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之声》经济纵横栏目4月30日发表文章《世界粮荒恰恰凸现中国“大跃进”五十年来的变化》。就粮食而言,今天的中国与50年前有什么不同呢?
文章指出,世界粮食危机已是定论。联合国粮农组织说,至今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粮食价格暴涨,许多国家释放储备粮以取利,导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这次世界粮荒对中国却没有明显的影响。不仅中国的媒体这样说,国际上也是同样的看法。比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未来世行副行长林毅夫说:“目前来讲,我们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德国一些报纸也有类似说法。原因之一:中国连续4年农业丰收;原因之二:中国的粮食储备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已超过了35%,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7-18%的粮食安全线,中国现在拥有1.5亿至2亿吨的储备粮,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原因之三:中国从2000年以来的8年里,除2004年外,已实际成为谷物净出口国,虽然中国还是“农产品进口国”。
文章认为,这几年来,只要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涨价,中国以外、尤其是西方的媒体就会联系到中国,无论是牛奶、钢材还是能源。但是,这次却不是中国在那里说,而是世界上较普遍地表示,中国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没有造成多大影响,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世界粮荒和粮价上涨的促进者,它反而起到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1958年大跃进之后,中国进入了自然灾害,持续三年之久。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自然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多,如果一旦国内粮食、食品一下子供应塌陷,恐怕集世界的力量也救不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从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和粮食的严重短缺经常成为改朝换代的起因。现在中国的人口比当时的“六万万五千万”正好多了一倍,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出现粮食危机,中国却不受什么影响,甚至对全世界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呢?文章提出了大不相同的四大原因。
原因之一:中国经济大发展了。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中国发展很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众所周知的还有:中国农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现象:农民不爱种地了;农民到城里去打工去了;农村土地大量地被征收,变成城市,或者变成工厂了。可是,尽管如此,中国的农业还是发展着的,由于跟农业配套的许多行业的发展(比如食品工业、运输业、化工业)更快,农业的发展不再像几百年前或者五十年前那样完全由老天爷来决定命运了。于是,农业的发展虽然速度远不如工业,但也能保持相当不错的发展。
原因之二:随着人们不断地富裕起来,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有些城市的“大米消费量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导致油料作物和生产肉禽蛋奶的饲料粮需求大幅增加”。在粮食中,玉米和大豆消费需求不断较大幅度地增长,而稻谷的消费需求则出现下降。客观地看,中国人对食品需求的这种“结构性变化”确实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对“富人食品”需求的增加导致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对“普通食品”(直接食用的粮食)的需求不增而反有一定的下降(在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对世界市场上这方面的价格有稳定作用。后者对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而这两方面的趋势必然都会不断加强。
原因之三:中国人的储备意识加强了。近三十年里,中国人有两大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一个是冒险意识,另一个是储备意识。股票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中国民众有了钱不再傻守银行,而是拿出来买股票,这既是冒险意识,同时也是储备意识。民众如此,国家也一样。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地读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升到了世界第一,又增加了多少。现在又读到,在世界粮荒发生之际,中国却有着充足的粮食储备。能源方面同样如此,中投公司、中石油公司等向全世界出击,要获得足够的能源,走在消费的前面。这确实是很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经济起飞,发展迅速,农业也被带了上去,但谁也保不准是否会发生特大的、严重影响农业收成的自然灾害或其它灾害。没有足够的储备,哪天中国如果严重缺粮,全世界倾仓而出,也救不了多少。人口太多了。
原因之四:市场经济化的深度作用。一方面,中国发生了上面已经提到的许多实际上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西方注意不够的是: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的企业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之中。三十年来,也许更多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够规模的农业企业,他们不仅在中国国内搞“吞并”、开荒、搞“大农业”,而且已经走向了海外。比如新天集团在古巴搞的水稻农场项目,开发土地5000公顷,解决了古巴的粮食短缺问题。这些集团还到南美、澳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去开荒种地。有些中国企业家也来到德国租地种菜。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谢国立近日也对记者说,中国农业目前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技术优势。这个市场经济化和国际化的走向,不仅对中国农业的“缺失”起到了填补作用,而且对整个结构会带来深刻的改造作用,对市场会起到稳定作用。
