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方法可能都有它的优势,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有多样性,要根据环境和条件做到方法上的适宜性。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多样性;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2-1
0 前言
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各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法相继出现,如传统法、交际法、浸泡法、翻译法、情景法、听说领先法、任务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各种方法都有它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方法可能都有它的优势,而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表现出它的劣势。不分具体的条件和环境硬性推行一种方法,排斥其他方法,采取一边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可能有一种灵丹妙药可医治百病。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有多样性,要根据环境和条件做到方法上的适宜性。下面笔者就中国范围内常用的几种方法来阐述这一问题。
传统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和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传统法之所以成为传统。就在于长期的实践证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昙花一现的东西就不可能成为传统。近十多年来,由于推广交际法,传统法儿乎遭到否定。交际法有它的优点。但交际法的推广者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传统法,而是对传统法进行了某种歪曲。他们对传统法的曲解之一就是把传统法说成是只传授语言知识的满堂灌,几乎把传统法和满堂灌等同起来。其实传统法的课堂的主要形式是既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语言操练,是讲练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也就是语言知识,如语法,讲一些语言难点,如基础词汇的惯用法等。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著名交际法专家Widdowson 曾说过,不懂得语法如同一只没有骨头的鸡。由此可见。即使是交际法专家也认为语法必须较为系统地学习。
1 外语数学法分析
1.1 传统法
传统法对成年人的教育有很大的适宜性,成年人和儿童不一样,他们具有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推理能力,能用理论来指导语言实践,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语言。传统法对师范教育也有很大的适宜性。师范学生的外语要求有很高的规范性。只有教师自身的外语规范了。才能向学生教授规范的外语。
1.2 交际法
交际法不是以获取语言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当然,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交际法的课堂表现是组织学生较自由的口语活动。“交际法”这一名词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但是它和80年代之前的会话课没多大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证明交际法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较传统法略胜一筹。交际法适合于基础阶段,最适合于儿童外语教育。一些交际法专家的著作中的教学对象许多都是以pupil为例。儿童尚不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他们的特长是善于直接摹仿。另外,交际法适宜于小班教学。像英、美这些国家里,一个专业外语班的人数少则5-6人,多则15-16人。由于课堂学生数少,他们的课堂的操练时间就很多。在我国,公共外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约四五十人。交际法运用到这些班里去就不大适宜。假设教师在课堂上不讲,仅学生交际活动,每人讲一分钟。总共就要花去五十分钟。如果学生分组活动,课堂组织要花去好多时间,安排座位也有许多麻烦。何况课本里就有许多学生不懂的难点,教师不得不讲。等教师讲解完毕。学生稍微操练一下,一堂课也就过去了。
1.3 浸泡法
浸泡法首先由加拿大人提出,指的是加拿大西部英语区的人如果要学习法语的话就“浸泡”到东部的法语区里去。而东部的法语区的人如果要学习英语的话,就“浸泡”到西部的英语区里来。这种方法对加拿大人来说当然是非常适宜的。人人都知道这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方法。要学习英语就“浸泡”到英国、美国去。要学习法语就“浸泡”到法国去,等等。但是这是普通的中国人能做到的吗?既然做不到,那么这种浸泡法对中国人来说就毫无适宜性了。其实这种浸泡法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国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往欧、美派留学生,这不就是把中国的学生"浸泡"到歐、美国家中去吗?
