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杜校长您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翠岗中学的基本情况。
杜校长:翠岗中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的蜀岗风景区。学校建于1999年,是扬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校园占地6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教学、教辅、运动和园林四大功能区域。学校有初一至初三年级30个班级,1375名学生和109位教职员工,是直属扬州市教育局的义务教育性质的初级中学,对周边施教区内的适龄儿童实施初中义务教育。
经过10年的办学,翠岗中学已成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
记者:学校发展必定有办学理念的支撑,翠岗中学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的呢?
杜校长:办学10年来,党支部、校长室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吸取了后六、杜郎口、东庐、洋思等兄弟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在广大教师多年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以育人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创新为特色。”
办学过程中,党支部、校长室还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一直在思考着一个教育的基本命题:一所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我们非常赞同原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学校,应首先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更应关注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追求。
翠岗中学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校风建设,立足个个成人,让家长放心;严格质量管理,力求人人成才,使社会满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翠岗中学“求真做人,务实成才”的校风,“博爱博学,精讲精析”的教风,“勤学善思,创新致美”的学风。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用翠岗中学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每一个翠岗师生,使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自觉地融入翠岗团队,又不知不觉地影响其身边的人,使翠岗中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价值追求共同体。
记者:翠岗中学是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
杜校长:10年来,我校除了通过抓学生行为养成,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系列化、层次化的德育活动等常规渠道实施德育以外,还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校本隐性课程,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党支部、校长室组织教师、同学参观施工现场,参加建校劳动,介绍校园布局,并在广大师生及家长中广泛征集楼、馆、亭、榭、廊名。教师、同学及家长们热情高涨,献计献策,见仁见智,一批优秀的场馆名、景点名脱颖而出。
例如,化雨楼(行政办公楼),取自《孟子·尽心》“君子之所以教者五”之“有如时雨化之者”,喻先生善教;仰贤楼(教学楼):仰慕前贤先哲,步其奋斗足迹;错石堂(学术报告厅),取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错”为加工玉石的工具,寓指学生在教师们的精雕细琢、精心教诲之下必定终成大器;悟墨廊(陈列数十位顶尖书法大师及科学家题辞的碑廊),寓指从翰墨的芬芳中去感悟天地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翠岗中学的校牌、校内各楼馆名、楹联及跋文分别由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副主席刘艺先生、钟明善先生、李铎先生、刘炳森先生、林岫女士等书法大师及中科院院士题写。我们坚信,这既是校园文化,更是身边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共同挖掘、丰富和完善,必将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在他们身上打上翠岗烙印。
记者: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翠岗中学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教师成长?
杜校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此,素质教育的起点应该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我校通过搭建舞台,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翠岗中学建校的前6年中,共招聘师范本科毕业生60余人,教师平均年龄始终在30岁左右。教师队伍过于年轻,长远来说,是学校的财富,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但眼前的困难是明显的、客观存在的:教师队伍整体缺少经验,缺少骨干,难以形成合理、高效的学科师资梯队。针对这一状况,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以全员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内和校外师徒结对、副班主任挂职培训、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示范课引领、师生评教议教等手段,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不仅站稳了讲台,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10年办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今天,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自我建构。教育,作为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劳动,如果没有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没有主体意识的觉悟觉醒,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支持完成这一复杂劳动。
10年来,我们通过教学竞赛、基本功比武、主动申报开设公开课、一周开放课堂、申报教科研课题、主动申报担任班主任和担任毕业班教学岗位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搭建舞台,激发其成长和取得成就。
我们固然提倡“红烛”精神、“人梯”精神,鼓励教师乐于奉献,献身教育,但更提倡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以期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10年来,我校有一批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比武中摘金夺银,数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一批教师被授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学能手等称号。
记者:一些学校不惜以违背教育规律和牺牲孩子的健康来换取眼前的升学率,针对这种情况,翠岗中学是如何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
