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海而灵秀,因史而厚重的广东虎门镇,近年来因服装业的繁荣而名扬海内外。虎门隶属东莞市,而东莞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拥有电子、家具、灯饰、皮革等庞大的产业集群。许多人都知道,亚洲人喝的瑞士雀巢咖啡全部产自东莞,全世界有几千万只台湾东聚牌鼠标是在东莞生产的;但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全国平均每十个人中,每年差不多就一人拥有一件虎门生产的服装。寸金之地的虎门,仅具有相当规模的服装企业就达1000多家,还有近百家织布、定型、漂染等配套工厂,全镇服装业国内外年销售额超过110亿元。虎门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规模的迅速扩大,更在于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有关专家考察虎门后指出,产业经济升级是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市场与产业互壮声势
有产业必有市场,特别是服装这样的消费品,没有大市场作依托,产业就无法扩张。或者说,市场就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镇级建制的虎门,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竟有50万。南北商贾云集虎门,形成巨大的物流和信息流。庞大的市场向四面八方辐射,对虎门的服装产业形成持续的强劲拉动。虎门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服装集散地。
虎门产业经济的形成,是从小额贸易开始的。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虎门有人运稻草到香港去卖,再从香港带回少量服装及几块香皂、三两双袜子、十来把雨伞摆地摊,从而逐渐形成“洋货街”。此后,陆续有境外服装企业到虎门开办工厂,虎门勇敢地承接了香港及东南亚产业转移的第一波。虎门镇政府因势利导,在发展服装产业的同时,把培育服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使得虎门服装产业一开始就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政府与个体管理委员会投入7000万巨资建起的富民商业大厦,占地13000多平方米,来自全国各地1300多家厂商密密麻麻地占满了五层大楼,开张当年销售额就达12亿多元,一举获得全国第一时装批发商称号。镇内一平方公里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商铺达8600多家,内有富民商业大厦、黄河时装城、富民布料大市场等颇具规模的时装批发商家20个。由于政府强力打造,市场的品牌效应得到了极大提升。提起虎门,人们都知道是产服装的地方。提起富民,人们知道那是批发服装的商场。提起黄河,人们知道那是高档服装商场。虎门服装市场成了大品牌。
服装市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服装业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与市场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更具竞争力。国际上最新的服装潮流,虎门都能跟上。有专家认为,对巴黎时装潮流变化,东京市场反应周期是15天;对东京时装潮流变化,香港反应周期是10天左右,而香港服装虎门市场的反应只需5天。
服装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当地其他专业市场的繁荣。虎门除了拥有庞大的服装专业市场,还拥有农副产品、布匹、皮具、图书文具、鞋业、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32个,每天人流如织,货畅其流。以专业市场为主题的虎门第三产业已占产业总比重中47%,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虎门服装业带动了虎门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交通运输、金融业大发展。今日虎门,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数码港”。每年到虎门来旅游购物的达150万人次;虎门白天每分钟有10部客车进出,一个镇竟拥有两家五星级酒店,处处是一派繁荣景象。虎门正在筹建华南一流的大型物流中心——富民物流中心。这个中心位于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虎门出入口和虎门港口,第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和设施包括一座楼高23层、内含小商品城、皮具城、玩具城及13.5万平方米写字楼的国际商贸城,4.5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两万平方米的水果批发市场,可容250家托运公司的4万平方米的托运中心,20万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还有一个大型计算机管理中心及一系列现代化相关设施。镇委书记钟淦泉说,建设物流中心,是为了引入新的业态竞争,这是虎门服装发展的方向。
品牌铸造产业灵魂
产业集群经济要真正发展,最终必须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必定没有长远的生命力。服装业作为虎门的龙头产业,前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作为中国服装名城,还缺少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虎门政府调整战略,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以保证服装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保持强劲势头。在1997年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虎门推出了“以纯”、“夏雪儿”、“松鹰”、“宝扑”等7大品牌。目前,虎门已有4000多个服装商标,知名服装品牌由过去的7个壮大到29个。镇长卢少雄代表镇政府表示,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厂商,政府将出资100万元给予奖励。短短几年时间,以松鹰、狐仙、灰鼠、利来、索莎、以纯、爱弥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厂商已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达400多个。虎门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把自己的品牌做成“国际牌”了。由无品牌到有品牌,再到创名牌,实现质的飞跃。只有30几岁的郭东林创立了“以纯”休闲服装品牌,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在北京金街王府井开了专卖店;“名积”休闲装、牛仔服销售网遍及成都、北京、济南大中城市。“锦之哥”销售网覆盖福建、北京、湖南、四川等地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索莎”的老板李玉英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她靠给香港牌子做总代理起家,去年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索莎”并在第六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一炮走红,现在“索莎”高级女装走俏大江南北。