1.4 翻译法
在外语教学中,单纯地利用翻译来教学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整个综合教学中翻译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既然学习的是外语,学习者的脑子里首先就存在着母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汉语。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课堂里做一些口、笔头的翻译练习被视为自然的事,但近年来在推广交际法的时候,翻译练习被看作是一种陈旧、落后的东西。其实翻译是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世界交流,通过翻译把外国先进的东西传播到中国来,把中国的东西介绍到外国去。只要存在着母语和外语,就必然存在着翻译的问题。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现场口译,同声翻译等难度是很大的。在课堂上结合课文情景、句型、词语等做一些口头翻译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增强学生两种语言的反应能力。
近年来,又有不少人提出交际法和传统法相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交际法在口语上有其优势,但在语言功底上略差一点,而传统法的语言功底略好一点,但在口语上略差一点。两者结合,取长补短。
总之,外语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灵活性的。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培养目标,施以灵活的不同教学法。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刘长艾(1974-),男,吉林松原人,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多样性;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2-1
0 前言
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各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法相继出现,如传统法、交际法、浸泡法、翻译法、情景法、听说领先法、任务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各种方法都有它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方法可能都有它的优势,而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表现出它的劣势。不分具体的条件和环境硬性推行一种方法,排斥其他方法,采取一边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可能有一种灵丹妙药可医治百病。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有多样性,要根据环境和条件做到方法上的适宜性。下面笔者就中国范围内常用的几种方法来阐述这一问题。
传统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和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传统法之所以成为传统。就在于长期的实践证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昙花一现的东西就不可能成为传统。近十多年来,由于推广交际法,传统法儿乎遭到否定。交际法有它的优点。但交际法的推广者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传统法,而是对传统法进行了某种歪曲。他们对传统法的曲解之一就是把传统法说成是只传授语言知识的满堂灌,几乎把传统法和满堂灌等同起来。其实传统法的课堂的主要形式是既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语言操练,是讲练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也就是语言知识,如语法,讲一些语言难点,如基础词汇的惯用法等。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著名交际法专家Widdowson 曾说过,不懂得语法如同一只没有骨头的鸡。由此可见。即使是交际法专家也认为语法必须较为系统地学习。
1 外语数学法分析
1.1 传统法
传统法对成年人的教育有很大的适宜性,成年人和儿童不一样,他们具有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推理能力,能用理论来指导语言实践,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语言。传统法对师范教育也有很大的适宜性。师范学生的外语要求有很高的规范性。只有教师自身的外语规范了。才能向学生教授规范的外语。
1.2 交际法
交际法不是以获取语言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当然,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交际法的课堂表现是组织学生较自由的口语活动。“交际法”这一名词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但是它和80年代之前的会话课没多大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证明交际法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较传统法略胜一筹。交际法适合于基础阶段,最适合于儿童外语教育。一些交际法专家的著作中的教学对象许多都是以pupil为例。儿童尚不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他们的特长是善于直接摹仿。另外,交际法适宜于小班教学。像英、美这些国家里,一个专业外语班的人数少则5-6人,多则15-16人。由于课堂学生数少,他们的课堂的操练时间就很多。在我国,公共外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约四五十人。交际法运用到这些班里去就不大适宜。假设教师在课堂上不讲,仅学生交际活动,每人讲一分钟。总共就要花去五十分钟。如果学生分组活动,课堂组织要花去好多时间,安排座位也有许多麻烦。何况课本里就有许多学生不懂的难点,教师不得不讲。等教师讲解完毕。学生稍微操练一下,一堂课也就过去了。
1.3 浸泡法
浸泡法首先由加拿大人提出,指的是加拿大西部英语区的人如果要学习法语的话就“浸泡”到东部的法语区里去。而东部的法语区的人如果要学习英语的话,就“浸泡”到西部的英语区里来。这种方法对加拿大人来说当然是非常适宜的。人人都知道这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方法。要学习英语就“浸泡”到英国、美国去。要学习法语就“浸泡”到法国去,等等。但是这是普通的中国人能做到的吗?既然做不到,那么这种浸泡法对中国人来说就毫无适宜性了。其实这种浸泡法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国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往欧、美派留学生,这不就是把中国的学生"浸泡"到歐、美国家中去吗?
1.4 翻译法
在外语教学中,单纯地利用翻译来教学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整个综合教学中翻译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既然学习的是外语,学习者的脑子里首先就存在着母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汉语。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课堂里做一些口、笔头的翻译练习被视为自然的事,但近年来在推广交际法的时候,翻译练习被看作是一种陈旧、落后的东西。其实翻译是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世界交流,通过翻译把外国先进的东西传播到中国来,把中国的东西介绍到外国去。只要存在着母语和外语,就必然存在着翻译的问题。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现场口译,同声翻译等难度是很大的。在课堂上结合课文情景、句型、词语等做一些口头翻译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增强学生两种语言的反应能力。
近年来,又有不少人提出交际法和传统法相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交际法在口语上有其优势,但在语言功底上略差一点,而传统法的语言功底略好一点,但在口语上略差一点。两者结合,取长补短。
总之,外语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灵活性的。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培养目标,施以灵活的不同教学法。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刘长艾(1974-),男,吉林松原人,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