杜校长:当前在一些地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却实实在在,甚至变本加厉,一些学校打出了“苦干,不留遗憾,硬拼,无愧我心!”“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抓高考、中考抓出血来!”的血腥口号。翠岗中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高举素质教育旗帜,坚持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着眼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全面叫停晚自习,下午四节课后准时放学。与此同时,我校加强对全体教师备课环节的指导与督查,在保证备课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变拼时间为拼效率;变拼课后辅导为拼课前准备;变拼重复训练为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拼吃苦精神为拼学习兴趣;变拼师生消耗为拼教育智慧。
翠岗中学叫停晚自习、大幅减少师生在校时间的结果是,师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教学质量及效率均有一定的提高。近几年,翠岗中学中考成绩在扬州市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记者:尊重生命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话题,对此,翠岗中学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
杜校长:在初中教育中,一般不轻易涉及生命陨落这一沉重的话题,但当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降临在孩子们身边时,我们认为,与其消极回避,不如积极面对,在积极面对中学会坚强,学会珍惜,学会尊重,学会关爱。
办学10年来,翠岗中学先后有几位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面对受病痛折磨的同学,看到无力筹措巨额医疗费用的学生家长,在党支部、校长室的积极倡议下,广大师生纷纷解囊相助,先后捐款达20余万元。不少班级在黑板报上开辟了祈愿专栏,同学们纷纷为患病同学祈求平安、祈求早日康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去医院看望患病同学,为其补习功课,鼓励其与病魔作顽强抗争。病魔没能吓到孩子,反使他们更加坚强起来。
当“5·12”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师生们很快振作起来,积极投身到为灾区捐款捐物的行列,几天后,凝聚着翠岗师生对灾区人民深情厚谊的12万多元人民币由民政部门送往四川灾区。此后,为强化师生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逃生自救训练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翠岗中学紧急预案也应运而生,学校相继举办的逃生演习、消防演习、防空演习、防“非”演习均大获成功,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一个阳春三月、夜雨初霁的早晨,校园里的许多小生灵(蚯蚓、蜗牛等)本能地钻出地面,爬出草丛,来到路面上。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并不知道,当它们在享受春天早晨湿润的空气时,危险正悄悄地向它们袭来:路面上匆忙的脚步和川流的车辆急速而过,等待它们的,不是被脚踩死、被车轮碾死,就是太阳出来后被晒死。令人欣慰的是,我校学生自发地进行了一场爱心拯救行动。他们在校园的路面上寻找无助的蚯蚓、蜗牛,将它们扫入簸箕,再倒回草坪,或用树枝,甚至用手将它们重新送回草坪、花圃。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个早晨大约有好几百条蚯蚓及蜗牛被送回草坪和花圃。在春天的早晨,在美丽的翠岗校园,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忙碌的身影构成了翠岗之上人与自然最和谐、最美好的图景,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同学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之美。
记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那么翠岗中学在创新教育方面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杜校长: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是接受前人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传承性事业,更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维,激励人们去创造新生活的开创性事业。
翠岗中学在建校初期,党支部、校长室便确立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创造发明、头脑奥林匹克(OM)、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空模、海模、车模、建模、天文观测、七巧板、科幻绘画等十多种校本科技课程。学校将这些课程排入课表,选配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科技校本教材;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科艺节,以展示孩子们的科技成果;定期举办机器人足球、遥控模型、七巧板组拼等对抗赛;多次邀请中科院资深院士和知名科技辅导员来校讲座;学校还专门装备了劳技教室、天文台、头脑奥林匹克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创造发明工作室,以及集园林观赏、消防蓄水和舰模演练于一体的半亩荷塘。
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翠岗中学学生的发明作品“多功能扳手”获一等奖,“内藏式自行车龙头锁”和“儿童就餐用椅”双双获二等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翠岗中学学生研制的小车成功地爬过110度的陡坡,获第一名和唯一的一个特别创造力奖,逆风行驶小车获最佳制作奖。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学生不畏强手,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圈,获全国机器人足球赛一等奖,同学们自主研制的“‘月亮城’号模拟航天系统”荣获全国金奖和“2009全国科普周特别展示奖”。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我校学生研制的“防盗逃生窗”获国际金奖,另有3件作品获银奖,3件作品获铜奖。
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栏目组两次来翠岗中学采访报道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并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国际频道和教育频道播放,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我校部分师生赴央视参加与杨振宁、朱清时、王大忠、许志宏、许鹿希等科学大师的对话,朱清时和许鹿希两位院士欣然为翠岗中学题词。大师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
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王永康)
杜校长:翠岗中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的蜀岗风景区。学校建于1999年,是扬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校园占地6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教学、教辅、运动和园林四大功能区域。学校有初一至初三年级30个班级,1375名学生和109位教职员工,是直属扬州市教育局的义务教育性质的初级中学,对周边施教区内的适龄儿童实施初中义务教育。
经过10年的办学,翠岗中学已成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
记者:学校发展必定有办学理念的支撑,翠岗中学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的呢?
