朋友在赠蚕时附赠了几片桑叶给她,够它们吃几天的。  蚕宝宝日渐成长,食量亦日渐其增。从此,骑着车子去乡里
期刊
这次,生活这把手术刀动真格了,怕是实在看不惯灵魂和肉体这对情侣。  只听得电闪雷鸣,他们就彻底断离割裂了,来不及喊疼。世界开始变得好吵,闹钟歇斯底里地叫个不停,夜半夜猫的哀嚎,老树突然骨折的闷声脆响,菜市场里因一块钱引发的咆哮,电话那头中年妇女对薄情丈夫的控诉,一辆保时捷一路丢下的叫嚣……千军万马在凌晨三点奔腾。  世界好吵,捂住耳朵,大哭一场。一只猫走来走去,很着急的样子,扎在一堆书里疯狂地翻找
期刊
春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开始了生命的孕育,只不过,北方比南方更羞涩一些。  夏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开始忙着地里的活计,只不过,南方比北方更早熟一些。  秋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忙着收获果实,只不过,北方比南方更渾厚一些。  冬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想歇一歇,南方飞花,北方落雪,南方梦着漫天的雪,北方想追满山的花……
期刊
7月中旬,星期一下午下班时,我看见一只鸟儿在大门前的小台阶上,在玻璃窗子前飞来飞去,想飞过玻璃窗,归入林中。因为是透明玻璃,鸟儿好几次向前飞,向前撞,总是飞不出去,真是应了“鸟儿飞玻璃,有光明无前途”的笑话。我小时候在大巴山里的乡村长大,童年时代和小朋友们套鸟儿、爬上树掏鸟蛋,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野趣,所以,一直喜欢鸟儿、钟爱鸟儿,常常观察鸟儿从头顶上飞过,飞入林中,藏在绿叶里,一个人享受愉悦。因此
期刊
广州的“后花园”从化区,群山绵延,是广州老城区的大靠山。  那一天,在去五指山景区的山路上,我结识了在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工作的平哥。后来,我应平哥之邀去该公园游玩,我独自在公园内骑上自行车沿着水库绿道行驶,享受那难得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享受那一份自然而然。  平哥很好客,下班后带我去他家参观。他家位于公园附近水库旁山坡上,一幢两层房子,共500多平方米,与大伯家人各住一半,房前有大院子,能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