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在校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何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成了众多教师研究的重点。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向学生授课时,应采取多种可行的措施,既加强初中生关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认知,又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一、关于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支撑力。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关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大事。我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我认为每一个老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进而树立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二、目前初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1.社会参与意识严重缺乏
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然而,目前很多初中生都是作为跟随者去消极参与,是作为服从者去对待自身的权利和责任。部分初中生甚至不会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更不会参与社会管理。这种现状表明初中生严重的缺乏社会的参与意识。
2.承担社会责任非常被动
公平地承担维系和遵守制度的责任是每一位公民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调查发现,尽管很多初中生都参加过形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确的说出参与这些志愿活动的原因和意义所在,认为参与志愿活动是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更是少之又少,这说明现在的初中生都是被动的承担社会责任的。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1.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加强有的放矢的渗透教育。
初中生好奇心强,拥有天然的纯真,善于思考问题的优点,同时又。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阶段,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能否充分发挥初中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也成了学校教育很重要的环节,对他们的一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作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多用表扬与肯定,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教师要给孩子自信。一个孩子有了自信,学会了自爱,那他就会欣赏和接纳自己。这是对自己负责的很重要的一步。其次,利用自己周边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对生命的责任。对于生命的教育,我觉得在初中生中必须落实生命至上的观点。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学生对身边的事例更容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最后,利用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倡导教师言传身教,增强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初中生灵魂的直接塑造者。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责任意识和负责任的表现,为初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示范,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而活泼、民主又开放的课堂氛围,从而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更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形成水到渠成的培养效果。
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的无聊和乏味。例如在《爱的冲突》一课教学时,为培养学生对家责任感,让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润滑剂。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是“家”。当学生对家的含义有一定了解之后,可向学生展示一组海外华侨及春运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人们与亲人团聚的焦急心情。接着,向学生分享一些家规。再让学生讨论有亲子冲突的原因及危害。最后,组织一个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分享今后生活中化解愛的冲突的做法。通过分享做法,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生活中理解关心父母,主动承担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二是拓宽课堂教学形式,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要以课堂为基础,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走访、观察、问卷、座谈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的组织,可使学生将这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真正实现成长,并从中体验到承担责任的感受。例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可组织一次调查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自由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以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诱惑资料。课堂最后,提问学生:“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在问题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4.协调各方共同参与,营造齐心协力的培养氛围。
孩子们责任感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溺爱,父母离异,留守儿童,是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有义务利用家长会或其他形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小孩成长的最有利因素,达到培养小孩优秀品质的效果。当然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都作出共同努力。初中阶段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中勇于并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论: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当前阶段,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发挥好自己的责任担当,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贤军.教师如何运用好赞美和批评[J].广西教育,2009(5).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一、关于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支撑力。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关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大事。我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我认为每一个老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进而树立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二、目前初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1.社会参与意识严重缺乏
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然而,目前很多初中生都是作为跟随者去消极参与,是作为服从者去对待自身的权利和责任。部分初中生甚至不会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更不会参与社会管理。这种现状表明初中生严重的缺乏社会的参与意识。
2.承担社会责任非常被动
公平地承担维系和遵守制度的责任是每一位公民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调查发现,尽管很多初中生都参加过形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确的说出参与这些志愿活动的原因和意义所在,认为参与志愿活动是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更是少之又少,这说明现在的初中生都是被动的承担社会责任的。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1.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加强有的放矢的渗透教育。
初中生好奇心强,拥有天然的纯真,善于思考问题的优点,同时又。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阶段,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能否充分发挥初中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也成了学校教育很重要的环节,对他们的一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作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多用表扬与肯定,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教师要给孩子自信。一个孩子有了自信,学会了自爱,那他就会欣赏和接纳自己。这是对自己负责的很重要的一步。其次,利用自己周边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对生命的责任。对于生命的教育,我觉得在初中生中必须落实生命至上的观点。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学生对身边的事例更容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最后,利用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倡导教师言传身教,增强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初中生灵魂的直接塑造者。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责任意识和负责任的表现,为初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示范,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而活泼、民主又开放的课堂氛围,从而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更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形成水到渠成的培养效果。
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的无聊和乏味。例如在《爱的冲突》一课教学时,为培养学生对家责任感,让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润滑剂。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是“家”。当学生对家的含义有一定了解之后,可向学生展示一组海外华侨及春运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人们与亲人团聚的焦急心情。接着,向学生分享一些家规。再让学生讨论有亲子冲突的原因及危害。最后,组织一个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分享今后生活中化解愛的冲突的做法。通过分享做法,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生活中理解关心父母,主动承担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二是拓宽课堂教学形式,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要以课堂为基础,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走访、观察、问卷、座谈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的组织,可使学生将这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真正实现成长,并从中体验到承担责任的感受。例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可组织一次调查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自由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以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诱惑资料。课堂最后,提问学生:“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在问题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4.协调各方共同参与,营造齐心协力的培养氛围。
孩子们责任感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溺爱,父母离异,留守儿童,是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有义务利用家长会或其他形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小孩成长的最有利因素,达到培养小孩优秀品质的效果。当然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都作出共同努力。初中阶段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中勇于并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论: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当前阶段,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发挥好自己的责任担当,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贤军.教师如何运用好赞美和批评[J].广西教育,2009(5).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