张桂芳创立的“漂亮物语”品牌,走高档路线,打出了青春休闲品牌“伊莎艾伦”,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为了打造服装品牌,虎门特别注重产业衔接。虎门不仅有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还拥有配套齐全的面辅料大市场。富民、花城、兴裕、财富及香江五大布料市场(商场),吸引了发达面料地区和港澳台的布料商进场经营。镇委书记钟淦泉前不久率团赴法国PV面料展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在PV展上,欧洲的面料商认为我们只是来看热闹的,对来自中国内地的客商表现冷淡。其实也难怪,反观虎门服装业,与欧洲服装的差距就在面料上,虎门服装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关键在面料。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虎门)服装交易会,虎门富民布料大市场精品面料展贸中心推出新概念大型活动,暨2003/2004秋冬中国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实现了中国最大面料基地与中国最大时装基地对接。
文化提升产业境界
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认为,做一件实事,只要下定决心,要做起来不是很难。但要不断地完美并有创意,那就不容易。正如服装对于人们生活而言,从单纯的御寒功能到加入民族文化元素到成为生活艺术,成为财富和品位的象征,就需要服饰文化有新的突破。服装业的营运,不仅是劳动力的营运、技术的营运、资本的营运,而且是文化的营运,这也是虎门要走的道路,也是虎门服装所期待的最高境界。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虎门时装的设计,以天空、大地、海洋结合南方的绿树、鲜花和佳果为灵感,艳丽潇酒,具有浓郁的南方气息。设计追求人的气质、活力和风度。虎门服装兼收并蓄,汲取各派所长、大胆创新、与欧美、港、澳、台流行款式相互交融,又具有明显的南派特色。为了倡导服饰文化,虎门斥巨资建成了威远服装专业学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虎门杯国际青年(女装)设计大赛”;与广东省服装协会联合,两年举办一届“‘虎门杯’广东省十佳设计师评选”活动。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体现了广泛的兼容性。虎门有不少香港及境外的企业,国际上大品牌与虎门合作的也比较多。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圣罗兰”、“花花公子”、“华伦天奴”就与虎门企业合作了很多年。很多国际大品牌进驻虎门服装市场经营。如“老人头”、“梦特娇”、“金利来”、“苹果”、“圣罗兰”、“花花公子”、“华伦天奴”等。每年的国际虎门服装交易会主会场,都设立“香港时装城”、专营高档港澳台流行时装;“连卡佛”、“金百利”、“新浪潮”、“新百汇”等时装商场里,世界流行时装争奇斗艳;知名品牌的专卖店、特约专卖、总代理、特约代理纷纷开张,虎门可谓海纳百川。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还表现为务实,不尚空谈。例如每年一届的“服交会”,最大特点就是重交易而轻形式。当地官员说,虎门服交会不是为了弄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过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合作的平台,使之逐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每届交易额都超过10亿元,世界各地的客商在虎门服交会均可淘到金子,这是虎门服交会长盛不衰的原因。再比如,到过富民商业大厦的人,无不为大厦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而称奇。其独特之处在于大厦内部通道是落差为100:2的无阶梯斜坡旋转式通道。客人可以拖着装载物品的手拉车轻松悠然的从一楼上到五楼。设计者说,大厦不仅要壮观,更要实用。细微之外,尽显务实之风。
市场与产业互壮声势
有产业必有市场,特别是服装这样的消费品,没有大市场作依托,产业就无法扩张。或者说,市场就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镇级建制的虎门,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竟有50万。南北商贾云集虎门,形成巨大的物流和信息流。庞大的市场向四面八方辐射,对虎门的服装产业形成持续的强劲拉动。虎门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服装集散地。
虎门产业经济的形成,是从小额贸易开始的。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虎门有人运稻草到香港去卖,再从香港带回少量服装及几块香皂、三两双袜子、十来把雨伞摆地摊,从而逐渐形成“洋货街”。此后,陆续有境外服装企业到虎门开办工厂,虎门勇敢地承接了香港及东南亚产业转移的第一波。虎门镇政府因势利导,在发展服装产业的同时,把培育服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使得虎门服装产业一开始就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政府与个体管理委员会投入7000万巨资建起的富民商业大厦,占地13000多平方米,来自全国各地1300多家厂商密密麻麻地占满了五层大楼,开张当年销售额就达12亿多元,一举获得全国第一时装批发商称号。镇内一平方公里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商铺达8600多家,内有富民商业大厦、黄河时装城、富民布料大市场等颇具规模的时装批发商家20个。由于政府强力打造,市场的品牌效应得到了极大提升。提起虎门,人们都知道是产服装的地方。提起富民,人们知道那是批发服装的商场。提起黄河,人们知道那是高档服装商场。虎门服装市场成了大品牌。
服装市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服装业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与市场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更具竞争力。国际上最新的服装潮流,虎门都能跟上。有专家认为,对巴黎时装潮流变化,东京市场反应周期是15天;对东京时装潮流变化,香港反应周期是10天左右,而香港服装虎门市场的反应只需5天。
