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检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浏览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且精读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告诉老师,学得怎样?
  生:(很自信地)学得很好。
  师:真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相信自己做得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点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有了自信心,不敢做的事敢做了,做不好的事做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如何养成?就要靠平时多多训练,多多培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读的,自己上来吧。
  (三位学生抢着跑上了讲台)
  师:由于自信,这三位同学抢占了先机。谁读到什么地方,你们自己分配一下吧。分好了就开始读。
  (三位同学相互协商,分配好自己读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后,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三位学生自主上台,读两个自然段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师:课文读得确实不错。是的,石榴树的新枝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长出了,火红的花儿开出了,很美,也很喜气!不过,如果你再接着往下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点评]优美的点睛之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我该怎么读呢?就这么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理解的情况)
  [点评]学习要求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操作。
  师:读好了吗?读懂了吗?
  生:(自信地回答)读好了!读懂了!
  师:对呀!学习中就要这么自信。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时间,你们会争取读得更好吗?
  生:会!
  师:这就叫精益求精。难能可贵呀!这次读书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可以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待会儿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自己上台来按电脑按键,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你喜欢读第几句按一下相应键就可以了。
  (学生按键盘上相应数字键,屏幕上就会出现第几句话。学生读的句子顺序不论)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按电脑键盘,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尊重了学生。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三句)
  师:小作者看得多仔细,交代得多清楚。(教师引读这一句)
  师:想看看这个变化过程吗?(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加上这句话的朗读配音)看清了石榴的颜色变化了吗?
  生:看清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不加朗读配音)
  (生看着投影,介绍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
  [点评]适时的、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课件,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石榴颜色的变化。
  (生齐读第三句)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一句)
  师:同学们,听出什么啦?
  生:小石榴很多。
  师:谁能让这棵树上的小石榴结得更多呢?
  (请一生再读这一句)
  师:“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在“一个个”下加点),经他这么一强调,小石榴果然增加了许多!这就是朗读的魅力!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你还能感受到它的热闹吗?
  生:不能。
  师:对。那么“热闹”(加点)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出示石榴花盛开的画面,并配上《喜洋洋》音乐)
  师:感受到石榴花的热闹了吗?其实课文第2自然段中就有描写石榴花热闹的句子。谁来读?
  (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石榴花盛开的句子)
  [点评]为学生创设一个理解词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都不失是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二句,读得不太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石榴的成长很容易嘛。请你再读读,一定会读好的。
  (生再读第二句话)
  师:这就对了,石榴的成长得有一个过程。
  (生齐读第二句话)
  (学生自主选读第四句)
  师:“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哪个笑得更开心?
  生:“笑破了肚皮”更开心。
  师:其实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儿就强调了这个意思。知道吗?
  生:甚至。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怎样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呢?
  (一生朗读这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五句)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不是石榴,而是——
  生:娃娃。
  生:小孩儿。
  生:宝宝。
  生:小姑娘。
  师:是呀!在小作者的眼里,这满树的石榴,分明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娃娃。它们喜欢热闹,还会咧开嘴——
  生:笑。
  师:甚至笑破了——
  生:肚皮。
  师:它们还有什么地方像娃娃?
  生:急切。
  生:扒开。
  生:张望。
  生:报告。
  师:经这么一写呀,这满树的石榴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笑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五句,找找这种感觉。
  [点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不应直白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反复朗读,巧妙引导,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这一教学环节正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石榴经过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现在已经成熟了,红黄相衬的皮长出了,晶莹透亮的子儿露出了。你们一定想尝了吧?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出示第4自然段)请大家轻声读读这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小作者和石榴零距离接触以后,看到的是什么?品出的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填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_____,______,______。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读了之后,谁愿意来填一填?(生口头填空)
  师:(相机板书:玛瑙 紧偎 红 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酸的 甜津津 清爽无比)
  师:(再出示第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再读、再体会。
  (生齐读)
  师:小作者看得非常清楚,品得也很真切,不过,这只是他的感受呀。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石榴,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石榴圆圆的,像______,它的外皮______,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
  [点评]学生通过自己亲眼看,亲手摸,亲口尝,所得到的体验一定是独特的,所说出的话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石榴圆圆的,像个小皮球,它的外皮黄中带红,剥开外皮,只见珍珠般的子儿一个个挤在一起。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酸的、甜甜的,顿时感到清爽了许多。
  生:石榴圆圆的,像爸爸紧握的拳头,它的外皮红红的,剥开外皮,只见银珠般的子儿一个挨着一个。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哇,凉丝丝的,顿时感到舒服极了。
  师:刚才读的是课文中的话,现在说的是自己的话。写作,其实就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想说的话。
  [点评]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学生一个学习的例子。这一环节由照原文填空,到通过板书理清介绍石榴的顺序,再到通过学生自己看、摸、尝后填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为下面“说水果”作了铺垫,提供了范例。
  师:同学们,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让我们流连忘返;红黄相衬的石榴果,让我们爱不释手;晶莹透亮的石榴子,让我们垂涎欲滴。其实,在我们这块美丽而富饶的中华园里,还有许多名声远播的美味水果,岭南的荔枝、烟台的苹果、海南的椰子、吐鲁番的葡萄,等等。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准备一种水果,现在请拿出来吧。
  (生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请大家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生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水果介绍给大家?
