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图案中的乘法公式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应充分彰显民族数学文化,将民族数学文化引进数学课堂,利用民族数学文化辅助数学教育。为了创设基于民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内容的呈现贴近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文化适应性,让已经存在于民族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数学结论,让民族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数学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教学设计从苗族服饰所承载的几何图形出发,让学生从中发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从苗族服饰中探究得出(a+2b)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民族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为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数学文化;数学情境;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
  民族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还在于它对学校教育的现实作用和价值。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各种几何图形、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平移、全等形、相似形、度量衡、数列等[1]。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应充分彰显民族数学文化,将民族数学文化引进数学课堂,利用民族数学文化辅助数学教育,为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提供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数学教学资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学习背景资源,促进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质量。
  在研究民族数学文化与民族数学史的同时,本研究团队注重民族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出版了《苗侗数学文化与数学情境教学》一书,与黔东南州多所民族地区中小学合作,开展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的教学实验研究。下面,笔者以“苗族服饰图案”为数學情境开展“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
  一、知识点
  完全平方公式
  二、对应章节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
  三、数学情境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原始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史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2]。图1(见下页)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服饰中一个常见的图案,苗族地区的学生对这些图案非常熟悉。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将民族数学文化引进中学数学课堂,利用民族学生所熟悉的服饰材料作为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联想等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并进一步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苗族背带的图案(如图2)探究了平方差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图2、图3,并做进一步解释;学生回忆,进一步思考)
  生:我记得老师是利用“四个梯形面积之和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来解释的。
  师:很好,谁来具体推导一下?
  生:可以假设大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小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b,得到梯形的上底是b,下底是a,高是a-b2。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每个梯形的面积为:S=(a+b)(a-b)2÷2=(a+b)(a-b)4,于是四个相同的等腰梯形的面积和为4×(a+b)(a-b)4=(a+b)(a-b)。然后,我们又知道四个等腰梯形的面积之和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差,也就是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这样就得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师: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出了下面的图形(如图4),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平方差公式。大家也可以再回忆一下。
  师:图4的右半部分可看成两个正方形与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组合,如图5(见下页)所示。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图形吗?
  师:我这里有一件我们苗族同胞的衣服,所用布料如图6所示。你能在当中找到如图5所示的几何图形吗?大家试着找一找,并画出其几何图示。
  (学生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画出图形;教师巡视)
  师:我观察了一下,大多数同学能从图6中找到需要的图形,并做出其几何图示。如图7、图8所示。(多媒体演示)
  2.引出新知,公式探究
  师:接来下的问题是,如图8所示的几何图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停顿1分钟,生思考)
  师:这个图形也表达了某个代数公式的几何意义。类比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平方差公式,大家想一想,这个公式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停顿1分钟,生思考)
  师:我们上节课研究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画出图形后是利用什么来解释的?刚刚复习的时候我也重复过了。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我记得好像是利用面积来解释的。
  师:利用面积!如何利用面积?这个图(师指着图8),你利用面积能有什么发现?
  生:它(图8)可以看成一个大正方形被分成两个小正方形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师:是的。那它表达了一个什么代数公式呢?
  生(停顿):这个……这个……我还没想好。
  师: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个图形表达了一个什么代数公式?注意啊(教师进一步提示),正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说过了,也就是一个数的平方,这里有一个大正方形,一个小正方形。另外,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两个数的乘积,这里有两个长方形,而且是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大家再仔细想一想。
  生:老师,我知道了。假设AB=AD=a,BG=BF=b,这个图的意思就是(a+b)2=a2+b2+2ab。   师:很好。你说图8可以看成(a+b)2(强调:读作a与b的和的平方),并且你已经看出结果来了。大家再对照图形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停顿1分钟,生思考)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演示一下,利用前面所学的多项式的乘法计算(a+b)2的结果,再与刚才那位同学所看出来的结果做对比,看结果是否一致,其余同学在下面自己验证一下。
  (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算,巩固前面所学的多项式的乘法,并让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去研究a与b的和的平方)
  师:好,大家都利用多项式乘法验证了(a+b)2确实等于a2+2ab+b2,这中间的交叉项的系数为2,这点一定不要搞错了,大家想想这个图形就很容易记住为什么这个系数是2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完全平方公式。
  3.公式拓展
  师: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a与b的和的平方,其结果是(a+b)2=a2+2ab+b2。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不是a与b的和的平方,而是a与b的差的平方,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多项式的乘法把它算出来。
  师:很好,大家算一下看结果如何。
  (停顿3分钟,教师巡视)
  师:你的结果是多少?
