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高职教育有其自己的特色,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达标,在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及个性特征,努力构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还要善于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5-01
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常常爱说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其实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核心、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如何能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呢?通过几年的教学与督导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变。
1 教师备课时的准备
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对教学大纲的揣摩、体会,对教材的深入全面把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应该心中有学生,知道我是为谁上课,他们的心理是什么心理,基础如何,理解与接受能力怎样。这就需要在平时与学生多接触,还要多搜集一些这个就学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的信息,这样备课时才会有的放矢;同时又不能一成不变,要在正式授课后根据了解的新情况,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及时进行调整,始终将授课对象放在心中。
心中有学生,本阶段就应该避免以下几个方面。
(1)照本宣科,按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讲授,从来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与反应。
(2)完全照搬自己求学时给自己上课的教师的做法和教法。动辄说“我们上大学时老师就是这样讲的。”要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换言之,这样做无异于刻舟求剑。
2 教学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也必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如果忽视学生的特征分析,那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把握学生的特征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指学生的心理、社会的特点。高职的学生心理上比较成熟,对事物有一定的判断认识,但由于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持到底的毅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普遍认为三年高考后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轻松的,没有刻苦学习的心理准备。二是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分析学生对所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从事专业的态度。进入高职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是很高,基本上属于中下等的层次。基础相对较差,对于有些学科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如果在高中阶段数学、物理与化学学得不是太好,基础较差,势必影响在大学的学习,以至于产生畏难情绪,缺少积极的钻研精神与努力进取的劲头。三要了解学生的风格、接受能力、学习习惯,这需要在教学中去把握。
3 授课阶段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学生喜欢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学生能不知不覺中授受新知识。但现在有时课堂还比较沉闷,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而已。这样导致学生学起来感觉累,枯燥,老师教的也味同嚼蜡。
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有的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的管理、督促、提示是对学生负责。有的教师认为维持纪律浪费了时间,这确实存在,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何对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这需要慢慢积累经验,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逐渐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巧与能力。
(2)授课中要始终关注学生,观察学生的神情、姿态,并及时做出反应、学生是否在听,认真地听并理解了,还是没听懂,或者干脆就溜号了,老师在讲台上只要观察就能一目了然。眼神专注、坐姿端正,说明对把授内容的接受是最佳状态;如若眼神涣散、呆滞、空洞,这就是溜号了。教师可采取一些方法,或稍做停顿,或提问一个相关问题,或讲个故事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张弛有度。
(3)轻松自然的民主氛围。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并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围绕学生转,为学生服务。因此,课堂是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心态,保持必要的威严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感觉亲切、随和、自然、幽默,这样的课堂气氛自然就会轻松。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是不端架子的老师,认为他们平易近人;还希望教师能课下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了解一些与专业、与课程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些善于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或者探讨一些做人的道理,抑或是进行人生的劝告的教师,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4)注重互动。
课堂是避免一言堂,这不利于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如果一节课全是教师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地讲,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所以要适当地互动,对于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如何互动,要根据学科的性质进行设计,灵活处理,不能千篇一律,一种方式用到底。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4 授课阶段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人为本,授课中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与学习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能够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所以教学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用得得当与否之分。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产生,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与发展,是否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在高职教学阶段,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另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讲训并重的教学模式,既注重理论讲授,又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通过生产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现场指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这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5 授课阶段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所以教学中也不能忽略德育的渗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专门的思想政治修养、心理健康的课程不同,是在正常教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时的适当渗透。这种教育贵在顺其自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绝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的教条教育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言教不如身教,老师也必须要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当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还需要我们做得更多,更细。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指教。
关键词: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5-01
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常常爱说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其实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核心、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如何能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呢?通过几年的教学与督导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变。
1 教师备课时的准备
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对教学大纲的揣摩、体会,对教材的深入全面把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应该心中有学生,知道我是为谁上课,他们的心理是什么心理,基础如何,理解与接受能力怎样。这就需要在平时与学生多接触,还要多搜集一些这个就学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的信息,这样备课时才会有的放矢;同时又不能一成不变,要在正式授课后根据了解的新情况,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及时进行调整,始终将授课对象放在心中。
心中有学生,本阶段就应该避免以下几个方面。
(1)照本宣科,按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讲授,从来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与反应。
(2)完全照搬自己求学时给自己上课的教师的做法和教法。动辄说“我们上大学时老师就是这样讲的。”要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换言之,这样做无异于刻舟求剑。
2 教学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也必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如果忽视学生的特征分析,那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把握学生的特征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指学生的心理、社会的特点。高职的学生心理上比较成熟,对事物有一定的判断认识,但由于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持到底的毅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普遍认为三年高考后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轻松的,没有刻苦学习的心理准备。二是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分析学生对所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从事专业的态度。进入高职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是很高,基本上属于中下等的层次。基础相对较差,对于有些学科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如果在高中阶段数学、物理与化学学得不是太好,基础较差,势必影响在大学的学习,以至于产生畏难情绪,缺少积极的钻研精神与努力进取的劲头。三要了解学生的风格、接受能力、学习习惯,这需要在教学中去把握。
3 授课阶段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学生喜欢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学生能不知不覺中授受新知识。但现在有时课堂还比较沉闷,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而已。这样导致学生学起来感觉累,枯燥,老师教的也味同嚼蜡。
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有的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的管理、督促、提示是对学生负责。有的教师认为维持纪律浪费了时间,这确实存在,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何对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这需要慢慢积累经验,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逐渐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巧与能力。
(2)授课中要始终关注学生,观察学生的神情、姿态,并及时做出反应、学生是否在听,认真地听并理解了,还是没听懂,或者干脆就溜号了,老师在讲台上只要观察就能一目了然。眼神专注、坐姿端正,说明对把授内容的接受是最佳状态;如若眼神涣散、呆滞、空洞,这就是溜号了。教师可采取一些方法,或稍做停顿,或提问一个相关问题,或讲个故事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张弛有度。
(3)轻松自然的民主氛围。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并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围绕学生转,为学生服务。因此,课堂是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心态,保持必要的威严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感觉亲切、随和、自然、幽默,这样的课堂气氛自然就会轻松。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是不端架子的老师,认为他们平易近人;还希望教师能课下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了解一些与专业、与课程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些善于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或者探讨一些做人的道理,抑或是进行人生的劝告的教师,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4)注重互动。
课堂是避免一言堂,这不利于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如果一节课全是教师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地讲,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所以要适当地互动,对于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如何互动,要根据学科的性质进行设计,灵活处理,不能千篇一律,一种方式用到底。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4 授课阶段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人为本,授课中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与学习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能够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所以教学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用得得当与否之分。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产生,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与发展,是否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在高职教学阶段,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另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讲训并重的教学模式,既注重理论讲授,又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通过生产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现场指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这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5 授课阶段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所以教学中也不能忽略德育的渗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专门的思想政治修养、心理健康的课程不同,是在正常教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时的适当渗透。这种教育贵在顺其自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绝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的教条教育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言教不如身教,老师也必须要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当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还需要我们做得更多,更细。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