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效率,也关系到事业单位自身的长期发展,新预算法的颁布与施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全面性、科学性、法制性,对于事业单位解决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新预算法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也使得事业单位必须要面对新的环境,尤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以往相对被动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同时新预算法的一系列新规定也要求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已显现出很大的必要性。
一、新预算法视角下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加强预算的公开化
财务预算公开是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财务预算公开的加强能够更好的保障群众对事业单位财政运行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避免事业单位财务混乱或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前期预算控制的效力,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对预算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性管理
新预算法对于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都要求列入到预算项目当中,提高了预算口径的覆盖范围,避免了预算外收支情况所带来的管理风险,这要求事业单位要扩大财务预算的范围,同时还能够督促事业单位改进财务预算工作方法,以提升预算的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管理及工作效率。
(三)突出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加强绩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审核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新预算法要求由人民代表大会来对预算进行审定,并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这就从法律层面上突出了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同时要加强绩效管理制度,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小组、制定审核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应的项目进行充分细化,并结合预算审查制度的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化预算审核的效力,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上存在不足,没有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缺乏有力的指导,加之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整体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缺乏效力。此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无论是内部的全员监督,还是外部相关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管,都相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财政资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部分资金流失后难以实现对资金流向的跟踪与追回,也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加大。
(二)预算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是对预算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严格,相关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方面的随意性较大不足,且实际支出与项目申报时的支出有时不相符,使得申报的支出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影响了预算单位监督的严肃性。其次是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一般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研究时,往往准备不够充分,而且项目列支不够明确,造成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随意调节,支出与预算出现偏差。最后是报表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反映在支出数字不全面与表报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从而使得监管部门无法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绩效管理的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首先表现在绩效管理理念不强,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要求不够重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瓶颈。再有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环节上较为薄弱,一般的评价体系及审核体系都还不够完善,而且也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难以推动绩效工作的开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应加快对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应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全方位细化与完善,针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在监督制度体系方面,应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结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实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模式,并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及相应收支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针对已发生财务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严格的责任追溯,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损失,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实现预算的公开化,让其接受社会的监督,要确立财政信息公开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并且要落实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能,在确保立法完善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制度的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财务管理结果的价值发挥要通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来实现,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培养对财务管理结果的运用意识,注重对财务管理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的分析,通过财务管理结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自身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财政支付一体化的系统中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提升财政支付平台系统的专业化管理。
(三)提高及改进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要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林杏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5(15).
[2]李新良.刍议现代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J].商,2015(48).
[3]范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2011(06).
[4]李霞,魏晓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5).
【关键词】新预算法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也使得事业单位必须要面对新的环境,尤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以往相对被动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同时新预算法的一系列新规定也要求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已显现出很大的必要性。
一、新预算法视角下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加强预算的公开化
财务预算公开是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财务预算公开的加强能够更好的保障群众对事业单位财政运行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避免事业单位财务混乱或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前期预算控制的效力,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对预算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性管理
新预算法对于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都要求列入到预算项目当中,提高了预算口径的覆盖范围,避免了预算外收支情况所带来的管理风险,这要求事业单位要扩大财务预算的范围,同时还能够督促事业单位改进财务预算工作方法,以提升预算的申报、执行、效果的全面管理及工作效率。
(三)突出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加强绩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审核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新预算法要求由人民代表大会来对预算进行审定,并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这就从法律层面上突出了预算审核的权威性。同时要加强绩效管理制度,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小组、制定审核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应的项目进行充分细化,并结合预算审查制度的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化预算审核的效力,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上存在不足,没有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缺乏有力的指导,加之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整体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缺乏效力。此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无论是内部的全员监督,还是外部相关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管,都相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财政资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部分资金流失后难以实现对资金流向的跟踪与追回,也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加大。
(二)预算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是对预算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严格,相关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方面的随意性较大不足,且实际支出与项目申报时的支出有时不相符,使得申报的支出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影响了预算单位监督的严肃性。其次是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一般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研究时,往往准备不够充分,而且项目列支不够明确,造成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随意调节,支出与预算出现偏差。最后是报表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反映在支出数字不全面与表报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从而使得监管部门无法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绩效管理的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首先表现在绩效管理理念不强,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要求不够重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瓶颈。再有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环节上较为薄弱,一般的评价体系及审核体系都还不够完善,而且也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难以推动绩效工作的开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应加快对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应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全方位细化与完善,针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在监督制度体系方面,应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结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实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模式,并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及相应收支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针对已发生财务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严格的责任追溯,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损失,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实现预算的公开化,让其接受社会的监督,要确立财政信息公开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并且要落实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能,在确保立法完善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制度的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财务管理结果的价值发挥要通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来实现,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培养对财务管理结果的运用意识,注重对财务管理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的分析,通过财务管理结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自身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财政支付一体化的系统中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提升财政支付平台系统的专业化管理。
(三)提高及改进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要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林杏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5(15).
[2]李新良.刍议现代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J].商,2015(48).
[3]范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2011(06).
[4]李霞,魏晓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