  (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师生相机评议)
  
  四、布置作业
  
  师:请你把喜爱的水果画下来,并为它配一段解说词。
  [总评]唐老师的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是一节适合学生成长的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复习回顾,让学生自信地回答;检查朗读,让学生自信地上台;介绍水果,让学生自信地去说,等等,无一不在留意着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本节课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节课,教者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无论是复习巩固让学生自主上台读课文,还是学习新课中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键盘,读感兴趣的句子,及学生亲口品尝水果,说独特感受等诸多环节,都充分体现着尊重学生,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 教育的和谐性得以呈现。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和谐的教育教学应该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本节课教者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并在每一个环节都着力落实这一思想,自始至终都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历程,这又呈现了和谐的教学过程。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唐老师的课堂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关注学生成长的课堂,学生成长离不开自信、自主,也离不开和谐的教育环境。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学生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一、追求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 丰厚底蕴,提高教师素养。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积累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
期刊
构建一个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课堂,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和学生,而处于导演地位的教师无疑是构建精彩课堂的原动力。    一、精心预设,构筑精彩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其对策,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教学《推敲》这篇课文时,教者本来是这样设计的: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以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预设,水平好的同学能抓住故事的梗概感受到贾岛做学问
期刊
师:井老师前几天一直忙,没来得及看报纸,今天得空翻了翻前几天的报纸,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神秘来客是谁?》,我立刻来了兴趣,想看看这神秘来客究竟是谁。哈哈,原来是他!  (生发出惊叹,小声嘀咕)  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  师:那你们可要把耳朵竖好,仔细听哦!(板书:听)  师:报道是这样的:12月24日晚十二时,在南京上空发现了这样一位神秘来客:“他坐着四头驯鹿拉的雪撬,
期刊
虽说学贵有疑,但是怎样疑,是个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练就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促进学生提问    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往往感到茫然,究其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学生的害羞心理,缺少提问的信心。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提问。  1 激趣提问。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廉颇与
期刊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反映在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效果低下,在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是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话题。  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已倡导“导而弗牵”,然而过去语文教学中的流弊恰是一个“牵”字。其通常的表现是:老师通过钻研教材,先精心编拟教案
期刊
课堂是动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随堂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些教学细节中,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我们教师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机智。  在上《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们研读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然后品读该句。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怎样将学生的目光引回到我的问题上来呢?我仔细一听,临时设计问题:青蛙
期刊
回顾我们的习作批改,大致是这样的:翻开一篇习作,教师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至帮助润色、补充内容,然后绞尽脑汁写上眉批和总批。批阅数篇下来,评语往往是诸多雷同。这样的批改不仅耗费教师大量脑力与体力,而且批改完全班学生习作需要漫长的时间,以致于评讲时学生对自己写了些什么已经淡忘了许多,教师也因时过境迁只能泛泛而谈。此时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一般只看等第,很少
期刊
每一学期教习作,我都习惯预先揣摩一下习作内容,然后调整习作顺序,甚至更换习作内容。这一次,我把《习作2》安排的修改习作的训练,提前到了《习作1》的时间上,我觉得,本学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就有“自主修改作文”这样重要的一条,不如就在学期的开始,渗透且强化这个必须贯彻始终的概念与做法。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习作2》的内容和时间,都发生了情有可原的变化。  批改“
期刊
习作教学中,我常常思考学生进入三年级,如何让他们轻轻松松步上习作的坦途?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积累。    一、积累素材——自由地读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学生只有吸收贮存得多,才能自由地表达。因此,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读好用好语文课本。每读一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粒粟。例如,学生在学完了课文《拉萨的天空》后,当写“秋姑
期刊
陶行知的写作教学思想倡导“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如何让学生回归生活、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来进行轻松习作呢?笔者认为要重点抓住以下三点:    一、生活状态的真实,习作要呼唤真情的回归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撷取生活中一朵朵真实而又精彩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记得去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场大雪给南方的学生带来了久违的快乐,带来了无比的甜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赏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