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辨,简言之就是思考辨析,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其中的“思”“辨”就是思辨一词的本义。
一、作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实基础
高中生作文教学需要培养思辨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我国有“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文章要体现出人文性和思辨性的统一。
从写作的心理规律来看,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两次转化:首先是内化,即学生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主观认识。其次是外化,即学生的观念、情感向文字表达转化,即“我笔写我心”。在完成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思辨始终是核心、是关键,它应是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思辨能力的形成是在动态、比较、判断中形成的,是作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因此,从提高语文素养出发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1. 写作前的积累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课外练笔是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主动作文”。可利用网络对作文教学有利的方面,例如博客等网络日志的创作。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中,产生了思辨能力。
请看2009年北京高考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的作文题。这种命题作文从流行歌曲切入,命题带有比喻性。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生活中支撑自己,帮助自己,鼓励自己飞向未来的某种期许、勇气、情感、信念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朝着属于自己的方向飞行。有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给予的,有的是父母朋友给予的,有些是社会帮助给予的,这些“隐形的翅膀”都会助我们朝自己希望的方向飞翔。在审题立意时多联系自己的生活,方能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来。这说明生活素材的积累对思辨能力形成的作用。
阅读积累环节也是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经典,感受语言文字, 思想达到深化, 情感得以细化,从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思辨的个性与细节。
2. 写作指导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语言的表达技能、为文技巧是作文教学指导环节的必要内容,其根本应是思维的开发、培养和训练,要体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培养具体在作文创作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过程中应注意: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对作为引子的材料以及拓展思路的提示语,都要进行仔细的思辨。
教师可以启发思辨的路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会怎么样”的角度,理论、实践和历史的三维角度,点、线、面、体的综合角度,个体、群体和类的层级角度等,如此训练则能写出富有层次性、条理性的文章来。我们来看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节选)文章从父母、朋友、师长三个角度说明自己的信心,然后又超越这一层次提升到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整体,角度清晰、条理分明、说理深刻。
启发思辨的路径训练,让学生选择深有感触、有话可说的角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的深刻性和透彻性。
3. 写作赏析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教师要真正成为主导者,灵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的作文批改方式,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例如将学生的习作在课堂上展示,再由师生当堂评析。既评优点又评不足,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又明白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各种方式的作文赏析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多赏析优秀文学作品是使学生培养思辨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 赵霭雯
一、作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实基础
高中生作文教学需要培养思辨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我国有“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文章要体现出人文性和思辨性的统一。
从写作的心理规律来看,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两次转化:首先是内化,即学生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主观认识。其次是外化,即学生的观念、情感向文字表达转化,即“我笔写我心”。在完成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思辨始终是核心、是关键,它应是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思辨能力的形成是在动态、比较、判断中形成的,是作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因此,从提高语文素养出发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1. 写作前的积累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课外练笔是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主动作文”。可利用网络对作文教学有利的方面,例如博客等网络日志的创作。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中,产生了思辨能力。
请看2009年北京高考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的作文题。这种命题作文从流行歌曲切入,命题带有比喻性。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生活中支撑自己,帮助自己,鼓励自己飞向未来的某种期许、勇气、情感、信念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朝着属于自己的方向飞行。有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给予的,有的是父母朋友给予的,有些是社会帮助给予的,这些“隐形的翅膀”都会助我们朝自己希望的方向飞翔。在审题立意时多联系自己的生活,方能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来。这说明生活素材的积累对思辨能力形成的作用。
阅读积累环节也是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经典,感受语言文字, 思想达到深化, 情感得以细化,从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思辨的个性与细节。
2. 写作指导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语言的表达技能、为文技巧是作文教学指导环节的必要内容,其根本应是思维的开发、培养和训练,要体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培养具体在作文创作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过程中应注意: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对作为引子的材料以及拓展思路的提示语,都要进行仔细的思辨。
教师可以启发思辨的路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会怎么样”的角度,理论、实践和历史的三维角度,点、线、面、体的综合角度,个体、群体和类的层级角度等,如此训练则能写出富有层次性、条理性的文章来。我们来看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节选)文章从父母、朋友、师长三个角度说明自己的信心,然后又超越这一层次提升到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整体,角度清晰、条理分明、说理深刻。
启发思辨的路径训练,让学生选择深有感触、有话可说的角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的深刻性和透彻性。
3. 写作赏析环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教师要真正成为主导者,灵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的作文批改方式,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例如将学生的习作在课堂上展示,再由师生当堂评析。既评优点又评不足,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又明白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各种方式的作文赏析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多赏析优秀文学作品是使学生培养思辨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 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