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通风、噪音、日照模拟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以打造一个高品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绿色设计通风模拟噪声模拟日照模拟
在“节能省地”的社会需求之下,高密度住宅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为保障生活的舒适度,各大城市中纷纷推出了以“绿色、健康、节能等”概念引导的新楼盘,但其对技术设备的依赖带来成本的大幅提升;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住宅开发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大量漠视真正居住舒适度的建筑正吞噬着日渐稀缺的土地。在住区开发的两极分化之间,我们以设计的手段、以推敲建筑本体的方式来提升居住舒适度,共同关注最真实的生活!
1 项目概况
华盛达•莫干山庄位于黄郛东路以北,兴旺路以东,地块由上述道路以及地块东北山体围合而成,呈一不规则楔状,交通便利,景色优美。本次规划二期为为1号与2号地块,总用面积23368㎡,
2建筑设计理念
两年间,我们的团队持续的追求着“绿色集成”的理想,以更务实的设计思路,关注生活,走平民化的绿色设计路线,充分利用地面河道景观,使南北西岸项目与运河人文环境、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努力打造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住居环境。
相比很多项目——
这不是一个有着顽固“乌托邦”理想情节的建筑;
也不是一个以“流光溢彩”的概念诠释的建筑;
在这里,我们把建筑的理想根植于平凡的设计中,在实现开发利益的同时,关注住区的基本生活环境,并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取代纯感性的传统设计方法——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节能省地”的社会需求之下,今天的中国没有更多的选择,高密度住宅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密度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人们分享着更少的环境,生活的舒适度很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我们该如何设计自己的未来?
新的需求为房地产创造出新的卖点,一时间,各大城市中纷纷推出了以“绿色、健康、节能等”概念引导的新楼盘,“零能耗、恒温恒湿、中央新风换气系统、low-e玻璃、电动遮阳、低温地暖系统、中央除尘系统”等应运而出,以技术革新的手段改变住宅性能,希望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个自我完善的人工环境。大量此类项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宅技术的发展,但其对技术设备的依赖带来成本的大幅提升;与之相反的另一面,更为绝大多数的住宅开发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或是延续着人们对“欧陆”生活的向往,或是努力营造着“情景式”生活的假象,大量漠视真正居住舒适度的建筑正吞噬着日渐稀缺的土地。
在住区开发的两极分化之间,我们希望寻找到具广泛价值的设计路线。在多次与业主的沟通中,对方也如大多数开发商一样,对项目的关注重在建筑形象、户型定位及开发策略上。受利益主导的项目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间和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对附加的技术设备作出资金投入。我们的思考必须以设计的手段、以推敲建筑本体的方式来提升居住舒适度!
科学模拟的手段是我们在修正设计中的主要依据,它取代了传统经验化、感性化和定性化的的设计思路,面对该项目中的三大主要问题——建筑后部户型的通风、紧临路的交通噪声干扰、建筑高度的遮挡,研究工程师与建筑师合作开展了三个专项研究,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参与近来,以研究的方案开展设计。
3自然风的利用
建筑主体迎合主导风向的布局、南北通透的户型设计使得2/3的户型有着很好的自然通风,通过模拟可以看出,建筑前后气压差较大,为穿堂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模拟中也发现,由于东北侧的户型被长板式建筑挡在背风面,不仅自身难以实现自然通风,而且从空气龄图中看出,其旁边的凹槽内空气滞留时间过长,对该住户的室内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我们的策略是:在每栋塔楼之间拉开一定宽度的间隙,并连以空中平台,来改善东北面的通风状况。计算机模拟证明,“举手之劳”的调整带来了风环境的巨大改善,凹槽内的空气迅速的流动起来,让东北面的户型从“乌烟瘴气”中解脱出来。拉开的间隙也为后部的城区留出了风道,尽可能改善“高密度”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模拟手段继续向室内延伸,室内户型的模拟是以2栋住宅第一层为例。如果没有合理的室内布局和可开启门窗安排,优越的外部通风环境也不一定带来室内的舒适,从小区到室内、由宏观至微观的模拟保证了各个环节对设计理想的贯彻。
通过设计的改进,从最终的模拟结果看出,靠西南侧两个户型室内风速可达到住宅舒适的标准,东北侧户型内空气质量也因楼栋之间拉开了距离而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4噪音控制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饱受交通噪声之苦。单纯的窗型、玻璃性能改善,又在拒绝噪声的同时也拒绝了自然风。在这个项目里,建筑距车水马龙的道路不过五六米之遥。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室外等效连续噪声级白天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住宅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的声环境也有相应的规定。对于装修好的居室,由于有织物、家具等吸声物体,在正常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其室内外平均声压级相差约10dB。因此,只要住宅室外的环境噪声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要求,也将能满足标准后两种规范的要求。