杜校长:办学10年来,党支部、校长室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吸取了后六、杜郎口、东庐、洋思等兄弟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在广大教师多年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以育人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创新为特色。”
办学过程中,党支部、校长室还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一直在思考着一个教育的基本命题:一所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我们非常赞同原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学校,应首先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更应关注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追求。
翠岗中学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校风建设,立足个个成人,让家长放心;严格质量管理,力求人人成才,使社会满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翠岗中学“求真做人,务实成才”的校风,“博爱博学,精讲精析”的教风,“勤学善思,创新致美”的学风。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用翠岗中学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每一个翠岗师生,使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自觉地融入翠岗团队,又不知不觉地影响其身边的人,使翠岗中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价值追求共同体。
记者:翠岗中学是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
杜校长:10年来,我校除了通过抓学生行为养成,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系列化、层次化的德育活动等常规渠道实施德育以外,还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校本隐性课程,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党支部、校长室组织教师、同学参观施工现场,参加建校劳动,介绍校园布局,并在广大师生及家长中广泛征集楼、馆、亭、榭、廊名。教师、同学及家长们热情高涨,献计献策,见仁见智,一批优秀的场馆名、景点名脱颖而出。
例如,化雨楼(行政办公楼),取自《孟子·尽心》“君子之所以教者五”之“有如时雨化之者”,喻先生善教;仰贤楼(教学楼):仰慕前贤先哲,步其奋斗足迹;错石堂(学术报告厅),取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错”为加工玉石的工具,寓指学生在教师们的精雕细琢、精心教诲之下必定终成大器;悟墨廊(陈列数十位顶尖书法大师及科学家题辞的碑廊),寓指从翰墨的芬芳中去感悟天地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翠岗中学的校牌、校内各楼馆名、楹联及跋文分别由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副主席刘艺先生、钟明善先生、李铎先生、刘炳森先生、林岫女士等书法大师及中科院院士题写。我们坚信,这既是校园文化,更是身边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共同挖掘、丰富和完善,必将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在他们身上打上翠岗烙印。
记者: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翠岗中学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教师成长?
杜校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此,素质教育的起点应该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我校通过搭建舞台,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翠岗中学建校的前6年中,共招聘师范本科毕业生60余人,教师平均年龄始终在30岁左右。教师队伍过于年轻,长远来说,是学校的财富,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但眼前的困难是明显的、客观存在的:教师队伍整体缺少经验,缺少骨干,难以形成合理、高效的学科师资梯队。针对这一状况,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以全员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内和校外师徒结对、副班主任挂职培训、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示范课引领、师生评教议教等手段,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不仅站稳了讲台,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10年办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今天,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自我建构。教育,作为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劳动,如果没有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没有主体意识的觉悟觉醒,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支持完成这一复杂劳动。
10年来,我们通过教学竞赛、基本功比武、主动申报开设公开课、一周开放课堂、申报教科研课题、主动申报担任班主任和担任毕业班教学岗位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搭建舞台,激发其成长和取得成就。
我们固然提倡“红烛”精神、“人梯”精神,鼓励教师乐于奉献,献身教育,但更提倡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以期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10年来,我校有一批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比武中摘金夺银,数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一批教师被授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学能手等称号。
记者:一些学校不惜以违背教育规律和牺牲孩子的健康来换取眼前的升学率,针对这种情况,翠岗中学是如何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
