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力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构建科学培训体系的总体框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论述了培训工作的布局和重点,强调了措施保障机制和标准化考核的作用。
[关键词]:供电行业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探索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保障。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科学培训的总体框架体系
供电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围绕当前国家电力行业发展总体思路、总体要求和目标,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完善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在重点加强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设施设备水平,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深入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为供电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构建科学培训的总体框架体系是开展现代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实行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主管经理负责下的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培训中心和职能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共同实施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是供电行业普遍适用的科学的培训框架体系。
企业设立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人力资源部设立员工培训与发展管理专责、培训中心设立专职培训教师、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设立兼职培训师,共同负责全公司和本部门(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三级网络具体说明如下:
一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实施纳入公司培训计划的教育培训。
二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组织的教育培训。
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的各班组组织的教育培训。
在这个体系中应贯穿“学用结合,按需培养,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企业每年总体工作目标,落实供电行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要求,加强对农电用工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性培训,有计划的提升培训设施建设、培训网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开发方式、创新培训手段、创新激励机制,有效推进培训资源优化和共享,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覆盖全员、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协调高效”的大培训体系。
2、科学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施教育培训,合理安排,突出重点
供电行业的教育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的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实施,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结合评价标准,准确查找员工能力短板,进行重点突破,做到培训到位、考核严格、能力对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统筹规划,分级实施。
制定员工培训的规划,统筹安排,优化整合资源,明确各级单位和各部门的职责,有计划地组织和分级实施培训工作。
(3)集约管理,有效激励。
坚持培训工作集约化管理,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坚持规范执行,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考核体系。
(4)以适应新形势、传授新知识为重点,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
加强对新产品、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性培训。紧跟电网发展步伐,大力开展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的创新能力。切实满足岗位实际需求、适应供电行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重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法执政意识,开展中层干部形势、责任、企业管理、应急管理等的培训。以电力形势任务宣贯、基础管理为重点,开展管理人员ERP系统新功能、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等培训。通过与高校、设备生产厂家合作等方式,采取技术考察、技术交流等手段,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重点,开展技能人员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的应用培训及现场实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生产一线人员对“四新”技术的认知。各专业部门、单位在与供应商签订重要生产设备购置合同时,要把设备培训条款列入合同,并加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效果跟踪。遵循“增强技能、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强对农电用工人员的培训。通过持证上岗、专题培训、调考和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一支适应电网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现场实践能力的农电用工人员队伍。在相关层面统一组织开展供电所所长、配电和营销技能骨干集中持证上岗培训,主要针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案例培训。鼓励农电用工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实现文化水平与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5)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培训设施及网络建设。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激励和量化考核,建立起有效的培训报酬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擔任公司兼职培训师,充分发挥专兼职培训师的作用。推进“双师化”师资培养,促进业务技能和培训能力的提升,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完善“师带徒”管理机制,修订师带徒管理办法,牢牢把握“师带徒”的“四个关”,即:师徒选配关、师徒责任关、教学实施关和检查评价关,继续做好师带徒结对和合同签订工作,通过开展“师带徒”比武练兵和技能大赛,发挥师带徒在现场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培训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以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规范标准为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基层单位现有的输配电线路培训基地、电力营销培训基地等实训设备设施,更新扩建培训中心配电实训场地和变电实训场地,形成培训基地一盘棋的局面。
完善培训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公司远程网络培训系统,建立培训专题网站(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发挥远程网络培训的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开展远程教育,实现员工远程培训和考试,逐步解决员工培训“工学矛盾”。利用网站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和健康心态培训,探讨EAP心理援助计划,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为培训服务增值。