在交通噪声的评估中,用国外先进的噪声模拟软件系统进行计算。通过不同高度层面上的等声压级计算,我们得知,临街一侧的户型噪声超标情况十分严重,部分位置达10dB以上,降噪任务艰巨。
除利用传统的塑钢窗、中空玻璃隔声外,阳台这种出挑的实心构件对于由下至上传播的声音有一定阻隔作用。通过改进阳台设计,能获得一定的减噪效果,阳台的降噪量随阳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阳台位置越高,其降噪效果越好。美中不足的是,出挑阳台的底部又将部分噪声反射入下层室内,底板下的吸声吊顶处理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道道色彩跳跃的连续实板和玻璃栏板阳台出现在立面之上,如同一道声屏障把建筑最临近道路的拐角包裹起来。扩大的阳台与住宅功能及立面效果紧密结合,不增加无谓的投资,也不影响住宅热环境,甚至成为了较好的卖点。通过阳台处理,大部分户型降噪量在2—5分贝,满足了《标准》要求。噪声更为严重的部位采用内外交错开启式双层窗,在保持有一定通风换气的情况下,可获得相比于开窗情况下有6~10dB的降噪量;还有由双层玻璃窗和消声通风装置构成的组合隔声窗,是基于隔声与通风功能分开的设想,窗户不开启,让其只起隔声和采光的作用,通风问题用风机和消声风道解决。
5日照分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通过使用理正建筑2.0版软件对杭州拱墅区,东经120度10分,北纬30度19分进行多点分析。有效时段:9:00~15:00。時间统计方式:2个时段累计2个小时,每个时段1个小时。时间间隔:不超过5分钟。采样点间距:不超过1米×1米。受影响面高度:9.10.13.14号楼为3.9米,16号楼为3.7米,其它为0.9米。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满足“自身大寒日累计日照二小时”的要求,对周边建筑也无影响。
6结语
超越传统设计方法的更多付出并非仅为了一次示范或展示,而是我们倡导健康的设计观念的实践之一。我们正努力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设计,在本土、低耗、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在大规模的开发节奏中——实现绿色、节能!
关键词:绿色设计通风模拟噪声模拟日照模拟
在“节能省地”的社会需求之下,高密度住宅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为保障生活的舒适度,各大城市中纷纷推出了以“绿色、健康、节能等”概念引导的新楼盘,但其对技术设备的依赖带来成本的大幅提升;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住宅开发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大量漠视真正居住舒适度的建筑正吞噬着日渐稀缺的土地。在住区开发的两极分化之间,我们以设计的手段、以推敲建筑本体的方式来提升居住舒适度,共同关注最真实的生活!
1 项目概况
华盛达•莫干山庄位于黄郛东路以北,兴旺路以东,地块由上述道路以及地块东北山体围合而成,呈一不规则楔状,交通便利,景色优美。本次规划二期为为1号与2号地块,总用面积23368㎡,
2建筑设计理念
两年间,我们的团队持续的追求着“绿色集成”的理想,以更务实的设计思路,关注生活,走平民化的绿色设计路线,充分利用地面河道景观,使南北西岸项目与运河人文环境、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努力打造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住居环境。
相比很多项目——
这不是一个有着顽固“乌托邦”理想情节的建筑;
也不是一个以“流光溢彩”的概念诠释的建筑;
在这里,我们把建筑的理想根植于平凡的设计中,在实现开发利益的同时,关注住区的基本生活环境,并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取代纯感性的传统设计方法——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节能省地”的社会需求之下,今天的中国没有更多的选择,高密度住宅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密度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人们分享着更少的环境,生活的舒适度很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我们该如何设计自己的未来?
新的需求为房地产创造出新的卖点,一时间,各大城市中纷纷推出了以“绿色、健康、节能等”概念引导的新楼盘,“零能耗、恒温恒湿、中央新风换气系统、low-e玻璃、电动遮阳、低温地暖系统、中央除尘系统”等应运而出,以技术革新的手段改变住宅性能,希望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个自我完善的人工环境。大量此类项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宅技术的发展,但其对技术设备的依赖带来成本的大幅提升;与之相反的另一面,更为绝大多数的住宅开发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或是延续着人们对“欧陆”生活的向往,或是努力营造着“情景式”生活的假象,大量漠视真正居住舒适度的建筑正吞噬着日渐稀缺的土地。
在住区开发的两极分化之间,我们希望寻找到具广泛价值的设计路线。在多次与业主的沟通中,对方也如大多数开发商一样,对项目的关注重在建筑形象、户型定位及开发策略上。受利益主导的项目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间和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对附加的技术设备作出资金投入。我们的思考必须以设计的手段、以推敲建筑本体的方式来提升居住舒适度!