杜校长:当前在一些地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却实实在在,甚至变本加厉,一些学校打出了“苦干,不留遗憾,硬拼,无愧我心!”“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抓高考、中考抓出血来!”的血腥口号。翠岗中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高举素质教育旗帜,坚持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着眼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全面叫停晚自习,下午四节课后准时放学。与此同时,我校加强对全体教师备课环节的指导与督查,在保证备课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变拼时间为拼效率;变拼课后辅导为拼课前准备;变拼重复训练为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拼吃苦精神为拼学习兴趣;变拼师生消耗为拼教育智慧。
翠岗中学叫停晚自习、大幅减少师生在校时间的结果是,师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教学质量及效率均有一定的提高。近几年,翠岗中学中考成绩在扬州市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记者:尊重生命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话题,对此,翠岗中学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
杜校长:在初中教育中,一般不轻易涉及生命陨落这一沉重的话题,但当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降临在孩子们身边时,我们认为,与其消极回避,不如积极面对,在积极面对中学会坚强,学会珍惜,学会尊重,学会关爱。
办学10年来,翠岗中学先后有几位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面对受病痛折磨的同学,看到无力筹措巨额医疗费用的学生家长,在党支部、校长室的积极倡议下,广大师生纷纷解囊相助,先后捐款达20余万元。不少班级在黑板报上开辟了祈愿专栏,同学们纷纷为患病同学祈求平安、祈求早日康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去医院看望患病同学,为其补习功课,鼓励其与病魔作顽强抗争。病魔没能吓到孩子,反使他们更加坚强起来。
当“5·12”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师生们很快振作起来,积极投身到为灾区捐款捐物的行列,几天后,凝聚着翠岗师生对灾区人民深情厚谊的12万多元人民币由民政部门送往四川灾区。此后,为强化师生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逃生自救训练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翠岗中学紧急预案也应运而生,学校相继举办的逃生演习、消防演习、防空演习、防“非”演习均大获成功,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一个阳春三月、夜雨初霁的早晨,校园里的许多小生灵(蚯蚓、蜗牛等)本能地钻出地面,爬出草丛,来到路面上。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并不知道,当它们在享受春天早晨湿润的空气时,危险正悄悄地向它们袭来:路面上匆忙的脚步和川流的车辆急速而过,等待它们的,不是被脚踩死、被车轮碾死,就是太阳出来后被晒死。令人欣慰的是,我校学生自发地进行了一场爱心拯救行动。他们在校园的路面上寻找无助的蚯蚓、蜗牛,将它们扫入簸箕,再倒回草坪,或用树枝,甚至用手将它们重新送回草坪、花圃。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个早晨大约有好几百条蚯蚓及蜗牛被送回草坪和花圃。在春天的早晨,在美丽的翠岗校园,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忙碌的身影构成了翠岗之上人与自然最和谐、最美好的图景,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同学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之美。
记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那么翠岗中学在创新教育方面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杜校长: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是接受前人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传承性事业,更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维,激励人们去创造新生活的开创性事业。
翠岗中学在建校初期,党支部、校长室便确立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创造发明、头脑奥林匹克(OM)、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空模、海模、车模、建模、天文观测、七巧板、科幻绘画等十多种校本科技课程。学校将这些课程排入课表,选配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科技校本教材;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科艺节,以展示孩子们的科技成果;定期举办机器人足球、遥控模型、七巧板组拼等对抗赛;多次邀请中科院资深院士和知名科技辅导员来校讲座;学校还专门装备了劳技教室、天文台、头脑奥林匹克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创造发明工作室,以及集园林观赏、消防蓄水和舰模演练于一体的半亩荷塘。
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翠岗中学学生的发明作品“多功能扳手”获一等奖,“内藏式自行车龙头锁”和“儿童就餐用椅”双双获二等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翠岗中学学生研制的小车成功地爬过110度的陡坡,获第一名和唯一的一个特别创造力奖,逆风行驶小车获最佳制作奖。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学生不畏强手,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圈,获全国机器人足球赛一等奖,同学们自主研制的“‘月亮城’号模拟航天系统”荣获全国金奖和“2009全国科普周特别展示奖”。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我校学生研制的“防盗逃生窗”获国际金奖,另有3件作品获银奖,3件作品获铜奖。
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栏目组两次来翠岗中学采访报道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并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国际频道和教育频道播放,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我校部分师生赴央视参加与杨振宁、朱清时、王大忠、许志宏、许鹿希等科学大师的对话,朱清时和许鹿希两位院士欣然为翠岗中学题词。大师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
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