文章指出,世界粮食危机已是定论。联合国粮农组织说,至今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粮食价格暴涨,许多国家释放储备粮以取利,导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这次世界粮荒对中国却没有明显的影响。不仅中国的媒体这样说,国际上也是同样的看法。比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未来世行副行长林毅夫说:“目前来讲,我们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德国一些报纸也有类似说法。原因之一:中国连续4年农业丰收;原因之二:中国的粮食储备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已超过了35%,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7-18%的粮食安全线,中国现在拥有1.5亿至2亿吨的储备粮,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原因之三:中国从2000年以来的8年里,除2004年外,已实际成为谷物净出口国,虽然中国还是“农产品进口国”。
文章认为,这几年来,只要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涨价,中国以外、尤其是西方的媒体就会联系到中国,无论是牛奶、钢材还是能源。但是,这次却不是中国在那里说,而是世界上较普遍地表示,中国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没有造成多大影响,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世界粮荒和粮价上涨的促进者,它反而起到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1958年大跃进之后,中国进入了自然灾害,持续三年之久。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自然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多,如果一旦国内粮食、食品一下子供应塌陷,恐怕集世界的力量也救不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从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和粮食的严重短缺经常成为改朝换代的起因。现在中国的人口比当时的“六万万五千万”正好多了一倍,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出现粮食危机,中国却不受什么影响,甚至对全世界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呢?文章提出了大不相同的四大原因。
原因之一:中国经济大发展了。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中国发展很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众所周知的还有:中国农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现象:农民不爱种地了;农民到城里去打工去了;农村土地大量地被征收,变成城市,或者变成工厂了。可是,尽管如此,中国的农业还是发展着的,由于跟农业配套的许多行业的发展(比如食品工业、运输业、化工业)更快,农业的发展不再像几百年前或者五十年前那样完全由老天爷来决定命运了。于是,农业的发展虽然速度远不如工业,但也能保持相当不错的发展。
原因之二:随着人们不断地富裕起来,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有些城市的“大米消费量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导致油料作物和生产肉禽蛋奶的饲料粮需求大幅增加”。在粮食中,玉米和大豆消费需求不断较大幅度地增长,而稻谷的消费需求则出现下降。客观地看,中国人对食品需求的这种“结构性变化”确实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对“富人食品”需求的增加导致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对“普通食品”(直接食用的粮食)的需求不增而反有一定的下降(在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对世界市场上这方面的价格有稳定作用。后者对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而这两方面的趋势必然都会不断加强。
原因之三:中国人的储备意识加强了。近三十年里,中国人有两大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一个是冒险意识,另一个是储备意识。股票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中国民众有了钱不再傻守银行,而是拿出来买股票,这既是冒险意识,同时也是储备意识。民众如此,国家也一样。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地读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升到了世界第一,又增加了多少。现在又读到,在世界粮荒发生之际,中国却有着充足的粮食储备。能源方面同样如此,中投公司、中石油公司等向全世界出击,要获得足够的能源,走在消费的前面。这确实是很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经济起飞,发展迅速,农业也被带了上去,但谁也保不准是否会发生特大的、严重影响农业收成的自然灾害或其它灾害。没有足够的储备,哪天中国如果严重缺粮,全世界倾仓而出,也救不了多少。人口太多了。
原因之四:市场经济化的深度作用。一方面,中国发生了上面已经提到的许多实际上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西方注意不够的是: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的企业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之中。三十年来,也许更多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够规模的农业企业,他们不仅在中国国内搞“吞并”、开荒、搞“大农业”,而且已经走向了海外。比如新天集团在古巴搞的水稻农场项目,开发土地5000公顷,解决了古巴的粮食短缺问题。这些集团还到南美、澳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去开荒种地。有些中国企业家也来到德国租地种菜。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谢国立近日也对记者说,中国农业目前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技术优势。这个市场经济化和国际化的走向,不仅对中国农业的“缺失”起到了填补作用,而且对整个结构会带来深刻的改造作用,对市场会起到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