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异化的主要因素及其矫正措施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ly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亚文化,是一所大学从创办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着本所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体现,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部分人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使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异化的倾向,阻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大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 校园文化 异化 主要因素 矫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1-00-02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引导全体师生员工价值理念,传承社会文明成果,整合教育资源,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作用,大学校园要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校园文化又是大学文化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面实现大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异化的几个主要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大学校园文化看似蓬勃发展、繁荣昌盛,但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却受到了扭曲,呈现出异化的态势和背本趣未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体现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和核心内涵,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对文化结构理解上的偏差
  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问题是: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许多大学在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常常忽视了自身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精神文化的体现。为了保证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各大学相应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加强了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建设,着重强调控制的功能、导向的功能、凝聚的功能,激励的功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通常理解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轻精神文化的异化现象。同时,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长时间的培育、沉积,且效果不够显著,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功利性的情况下,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常常受到冷落。
  1.2 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排斥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但校园文化又有着它特殊的区域性,必须立足于校内,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大学校园并不是世外桃源,校园文化也不是隔墙文化,校园文化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从社会文化中吸取充足的营养,才能满足大学师生员工高水平文化需求,才能促进校园文化水平的提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加深,一些西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化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优势不断侵入我国,使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侵占了我国的文化市场。为了保持校园文化的纯洁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往往排斥社会文化,把社会文化拒之于校门之外,使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校园文化的发展不能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步,远远落后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1.3 教师、学生骨干、普通学生参与的差异性
  学生既是学校工作的对象,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学生干部、社团骨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校园文化建设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取得圆满成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作为校园成员具有主体性,而且还起着主导作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教师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为了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提大学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都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然而,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常常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往往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人也很多,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学生干部或社团骨干参加,普通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的面不够广,使校园文化的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思想性不强。这种师生参与的差异性严重地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发展。
  
  2 要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使目前大学校园文化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使校园文化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渐渐透出苍白,大学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引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也就不能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为大学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大学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应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能再局限于只是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是娱乐目的的狭隘意识。诚然,校园文化有管理,思想教育和娱乐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充其量只有起功能的最低层次。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但重要的是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这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校园文化也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2.1 正确处理好文化结构的关系,突出校园文化价值核心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处理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一所大学在建设与发展不注重物质文化建设是不可能的,没有物质文化,校园的精神文化就失去了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中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大学要树立校园建筑,公共设施等都是育人载体的理念,在考虑校园的整体布局,既要体现本校特点,又要具有时代气息,形成和谐、优美、自然、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每一个景点都应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既有思想深度,又要有文化厚度,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受到形象生动的教育。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质性的规范化,严明的校纪可以促进优良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但是,制度文化的目标内隐在精神文化的内涵之中。在发挥其强制、诱导性保障作用的同时反映出了学校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体现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以一种无形的超强的内聚力传承着校园精神,激励教师和学生。
  2.2 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味,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要达到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的要求,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是主流文化,校园文化是亚文化。校园文化在向社会文化吸取营养的时候,要有严格的选择,吸其精华剔其糟粕,以抵制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也在不断地向社会文化辐射其能量。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有意识地鼓励这种辐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以便反过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自身的发展。
  2.3 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在大学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分所能建设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大学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大学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大学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教师、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搭好台子,让广大的普通同学成为唱戏的主角。同时,校园文化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在提高之后再进行普及,这样校园文化才能沿着正确的轨迹向上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沉淀出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2] 王凌彬.试论大学校园文化结构的失衡与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5月.
  [3] 丁德智,张军.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探讨与建设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2月.
  [4] 李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N].光明时报,2005年5月24日.
  [5] 彭诗琅.班主任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5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在实施输血治疗期间应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5月~2019年04月收治的20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作为
说明 对教育部为中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人们有种种看法。笔者也有看法,对“推荐”有看法,对书目更有看法。但看法归看法,既已推荐,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读法?为此,笔者特
摘要:火车站广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火车站广场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明,是旅客识别地域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火车站建造时间比价早,因设施陈旧,空间形态单一,交通组织混乱等这些问题在时代进步和发展需求中日益显现的更为明显。本论文以济南北站火车站广场环境设计中的规划布局与设计为例,通过对济南现有火车站和旅客需求的分析对济南北站广场环境设计进行规划和设计,将独具特色魅力的
目的研究解毒通络注射液对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科学定位普通高校体育课,对高校体育目的的达到、任务的完成关系重大,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化的完满实现。
摘要:本文借用环境艺术设计中“场景化”概念,将主题地铁车厢设计归为场景化设计,结合国内主题地铁案例,将主题地铁车厢场景化设计的方法归为自然景观内移化、煽情怀旧法、特定场景迁移法、风土人情体验法、影视、文学场景再现法和品牌文化抽象法六类。  关键词:主题地铁;场景化;广告  地铁由于其快捷、安全、环保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大都市大力建设和推广的公共交通工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24个城市曾开通68列
中国社区民警提示(2005)rn为了您的安全,社区民警向您提出以下防范建议:rn①外出和睡觉前,请关好煤气阀门和水龙头,以防发生意外.
选用15份我国不同生态区的普通小麦品种(系)及9份不同国家的斯卑尔脱小麦品种 (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小麦种间、品种(系)间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探讨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
萧乾曾说:“我的副业是沟通土洋。”他把翻译看作副业,写作才是他的正业。实际上,他毕生在翻译方面做出的成绩绝不亚于创作。萧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达67年(1931~1998)之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