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一、 引导学生动脑,提出问题
  问题是从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是思维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任何研究、探索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引发了问题,也就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巧问,学生才会善思,从而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二、 尊重学生,共同探索
  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研究问题、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就要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同学生一起探索。例如:讲完“宁汉合流”和“南京政府的性质”之后,讲授“蒋、汪大肆逮捕、血腥屠杀共产党人”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当时共产党人不及时转移?”按照常规,对于学生这些与需要掌握的内容关系不大的提问,往常的办法,一是教师直接简单地向学生解答,一是到课后再给学生解答。我们采取的却是另一种办法: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几分钟后,学生得出答案:“当时反革命力量强大,共产党人力量单薄,当时蒋介石、汪精卫是密令捕杀共产党人的,连国民党左派也都不知道而遭杀害。”
  三、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
  下田摘瓜,要顺着瓜藤;探求知识,要理清思路,首先要掌握打开问题大门的钥匙。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散装”的知识,而要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学生。如讲“南京政府的建立”,先要给学生提出学习本课的思路:南京国民政府是蒋、汪通过反革命叛变手段建立的,它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建立后是怎样镇压革命的?给学生提供这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学习
  教师的教只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可以终身受用,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引路人、启发者。因此,要启发学生思考,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能力来发问。在启发学生的思考上,需要有学生个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了解学生的个性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努力开阔视野,增大知识面,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地发展。
  (作者单位:137200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聪明、善良的孩子,在山里遇到一位能够点石成金的老人。老人把一块石头化成金送给她,他摇摇头不要。老人索性把一座小山化成金送给她,他仍然摇头不要。老人生气了,大声训责到:“一座金山还不要,你到底要什么?”孩子回答:“我要
期刊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刘彻,出生于长安,四岁为胶西王,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他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思想家笛卡尔也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何等的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
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思品课活动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到传统习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德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脱节,品德教育收效甚微。  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去明道理、辨是非、发议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不会感兴趣,也难以让执教者产生激起学生知、情、意融合的
期刊
思品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时政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延伸和补充,它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时政教学的实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二开放三注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三注重”即开放校园、开放课堂,注重渗透、注重建构、注重整合。    一、开放校园    “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得轻松愉快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打破教师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一是要结合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现象或实例,与课本中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想方设法让他
期刊
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中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中学地理教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在地理课堂上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问题,已引起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以创造教育为归宿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期刊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态度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
期刊
在当前我省实行的“3+文(理)综”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时对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综合考试的学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少甚至基本没有、练习应付完成、考试临时抱佛脚、知识遗忘率极高。在高三进入高考总复习时,教师会发现并抱怨,学生高一、高二的学科知识存储太少,基础不实。面对学生对知识大面积的遗忘,教师有种“黔驴技穷”的无奈。如何面对现实采
期刊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每一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探究活动,每一框都有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人格发展奠定好基础。那么,如何搞好探究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