  五、教学反思
  1.创设具有民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增强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文化适应性
  创设具有民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以“民族数学文化情境”作为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起点,使数学内容的呈现贴近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文化适应性,让已经存在于民族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发展上升为科学的数学结论,让民族地区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数学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教学设计关照民族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苗族服饰所承载的几何图形出发,让学生从中发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事实上前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利用苗族背带中的一个图案,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了“平方差公式”);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得出(a+2b)2的结果。其实,很多地区教室的窗户就是图9的结构,教师不妨就地取材,做类似处理。
  2.注意情境的关联性和数学教学的连续性
  本教学设计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图示出发,让学生从中发现(a+b)2=a2+2ab+b2的几何图示。这种关注数学情境的前后关联性和数学教学的连续性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其实是从旧知识中自然延伸出来的,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公式法分解因式埋下伏笔。想得更远一点,这节课甚至可以為将来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打下基础。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本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是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上述设计着重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特别是几何直观)、整体思想和代换思想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数学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是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是数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想方法的教学始终应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
  4.将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外
  本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探究式问题,让学生去研究“个位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规律研究及其推广与应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兴趣的老师也不妨试一试。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多项式乘法计算等公式,为其今后在高中数学中应用乘法公式打下基础,同时为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吕传汉,张洪林.民族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2(1):101-104.
  [2]罗永超,张和平,肖绍菊,等.苗侗数学文化与数学情境教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56.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STEM教育被世界各国的教育行业和领域所广泛认可。本课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把“四线五阶”的课堂模式融入到高中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之中,以大象牙膏探究实验为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好感,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STEM教育;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STEM教育理念  国外关于STEM的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文借助“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适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将提出的问题根植于自然中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光对鼠妇影响;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中阐述的生物学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频现冷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解读学生;优化教法  新时代的学生不再像过去一样,老师教什么,就乖乖学什么,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自己的想法。只有当他们对事物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接受、理解和探索。  进入初中后,随着单词量的增加,语法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明确基本数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中美小学数学教材相同案例为研究对象,从良好的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提出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思想的呈现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教材善于设置情境呈现数学思想,美国教材重视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主线构建知识结构,中国教材重视数学思想启发思考,而美国教材关注数学思想的有的放矢。  【关键词】中美教材;数学思想;比较研究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离不开文本解读。符号美学以符号论为核心展开美学与文学研究,为文本解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符号美学中的情感理论、生命形式理论和艺术直觉理论引导人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立足文本的情感体悟,围绕文本自身的生命规定,并紧密契合学生的直觉经验。实现这一诉求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悟,紧扣文本的教育性,关注多元解读,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肯定直觉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符号美学
期刊
摘 要:音乐文化的提升越来越被全社会重视,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组建了管乐团。当组建好自己的乐团后便要开始辛苦而漫长的训练,而任何不尊重艺术规律随心所欲的基础训练,都会导致乐团毫无结果的惨痛失败。在我国,由于管乐艺术普及不均,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也极其有限,因此,常常会在训练中出现诸多问题。现就管乐团在日常训练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音准”、“节拍”、“声部”、“配合”等问题通过“纠正方法”、“编排座
期刊
【摘要】从读者角度来看,阅读主要有普通阅读、教学阅读与文本解读三种存在形态。普通阅读主要是面向普通大众,以获取文本内容为目的;教学阅读主要面向中小学师生,以正确认识文本价值、学习作者创作手法为旨归;文本解读主要面向科研或学术研究者,以多元理解并建构文本意义为指向。我们厘清上述三者的关系与界限,有助于纠偏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乱象,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普通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活动作文是写作教学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以多元的活动、新颖的模式吸引着众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想象文是中小学写作教学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命题类型——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都与想象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从学生思维的角度看,想象文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并培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立足于活动作文的特点以及想象文的文体特点,结合课例谈谈“探寻自我”的方式在想象文活动作文中的教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及其与考试竞争的关系,杨启亮教授做了简明扼要的概念澄清与鞭辟入里的价值判断。他的报告从宏观上描绘了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又从微观层面对长期以来困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基本概念、具体目标及相互关系做了深入分析,这对当前正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考试竞争  在一次市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
期刊
【摘要】抽象概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本质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借助教学改进课题,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核心内容的教学为例,对课堂中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的教学建议及改进方案。教学改进效果表明,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促进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抽象概括;数学理解;教学改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