(6)以健全培训保障制度为重点,大力实施管理模式、培训手段、开发方式和激励机制创新。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由各级领导、培训主管和执行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保障制度,量化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员工教育培训的长期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一是建立分级培训制。实施培训工作的三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健全“上级负责下级培训、干部负责员工培训、培训中心搞好集中培训、班组搞好日常培训”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建立检查抽考制。人资部、培训中心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年度培训计划,对各单位开展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抽考部分单位考试合格人员,推动员工主动、深入地学习岗位专业知识,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培训档案制。借助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做好员工培训档案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详细记载员工参加各类培训、调考、竞赛、参与培训教学等情况,为推广培训积分奠定基础。培训中心要指派专人负责SG-ERP和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一级培训数据的更新,各单位要做好公司二级培训数据的维护。四是定期通报制。各单位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资部、培训中心汇报教育培训情况,由人资部根据平时情况,进行汇总评议后,定期在培训动态上发布通报,推动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推广创新开发方式: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开展34个核心工种培训模式的网络调研,侧重技能项目,做“实”需求调研。推行新员工实践培养开发制度,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毕业生进行多岗位交流和锻炼,促进新进人员立足岗位成才。
丰富创新培训手段: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座谈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培训和实地学习交流的比重,通过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方式,将培训重心由课堂讲授向现场实训转变,由单一完成任务向培训成果转变,由培训简单松散管理向培训统筹集约管理转变,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开展特色培训,改善培训效果。
改革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评价体系,将人才的能力等级评价与岗位配置、职业发展、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培训、使用、考核、待遇、试点实施培训积分制,将员工年度参加培训课时和成绩、取得创新成果以及获得竞赛荣誉折合成相应的分值进行累积,并将员工培训积分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参与全员绩效考核,并与薪酬、奖金分配挂钩,实现动态积分,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措施保障机制,实现教育培训目标
(1)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公司战略高度落实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任务。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培训质量和员工综合素质情况给予重点关注,要指定一名领导分管培训工作,各专业专工要承担起相应的培训任务,人事员要归口协调做好培训管理工作,避免因由本單位人事员兼任培训管理工作而造成的职责不清、培训管理不到位问题。培训中心要做好各类培训的教学准备、教学任务的落实和各项培训记录及培训评估与反馈;做好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对二级培训的指导、服务、监督与考核等工作。
(2)加强管控,确保实效。
加强对二级培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二级培训管理考核量化标准,切实提升全员培训质量;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管控,制定加强二级培训经费管理的办法,明确培训经费支出渠道和方式,完善报销审批流程,严格控制二级培训经费的使用和支出,对二级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于未能合理有效使用培训经费的单位将考虑酌情扣减下年度培训经费的比例,确保将公司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关键词]:供电行业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探索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保障。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科学培训的总体框架体系
供电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围绕当前国家电力行业发展总体思路、总体要求和目标,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完善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在重点加强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设施设备水平,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深入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为供电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构建科学培训的总体框架体系是开展现代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实行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主管经理负责下的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培训中心和职能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共同实施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是供电行业普遍适用的科学的培训框架体系。
企业设立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人力资源部设立员工培训与发展管理专责、培训中心设立专职培训教师、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设立兼职培训师,共同负责全公司和本部门(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三级网络具体说明如下:
一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实施纳入公司培训计划的教育培训。
二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组织的教育培训。
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是指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的各班组组织的教育培训。
在这个体系中应贯穿“学用结合,按需培养,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企业每年总体工作目标,落实供电行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要求,加强对农电用工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性培训,有计划的提升培训设施建设、培训网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开发方式、创新培训手段、创新激励机制,有效推进培训资源优化和共享,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覆盖全员、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协调高效”的大培训体系。
2、科学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施教育培训,合理安排,突出重点
供电行业的教育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的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实施,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结合评价标准,准确查找员工能力短板,进行重点突破,做到培训到位、考核严格、能力对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统筹规划,分级实施。
制定员工培训的规划,统筹安排,优化整合资源,明确各级单位和各部门的职责,有计划地组织和分级实施培训工作。
(3)集约管理,有效激励。
坚持培训工作集约化管理,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坚持规范执行,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考核体系。
