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水彩是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而中國水墨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二者在作画媒介上都是用水,因而具有相似的画面效果,但由于西方水彩与中国水墨分别扎根于不同的文化根基中,也就是所依赖的哲学思想的不同,所以导致绘画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不同。本文从比较水彩、水墨的发展历史,水彩、水墨表现形式的差异性、表现语言的异同来分析,并以中国水彩画家丁寺钟、柳毅、王涌等人举例说明中国水墨对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影响,从而将中国水墨元素融入西方水彩画中,使西方水彩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水彩画。
关键词:西方水彩;中国水墨;比较
1.探寻水彩画与水墨画的历史
1.1简述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水彩画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起始于丢勒,发展于伦勃朗,而十六世纪以后,水彩画又在英国土壤中以“地形画”和英国水彩画的形式发展起来。十九世纪的英国水彩画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画家,透纳、格尔丁、波宁顿、康斯泰布尔等,他们或开创水彩画的新纪元,或为水彩画进一步创新表现方式,或革新色彩,使英国水彩画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繁盛。
最开始由传教士把水彩画带入中国时,这是中国最早开始接触水彩画,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彩画并未在中国得到发展,直到1840年后水彩画才开始在中国真正传播起来,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创建图画手工科,这是中国高校设立的第一个艺术系科,新美术教育由此起航,在此培养了许多水彩画理论与技法的师资,如吕凤子、吴溉亭、汪采白等人,这些学成毕业后的学生以全国范围的教学广泛地传播了水彩画,除了专业美术院校还有李叔同、李铁夫等留学生将海外学习水彩的经验带回国,为国人传授水彩绘画相关知识,为水彩在中国扎根做了很大的努力。
1.2简述水墨画的发展历程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其历史要比水彩画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 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其中,宗炳和梁元帝为有名的水墨画评论家。 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以其笔墨抒情大放异彩。清代又有石涛、八大山人将苍凉桀骜之情融于画中。到了20世纪,更有齐白石将传统水墨引入现代艺术领域,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2.比较水墨画与水彩画之间的异同
2.1从对“水”的运用来比较
西方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天然的契合之处就是都以水作为绘画的媒介,水彩画家以水为元素,以彩为源,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得画面呈现润泽、透明、淋漓流畅的特点。而中国的水墨画在以水作为媒介的同时,还赋予了水独特的情趣,认为“水”是运用来解释生命和自然的一种载体。因此,水的这种艺术特性很容易同水墨画所追求的气韵相生结合在一起。水彩画和水墨画因为用水方面的融合,使得两者之间能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营造出一种与延伸生命,融合自然的精神。
2.2文化背景的比较
从西方文化和美术传统上看,西方的水彩画由于受到西方人理性观念的影响,西方水彩画侧重于写实,追求画面物体的逼真效果,讲究光线的明暗、色度、比例、色性等法则。而中国水墨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中国水墨画侧重于写意,不追求物体的逼真效果,而是追求“传神”,讲究神韵、写意、灵动的画面效果。
3.中国水墨画对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中国绘画与西方的绘画效果不同,中国的绘画中更加注重意境、注重神、注重韵,而不是形,中国绘画中常常强调以形写神,这对于水彩绘画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例如著名的水彩画艺术家丁寺钟的绘画作品《丁村月明》(图1),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丁寺钟通过山、云、房子、意象对比,以及运用湿画法一气呵成,营造具有韵的意境美,通过运用现代化构图语言形式,结合我国水墨风景画的绘画韵的特点,抛弃光线与体积的描绘,巧妙通过山、房子、云的空间布局,完美的展示其绘画技巧,在没有追求形的基础之上直接追求韵,使画面具有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4.结语
中国绘画与西方的绘画效果不同,中国的绘画中更加注重意境、注重神、注重韵,而不是形,中国绘画中常常强调以形写神,这对于水彩绘画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水彩、水墨的发展历史,水彩、水墨表现形式的差异性、表现语言的异同来分析,并以中国水彩画家丁寺钟、柳毅、王涌等人举例说明中国水墨对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影响,从而将中国水墨元素融入西方水彩画中,使西方水彩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水彩画。
参考文献:
[1]柴建强.试论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新与融合[J].名作欣赏, 2020, 000(005):P.179-180.
[2]周展. 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与水彩人物画求同存异之探究[D].