科学模拟的手段是我们在修正设计中的主要依据,它取代了传统经验化、感性化和定性化的的设计思路,面对该项目中的三大主要问题——建筑后部户型的通风、紧临路的交通噪声干扰、建筑高度的遮挡,研究工程师与建筑师合作开展了三个专项研究,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参与近来,以研究的方案开展设计。
3自然风的利用
建筑主体迎合主导风向的布局、南北通透的户型设计使得2/3的户型有着很好的自然通风,通过模拟可以看出,建筑前后气压差较大,为穿堂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模拟中也发现,由于东北侧的户型被长板式建筑挡在背风面,不仅自身难以实现自然通风,而且从空气龄图中看出,其旁边的凹槽内空气滞留时间过长,对该住户的室内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我们的策略是:在每栋塔楼之间拉开一定宽度的间隙,并连以空中平台,来改善东北面的通风状况。计算机模拟证明,“举手之劳”的调整带来了风环境的巨大改善,凹槽内的空气迅速的流动起来,让东北面的户型从“乌烟瘴气”中解脱出来。拉开的间隙也为后部的城区留出了风道,尽可能改善“高密度”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模拟手段继续向室内延伸,室内户型的模拟是以2栋住宅第一层为例。如果没有合理的室内布局和可开启门窗安排,优越的外部通风环境也不一定带来室内的舒适,从小区到室内、由宏观至微观的模拟保证了各个环节对设计理想的贯彻。
通过设计的改进,从最终的模拟结果看出,靠西南侧两个户型室内风速可达到住宅舒适的标准,东北侧户型内空气质量也因楼栋之间拉开了距离而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4噪音控制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饱受交通噪声之苦。单纯的窗型、玻璃性能改善,又在拒绝噪声的同时也拒绝了自然风。在这个项目里,建筑距车水马龙的道路不过五六米之遥。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室外等效连续噪声级白天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住宅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的声环境也有相应的规定。对于装修好的居室,由于有织物、家具等吸声物体,在正常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其室内外平均声压级相差约10dB。因此,只要住宅室外的环境噪声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要求,也将能满足标准后两种规范的要求。
在交通噪声的评估中,用国外先进的噪声模拟软件系统进行计算。通过不同高度层面上的等声压级计算,我们得知,临街一侧的户型噪声超标情况十分严重,部分位置达10dB以上,降噪任务艰巨。
除利用传统的塑钢窗、中空玻璃隔声外,阳台这种出挑的实心构件对于由下至上传播的声音有一定阻隔作用。通过改进阳台设计,能获得一定的减噪效果,阳台的降噪量随阳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阳台位置越高,其降噪效果越好。美中不足的是,出挑阳台的底部又将部分噪声反射入下层室内,底板下的吸声吊顶处理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道道色彩跳跃的连续实板和玻璃栏板阳台出现在立面之上,如同一道声屏障把建筑最临近道路的拐角包裹起来。扩大的阳台与住宅功能及立面效果紧密结合,不增加无谓的投资,也不影响住宅热环境,甚至成为了较好的卖点。通过阳台处理,大部分户型降噪量在2—5分贝,满足了《标准》要求。噪声更为严重的部位采用内外交错开启式双层窗,在保持有一定通风换气的情况下,可获得相比于开窗情况下有6~10dB的降噪量;还有由双层玻璃窗和消声通风装置构成的组合隔声窗,是基于隔声与通风功能分开的设想,窗户不开启,让其只起隔声和采光的作用,通风问题用风机和消声风道解决。
5日照分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通过使用理正建筑2.0版软件对杭州拱墅区,东经120度10分,北纬30度19分进行多点分析。有效时段:9:00~15:00。時间统计方式:2个时段累计2个小时,每个时段1个小时。时间间隔:不超过5分钟。采样点间距:不超过1米×1米。受影响面高度:9.10.13.14号楼为3.9米,16号楼为3.7米,其它为0.9米。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满足“自身大寒日累计日照二小时”的要求,对周边建筑也无影响。
6结语
超越传统设计方法的更多付出并非仅为了一次示范或展示,而是我们倡导健康的设计观念的实践之一。我们正努力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设计,在本土、低耗、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在大规模的开发节奏中——实现绿色、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