服装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当地其他专业市场的繁荣。虎门除了拥有庞大的服装专业市场,还拥有农副产品、布匹、皮具、图书文具、鞋业、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32个,每天人流如织,货畅其流。以专业市场为主题的虎门第三产业已占产业总比重中47%,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虎门服装业带动了虎门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交通运输、金融业大发展。今日虎门,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数码港”。每年到虎门来旅游购物的达150万人次;虎门白天每分钟有10部客车进出,一个镇竟拥有两家五星级酒店,处处是一派繁荣景象。虎门正在筹建华南一流的大型物流中心——富民物流中心。这个中心位于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虎门出入口和虎门港口,第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和设施包括一座楼高23层、内含小商品城、皮具城、玩具城及13.5万平方米写字楼的国际商贸城,4.5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两万平方米的水果批发市场,可容250家托运公司的4万平方米的托运中心,20万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还有一个大型计算机管理中心及一系列现代化相关设施。镇委书记钟淦泉说,建设物流中心,是为了引入新的业态竞争,这是虎门服装发展的方向。
品牌铸造产业灵魂
产业集群经济要真正发展,最终必须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必定没有长远的生命力。服装业作为虎门的龙头产业,前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作为中国服装名城,还缺少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虎门政府调整战略,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以保证服装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保持强劲势头。在1997年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虎门推出了“以纯”、“夏雪儿”、“松鹰”、“宝扑”等7大品牌。目前,虎门已有4000多个服装商标,知名服装品牌由过去的7个壮大到29个。镇长卢少雄代表镇政府表示,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厂商,政府将出资100万元给予奖励。短短几年时间,以松鹰、狐仙、灰鼠、利来、索莎、以纯、爱弥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厂商已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达400多个。虎门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把自己的品牌做成“国际牌”了。由无品牌到有品牌,再到创名牌,实现质的飞跃。只有30几岁的郭东林创立了“以纯”休闲服装品牌,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在北京金街王府井开了专卖店;“名积”休闲装、牛仔服销售网遍及成都、北京、济南大中城市。“锦之哥”销售网覆盖福建、北京、湖南、四川等地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索莎”的老板李玉英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她靠给香港牌子做总代理起家,去年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索莎”并在第六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一炮走红,现在“索莎”高级女装走俏大江南北。张桂芳创立的“漂亮物语”品牌,走高档路线,打出了青春休闲品牌“伊莎艾伦”,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为了打造服装品牌,虎门特别注重产业衔接。虎门不仅有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还拥有配套齐全的面辅料大市场。富民、花城、兴裕、财富及香江五大布料市场(商场),吸引了发达面料地区和港澳台的布料商进场经营。镇委书记钟淦泉前不久率团赴法国PV面料展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在PV展上,欧洲的面料商认为我们只是来看热闹的,对来自中国内地的客商表现冷淡。其实也难怪,反观虎门服装业,与欧洲服装的差距就在面料上,虎门服装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关键在面料。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虎门)服装交易会,虎门富民布料大市场精品面料展贸中心推出新概念大型活动,暨2003/2004秋冬中国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实现了中国最大面料基地与中国最大时装基地对接。
文化提升产业境界
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认为,做一件实事,只要下定决心,要做起来不是很难。但要不断地完美并有创意,那就不容易。正如服装对于人们生活而言,从单纯的御寒功能到加入民族文化元素到成为生活艺术,成为财富和品位的象征,就需要服饰文化有新的突破。服装业的营运,不仅是劳动力的营运、技术的营运、资本的营运,而且是文化的营运,这也是虎门要走的道路,也是虎门服装所期待的最高境界。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虎门时装的设计,以天空、大地、海洋结合南方的绿树、鲜花和佳果为灵感,艳丽潇酒,具有浓郁的南方气息。设计追求人的气质、活力和风度。虎门服装兼收并蓄,汲取各派所长、大胆创新、与欧美、港、澳、台流行款式相互交融,又具有明显的南派特色。为了倡导服饰文化,虎门斥巨资建成了威远服装专业学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虎门杯国际青年(女装)设计大赛”;与广东省服装协会联合,两年举办一届“‘虎门杯’广东省十佳设计师评选”活动。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体现了广泛的兼容性。虎门有不少香港及境外的企业,国际上大品牌与虎门合作的也比较多。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圣罗兰”、“花花公子”、“华伦天奴”就与虎门企业合作了很多年。很多国际大品牌进驻虎门服装市场经营。如“老人头”、“梦特娇”、“金利来”、“苹果”、“圣罗兰”、“花花公子”、“华伦天奴”等。每年的国际虎门服装交易会主会场,都设立“香港时装城”、专营高档港澳台流行时装;“连卡佛”、“金百利”、“新浪潮”、“新百汇”等时装商场里,世界流行时装争奇斗艳;知名品牌的专卖店、特约专卖、总代理、特约代理纷纷开张,虎门可谓海纳百川。
虎门的服装业文化,还表现为务实,不尚空谈。例如每年一届的“服交会”,最大特点就是重交易而轻形式。当地官员说,虎门服交会不是为了弄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过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合作的平台,使之逐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每届交易额都超过10亿元,世界各地的客商在虎门服交会均可淘到金子,这是虎门服交会长盛不衰的原因。再比如,到过富民商业大厦的人,无不为大厦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而称奇。其独特之处在于大厦内部通道是落差为100:2的无阶梯斜坡旋转式通道。客人可以拖着装载物品的手拉车轻松悠然的从一楼上到五楼。设计者说,大厦不仅要壮观,更要实用。细微之外,尽显务实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