[3]聂世忠. 水彩的水墨介入情怀[J]. 中国文艺家, 2017, 000(008):P.8-8.
[4]冯菡子. 谈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的关系[J]. 美术, 2016, 000(007):146-147.
作者简介:王天圆(1995.10.30—),女,汉族,籍贯:安徽滁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水彩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关键词:西方水彩;中国水墨;比较
1.探寻水彩画与水墨画的历史
1.1简述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水彩画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起始于丢勒,发展于伦勃朗,而十六世纪以后,水彩画又在英国土壤中以“地形画”和英国水彩画的形式发展起来。十九世纪的英国水彩画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画家,透纳、格尔丁、波宁顿、康斯泰布尔等,他们或开创水彩画的新纪元,或为水彩画进一步创新表现方式,或革新色彩,使英国水彩画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繁盛。
最开始由传教士把水彩画带入中国时,这是中国最早开始接触水彩画,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彩画并未在中国得到发展,直到1840年后水彩画才开始在中国真正传播起来,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创建图画手工科,这是中国高校设立的第一个艺术系科,新美术教育由此起航,在此培养了许多水彩画理论与技法的师资,如吕凤子、吴溉亭、汪采白等人,这些学成毕业后的学生以全国范围的教学广泛地传播了水彩画,除了专业美术院校还有李叔同、李铁夫等留学生将海外学习水彩的经验带回国,为国人传授水彩绘画相关知识,为水彩在中国扎根做了很大的努力。
1.2简述水墨画的发展历程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其历史要比水彩画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 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其中,宗炳和梁元帝为有名的水墨画评论家。 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以其笔墨抒情大放异彩。清代又有石涛、八大山人将苍凉桀骜之情融于画中。到了20世纪,更有齐白石将传统水墨引入现代艺术领域,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2.比较水墨画与水彩画之间的异同
2.1从对“水”的运用来比较
西方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天然的契合之处就是都以水作为绘画的媒介,水彩画家以水为元素,以彩为源,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得画面呈现润泽、透明、淋漓流畅的特点。而中国的水墨画在以水作为媒介的同时,还赋予了水独特的情趣,认为“水”是运用来解释生命和自然的一种载体。因此,水的这种艺术特性很容易同水墨画所追求的气韵相生结合在一起。水彩画和水墨画因为用水方面的融合,使得两者之间能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营造出一种与延伸生命,融合自然的精神。
2.2文化背景的比较
从西方文化和美术传统上看,西方的水彩画由于受到西方人理性观念的影响,西方水彩画侧重于写实,追求画面物体的逼真效果,讲究光线的明暗、色度、比例、色性等法则。而中国水墨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中国水墨画侧重于写意,不追求物体的逼真效果,而是追求“传神”,讲究神韵、写意、灵动的画面效果。
3.中国水墨画对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中国绘画与西方的绘画效果不同,中国的绘画中更加注重意境、注重神、注重韵,而不是形,中国绘画中常常强调以形写神,这对于水彩绘画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例如著名的水彩画艺术家丁寺钟的绘画作品《丁村月明》(图1),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丁寺钟通过山、云、房子、意象对比,以及运用湿画法一气呵成,营造具有韵的意境美,通过运用现代化构图语言形式,结合我国水墨风景画的绘画韵的特点,抛弃光线与体积的描绘,巧妙通过山、房子、云的空间布局,完美的展示其绘画技巧,在没有追求形的基础之上直接追求韵,使画面具有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4.结语
中国绘画与西方的绘画效果不同,中国的绘画中更加注重意境、注重神、注重韵,而不是形,中国绘画中常常强调以形写神,这对于水彩绘画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水彩、水墨的发展历史,水彩、水墨表现形式的差异性、表现语言的异同来分析,并以中国水彩画家丁寺钟、柳毅、王涌等人举例说明中国水墨对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影响,从而将中国水墨元素融入西方水彩画中,使西方水彩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水彩画。
参考文献:
[1]柴建强.试论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新与融合[J].名作欣赏, 2020, 000(005):P.179-180.
[2]周展. 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与水彩人物画求同存异之探究[D].
[3]聂世忠. 水彩的水墨介入情怀[J]. 中国文艺家, 2017, 000(008):P.8-8.
[4]冯菡子. 谈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的关系[J]. 美术, 2016, 000(007):146-147.
作者简介:王天圆(1995.10.30—),女,汉族,籍贯:安徽滁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水彩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