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户外运动是一项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运动,它对弥补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在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8所高校进行研究以及对高校开设户外运动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能更好地指导户外运动在湖北省高校有效普及以及促进高校有效推进户外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户外运动;高校;必要性
20世纪80年户外运动从欧美传入我国,1997年户外运动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教育部在2002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中正式的把户外运动纳入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2007年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支持下,作为体育教学的选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校进一步推广。户外运动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生课外生活中快速发展,为防止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在高校开设户外运动非常有必要性。
1.户外运动概述
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其基本特点是以自然环境为运动场地,其属性一是体育运动,二是探险性质。是多个体育项目的结合部,是体育、旅游、教育、科学探险的结合部,是多个学科结合、渗透、融汇后创新的一项新生项目群。
2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
2.1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在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现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不是很多学生自己所喜欢的,调查结果为62.3%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现行的体育教学竞技性、实践性、套路性等特征突出;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较为固定,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方面的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户外运动是一项开放性、自主性的运动,每段路线都是不同的感觉以及不同的体验,这种感觉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创新,在兴奋和刺激中激发潜能在磨练中完善人格,提升自己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户外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原则,其课程是以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从学生的体育爱好、特长和兴趣出发,完全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户外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现代学校体育的开放性性原则,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校园,充分拓展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打开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2.2现代大学生客观心理需求
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这一代普遍性格开朗、懵懂、叛逆、压抑、思维活跃、渴望激情、追求新事物。户外运动课程主要有丛林穿越、宿营、攀岩、岩降、定向越野、溯溪、溪降,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生活效用性、系统知识性、社会发展性和兴趣性。 户外运动多数是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进行的,大自然千变万化,时间和空间转换极快,学生在运动中必须同许多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如在深山密林中开路,在荒野沼泽中前进,还有可能遇到暴风雨或暴风雪或者突如其来的自然灾 难,这些都必须以沉重、冷静、坚毅的心态去对待。由于户外运动的开放性、大自然的接触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些都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感情的释放。
2.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由于社会信任感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为了节制这一现象的继续发展,高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户外运动教学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和其他同学结伴而行的,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责任,是整个队伍人的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个团队里就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人必须互帮互助,互相照应,因为同大自然相比而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适应自然,顺利完成任务。以前对于多数出身于独身家庭的现代大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户外活动教学中都要学会关心他人,关照他人,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体验集体的温暖生活。因而户外运动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精神,熔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在实现大学生在高等体育课标中的社会适应领域里的目标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
2.4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日益增多,精神生活已越来越重要。户外运动作为休闲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占据闲暇时间里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目前户外运动在欧美和包括亚洲的日韩等国家非常普及: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参加户外运动;韩国则号称有一半的人热衷于户外运动;新西兰作为现代户外运动的起源地,350万人口有200万人参加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美国16岁以上的有64%的人参加户外运动。
我国大约有15.4%参加过户外运动,而户外运动参与者中有51.4%的人具有本科学历,26.3%的参与者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我国大规模的民间户外运动最初是由一些比较前卫的大学生组织的登山运动开始的,如北大山鹰社,后逐渐传人社会,成为一项时尚的都市运动。所以参与这项运动人员基本上是由社会精英组成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参加户外运动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为了引导正确户外运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户外事故的发生,在高校开设户外运动是很有必要性。
户外运动新颖、时尚,它的兴起地反应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结果;把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顺应了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符合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它在高校的盛行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完全符合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必将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报 2012.1
[2]黄亨奋,户外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赵瑞晔,高校开展“户外运动”价值功效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
关键词:户外运动;高校;必要性
20世纪80年户外运动从欧美传入我国,1997年户外运动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教育部在2002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中正式的把户外运动纳入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2007年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支持下,作为体育教学的选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校进一步推广。户外运动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生课外生活中快速发展,为防止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在高校开设户外运动非常有必要性。
1.户外运动概述
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其基本特点是以自然环境为运动场地,其属性一是体育运动,二是探险性质。是多个体育项目的结合部,是体育、旅游、教育、科学探险的结合部,是多个学科结合、渗透、融汇后创新的一项新生项目群。
2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
2.1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在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现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不是很多学生自己所喜欢的,调查结果为62.3%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现行的体育教学竞技性、实践性、套路性等特征突出;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较为固定,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方面的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户外运动是一项开放性、自主性的运动,每段路线都是不同的感觉以及不同的体验,这种感觉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创新,在兴奋和刺激中激发潜能在磨练中完善人格,提升自己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户外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原则,其课程是以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从学生的体育爱好、特长和兴趣出发,完全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户外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现代学校体育的开放性性原则,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校园,充分拓展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打开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2.2现代大学生客观心理需求
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这一代普遍性格开朗、懵懂、叛逆、压抑、思维活跃、渴望激情、追求新事物。户外运动课程主要有丛林穿越、宿营、攀岩、岩降、定向越野、溯溪、溪降,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生活效用性、系统知识性、社会发展性和兴趣性。 户外运动多数是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进行的,大自然千变万化,时间和空间转换极快,学生在运动中必须同许多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如在深山密林中开路,在荒野沼泽中前进,还有可能遇到暴风雨或暴风雪或者突如其来的自然灾 难,这些都必须以沉重、冷静、坚毅的心态去对待。由于户外运动的开放性、大自然的接触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些都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感情的释放。
2.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由于社会信任感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为了节制这一现象的继续发展,高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户外运动教学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和其他同学结伴而行的,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责任,是整个队伍人的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个团队里就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人必须互帮互助,互相照应,因为同大自然相比而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适应自然,顺利完成任务。以前对于多数出身于独身家庭的现代大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户外活动教学中都要学会关心他人,关照他人,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体验集体的温暖生活。因而户外运动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精神,熔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在实现大学生在高等体育课标中的社会适应领域里的目标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
2.4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日益增多,精神生活已越来越重要。户外运动作为休闲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占据闲暇时间里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目前户外运动在欧美和包括亚洲的日韩等国家非常普及: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参加户外运动;韩国则号称有一半的人热衷于户外运动;新西兰作为现代户外运动的起源地,350万人口有200万人参加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美国16岁以上的有64%的人参加户外运动。
我国大约有15.4%参加过户外运动,而户外运动参与者中有51.4%的人具有本科学历,26.3%的参与者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我国大规模的民间户外运动最初是由一些比较前卫的大学生组织的登山运动开始的,如北大山鹰社,后逐渐传人社会,成为一项时尚的都市运动。所以参与这项运动人员基本上是由社会精英组成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参加户外运动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为了引导正确户外运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户外事故的发生,在高校开设户外运动是很有必要性。
户外运动新颖、时尚,它的兴起地反应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结果;把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顺应了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符合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它在高校的盛行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完全符合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必将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报 2012.1
[2]黄亨奋,户外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赵瑞晔,高校开展“户外运动”价值功效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