(4)以适应新形势、传授新知识为重点,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
加强对新产品、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性培训。紧跟电网发展步伐,大力开展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的创新能力。切实满足岗位实际需求、适应供电行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重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法执政意识,开展中层干部形势、责任、企业管理、应急管理等的培训。以电力形势任务宣贯、基础管理为重点,开展管理人员ERP系统新功能、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等培训。通过与高校、设备生产厂家合作等方式,采取技术考察、技术交流等手段,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重点,开展技能人员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的应用培训及现场实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生产一线人员对“四新”技术的认知。各专业部门、单位在与供应商签订重要生产设备购置合同时,要把设备培训条款列入合同,并加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效果跟踪。遵循“增强技能、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强对农电用工人员的培训。通过持证上岗、专题培训、调考和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一支适应电网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现场实践能力的农电用工人员队伍。在相关层面统一组织开展供电所所长、配电和营销技能骨干集中持证上岗培训,主要针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案例培训。鼓励农电用工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实现文化水平与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5)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培训设施及网络建设。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激励和量化考核,建立起有效的培训报酬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擔任公司兼职培训师,充分发挥专兼职培训师的作用。推进“双师化”师资培养,促进业务技能和培训能力的提升,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完善“师带徒”管理机制,修订师带徒管理办法,牢牢把握“师带徒”的“四个关”,即:师徒选配关、师徒责任关、教学实施关和检查评价关,继续做好师带徒结对和合同签订工作,通过开展“师带徒”比武练兵和技能大赛,发挥师带徒在现场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培训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以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规范标准为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基层单位现有的输配电线路培训基地、电力营销培训基地等实训设备设施,更新扩建培训中心配电实训场地和变电实训场地,形成培训基地一盘棋的局面。
完善培训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公司远程网络培训系统,建立培训专题网站(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发挥远程网络培训的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开展远程教育,实现员工远程培训和考试,逐步解决员工培训“工学矛盾”。利用网站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和健康心态培训,探讨EAP心理援助计划,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为培训服务增值。
(6)以健全培训保障制度为重点,大力实施管理模式、培训手段、开发方式和激励机制创新。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由各级领导、培训主管和执行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保障制度,量化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员工教育培训的长期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一是建立分级培训制。实施培训工作的三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健全“上级负责下级培训、干部负责员工培训、培训中心搞好集中培训、班组搞好日常培训”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建立检查抽考制。人资部、培训中心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年度培训计划,对各单位开展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抽考部分单位考试合格人员,推动员工主动、深入地学习岗位专业知识,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培训档案制。借助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做好员工培训档案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详细记载员工参加各类培训、调考、竞赛、参与培训教学等情况,为推广培训积分奠定基础。培训中心要指派专人负责SG-ERP和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一级培训数据的更新,各单位要做好公司二级培训数据的维护。四是定期通报制。各单位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资部、培训中心汇报教育培训情况,由人资部根据平时情况,进行汇总评议后,定期在培训动态上发布通报,推动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推广创新开发方式: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开展34个核心工种培训模式的网络调研,侧重技能项目,做“实”需求调研。推行新员工实践培养开发制度,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毕业生进行多岗位交流和锻炼,促进新进人员立足岗位成才。
丰富创新培训手段: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座谈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培训和实地学习交流的比重,通过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方式,将培训重心由课堂讲授向现场实训转变,由单一完成任务向培训成果转变,由培训简单松散管理向培训统筹集约管理转变,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开展特色培训,改善培训效果。
改革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评价体系,将人才的能力等级评价与岗位配置、职业发展、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培训、使用、考核、待遇、试点实施培训积分制,将员工年度参加培训课时和成绩、取得创新成果以及获得竞赛荣誉折合成相应的分值进行累积,并将员工培训积分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参与全员绩效考核,并与薪酬、奖金分配挂钩,实现动态积分,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措施保障机制,实现教育培训目标
(1)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公司战略高度落实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任务。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培训质量和员工综合素质情况给予重点关注,要指定一名领导分管培训工作,各专业专工要承担起相应的培训任务,人事员要归口协调做好培训管理工作,避免因由本單位人事员兼任培训管理工作而造成的职责不清、培训管理不到位问题。培训中心要做好各类培训的教学准备、教学任务的落实和各项培训记录及培训评估与反馈;做好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对二级培训的指导、服务、监督与考核等工作。
(2)加强管控,确保实效。
加强对二级培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二级培训管理考核量化标准,切实提升全员培训质量;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管控,制定加强二级培训经费管理的办法,明确培训经费支出渠道和方式,完善报销审批流程,严格控制二级培训经费的使用和支出,对二级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于未能合理有效使用培训经费的单位将考虑酌情扣减下年度培训经费的比例,确保将公司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