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得起”,是因为知道大人无条件爱他们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四岁半开始,常常自己套上轮滑鞋,在沙发、茶几、电视柜周围试着一点点练起轮滑来。让我吃惊的是,没过多久已经看见她踩着轮滑鞋,熟练穿梭于各个屋子之间。
  作为一个从小体育成绩垫底的妈妈,看到这一幕,激动全部写在脸上:“天哪!你也太棒了吧?没人帮忙,你全靠自己学会耶!”以及,“老公,快来看闺女滑得多好!你肯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对于诸如此类我夸奖女儿的夸张表现,老公大部分时候都会配合,但次数多了他也忍不住提醒我:“有时候你夸闺女太过头,不一定对她好。”
  虽然每一次他提醒的当下,我不一定会虚心领教,但我明白他的意思,也会有些思考。他的提醒能在我心里发酵的重要原因,是我自己的童年经历。
  从小,在各种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比赛中输掉后得到了什么待遇,我已记不清了,但在我们那代人最重要的比赛——考试中,因为我考第一,爸爸那张英俊的脸上绽放的笑容,至今仍可以随时浮现在我眼前。
  按说,这应该是会勾起幸福感受的回忆,但多年来我每次想起它,心里只有痛。因为对我来说,这个笑容意味着:当我赢得比赛或表现出众时,我就是天堂里的公主,否则我将面对的,多半是被忽略或被批评否定。
  简单说,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长久下来让我养成一个习惯:对“第一”或“赢”有着恐慌性的执着,或者它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输不起”。
  我很担心会在女儿身上复制这种可怕的感受和经历。“只能赢”“输不起”不仅意味着身心疲惫,而且对赢的过分渴望和对输的过度恐惧,会阻拦我们尝试很多必要的探索和努力。
  看上去,当女儿在比赛中输掉或表现不如别人好时,我都能给予恰当应对和安慰:“宝贝,没关系,你努力过就行了。”或者“她擅长羽毛球,你擅长轮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你不用样样都好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一点不在乎她输?女儿是否会从她赢时,我亢奋的态度里,捕捉到一些更加真实的信息——
  妈妈是在意输赢,在意我表现好不好的!
  有时候赢比输,更能真实反应我们对输赢的态度。
  输了,我们习惯性隐藏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赢了,则毫无顾忌地表达由衷的开心。输和赢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但无论从哪一面,我们都可以看到钱币。
  那我要不要试试在孩子表现出色时,压着点自己的兴奋?可孩子天生敏锐,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把对输赢的态度完全隐藏起来。
  我始终觉得,只有自己一点点、从根本上校正对孩子输赢(甚至对自己输赢)的态度,才可能养育出一个真正赢得有风度、输得有气量的孩子。
  这样的改变,不是咬咬牙、下个决心就能瞬间完成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浸泡在“竞争”“争第一”的观念中的人来说,更需要的是,在一件件具体事情的互动中,逐渐累积成长。
  比如女儿画画不如一起长大的亲密小伙伴时,我看到了自己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失落,也看到了一直以来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其中搅起的反应,可允许它们存在的同时,我也要对自己说:“放松点,这不是比赛,与输赢无关,每个孩子都会找到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
  当觉察发生,各种感受、想法都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去容纳它们时,纠结于输赢所带来的骚动也会悄悄平静下来。
  面对孩子赢时也一样,当我尽量撇开对赢的过分执着时,就更容易呈现一种自然地、与女儿雀跃心情呼应的开心状态。
  我们可以击个掌、拥抱一下、甚至来一个互扭屁股的夸张游戏(如果平时就有“高兴了互扭屁股”的约定或习惯,会更好)。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和孩子的开心状态有了准确对接,又通过这个不那么严肃正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输赢的严肃性。
  除了孩子输或赢时我们的回应,更重要的功课在平时相处之中。
  当年爸爸因为我考试成绩好而开心,本身并不是多大的问题,让它成为问题的是:我考第一时他的和颜悦色、肯定赞赏,与其它时候他对我的严厉、否定和忽视,形成太过强烈的对比。
  孩子天性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注。如果只有表现好时,才能得到正面关注,那么“只能赢,不能输”就变成唯一的选择。
  相反,当亲子互动是另一种情况: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注、需求的回应、爱的表达,没有特定条件,对孩子的喜欢随时会流露出来……
  比如女儿轮滑滑得好时,我表达开心和骄傲。当她什么也没做,只是坐在小板凳上吃冰激凌时,我也凑过去亲亲她的脸蛋说:“怎么会这么可爱?!”她穿错袜子,我会举起她的脚丫,开心地问:“你怎么知道今年流行小丑袜?”
  甚至当她做错事情,比如打翻牛奶时,我也用放松。不责备的语气、表情告诉她:“没关系的,我们收拾一下就行了。不过下次要小心一点哦”,或者调侃说:“这会儿要是来个小蚂蚁,那它可就走运了!”
  孩子会从我们轻松、玩笑的态度中,感受到:妈妈没有怪我,没有生我的气,只是希望我下次小心一点。
  如果我们可以没有任何特定条件、随时随地、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孩子的喜欢,那么孩子就不会过分在意自己“是不是表现好”“有没有赢”了。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部编一年级上册识字第10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国字框和绞丝旁两个偏旁,会写“中”“五”两个字。2.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
怀第二个宝宝的时候,很多妈妈最担心的往往是怕小的生下来,半夜每俩小时就起来哭哭啼啼,影响大的睡觉。我当时就特紧张,万一小的晚上每俩小时哭一次,又是换尿不湿,又是喂奶,又是拍嗝,这样影响老大睡觉了,怎么办?  于是我做了一个比较冷血的决定,把老二的房间设置在了一个离我们卧室隔着10米远的,一个遥远的房间。而老大继续睡婴儿床,单面栅栏拿下,贴在我们的大床边。  打老二出生后,他就独自睡在那个遥远的卧室
每逢周二下午,资溪县乌石镇畲族民族学校的师生齐聚操场,学生们身穿艳丽的畲族服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操场上开展着丰富多彩的畲族民俗文化活动:一群女孩在国旗下排成两排,在音乐教师的指挥下,唱起了畲族山歌《鸡公上岭尾拖拖》;操场右侧,十几位男孩在畲族民族文化传承人、校外辅导员兰启东的带领下,跳起了畲族独有的揉武术与舞蹈于一体的祭祀舞蹈“招兵舞”;操场左边,还有几位男孩在进行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