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毕业生手机幻听依赖现象调查及相关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了解大学应届毕业生手机依赖①、手机铃声幻听②现象的情况,以及此现象的相关因素特作此调查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名郑州大学应届毕业生关于手机铃声幻听、手机依赖现象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在应届毕业生中手机铃声幻听、依赖现象存在的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手机铃声幻听手机依赖焦虑
  中图分类号:R 51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通讯设备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人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情绪的显著变化。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 ;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成瘾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手机依赖症”。
  如今手机依赖症、手机幻听症已经成为时尚心理疾病频频出现在时尚杂志中,成为时尚白领阶层的流行病。本研究旨在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手机依赖幻听现象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可能相关的因素,如焦虑情绪、性别、手机使用年限等进行相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此现象可能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郑州大学的大四应届毕业生中抽取64名学生作为被试。在64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 20--25岁,平均年龄22.48岁.其中男性为32人,占50.0%,女性为32人,占50.0%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过程中对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③两部分。
  手机依赖情况调查表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每一题均分别给出从不、有时、经常3个答案,按 1—2—3记分。
  
  三、结果
  
  (一)大学应届毕业生是否出现手机依赖、手机幻听现象的结果及相关分析。
  1、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铃声幻听现象。
  在所调查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出现了手机铃声幻听现象,即觉得听到自己的手机来电铃声,而拿出手机时却发现并无来电(包括有时和经常)的被试占48.5% ,其中有时出现手机铃声幻听现象的被试占39.1%,经常出现铃声幻听现象的被试占9.4% 。
  2、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短信幻听现象。
  在所调查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出现了手机短信幻听现象,即觉得听到自己的短信提示音,而实际上并无短信(包括有时和经常)的被试占64.1% ,其中有时出现短信幻听现象的被试占59.4%,经常出现短信幻听现象的被试占4.7% 。
  3、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不由自主看手机现象。
  在所调查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出现了不由自主地总看手机,生怕错过来电或短信的现象(包括有时和经常)的被试占76.6% ,其中有时出现不由自主看手机现象的被试占64.1%,经常出现不由自主看手机现象的被试占12.5%。
  4、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不带手机出门心慌现象。
  在所调查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出现了只要出门没有带手机就觉得心神不宁的现象(包括有时和经常)的被试占79.7% ,其中有时出现出门没带手机就心神不宁现象的被试占62.5%,经常出现此现象的被试占17.2%
  5、大学应届毕业生手机依赖幻听现象相关统计。如表1:
  


  在调查的相关的手机幻听、依赖的四道题中,见表1,其总分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1分,平均分数为7.13分。手机幻听、依赖现象总分等分分布呈正态(S=1.43)。得分≥8分者,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有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手机幻听(即每题的平均分均达到了2分)④,有23人,占36.1%。
  没有任何手机依赖、铃声幻听现象的被试为0人,有一种现象的有9人,占14.%;有两种现象的有19人。占29.7% ;有三种现象的有19人,占29.7%;有四种现象的17人,占26.6% 。
  (二)手机铃声幻听、依赖现象与焦虑、使用年限、性别相关关系分析。
  


  被试的手机使用年限与其出现手机幻听、依赖总分(r=0.263,P<0.05)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被试的性别与其出现手机幻听依赖现象之间均无显著相关。
  
  四、讨论
  
  (一)手机依赖幻听现象讨论。
  本研究发现,郑州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手机依赖、手机幻听现象相对比较普遍。调查中所有的被试均或多或少都存在手机依赖、手机幻听的现象,至少有一种现象的有64人,达到了100%;有一种现象的有9人,占14.%;有两种现象的有19人。占29.7% ;有三种现象的有19人,占29.7%;有四种现象的17人,占26.6%。
  但是各种现象平均分的最高的仅为1.97,也就是说手机依赖幻听现象出现的频率还相对较低,而且也没有各种现象均经常出现的被试,通常是以两到三种现象为主;另一方面,这种手机依赖幻听现象对其正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并不是非常大,⑤通常情况下手机依赖幻听现象会集中出现在一段相对比较繁忙焦虑的时段中,在繁忙过后手机依赖幻听现象会自行减弱或消失,其社会功能并没有受到损害,与报道中的白领阶层的严重程度相比较还是相对较轻的。⑥
  (二)相关因素的讨论。
  1、研究发现被试的焦虑程度与其手机依赖、手机幻听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被试的焦虑程度与其出现手机幻听、依赖总分(r=0.389,P<0.01)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焦虑可以成为选择性感知的启动因素,⑦使得感觉相对敏感,⑧由于大四学生处在毕业阶段,要面临就业、考研,且毕业人数的不断上升,实际签约率不高,导致其压力较大,情绪较为焦虑。由于要等待用人单位、录取学校的电话等原因,十分怕错过来电,此时被试的注意过度集中在了手机上,⑨感知到了并不存在的铃声以及振动,因而产生了手机依赖、幻听现象的出现。
  2、研究发现被试使用手机的年限与其手机依赖、手机幻听现象有显著的正相关。
  由于常年使用手机,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定势,手机成为其获得信息、与他人保持联系的,减轻孤独感的重要途径。这种定势带来的潜意识里的依赖,使得手机依赖幻听现象的出现。
  3、研究发现被试性别与其手机依赖、手机幻听现象没有显著相关。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期待的变化,女性和男性的差别相对缩小,加上性格、情景、工作条件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出现手机依赖幻听现象与其性别没有显著相关。
  (三)手机依赖幻听现象出现的原因。
  1、长年使用,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空闲时总会有摆弄手机的习惯,游戏,上网等等功能,已经超越了手机的功能范围,也使手机成了手的一部分。
  2、怕与人失去联系。日常生活中手机对我们来说已经代替了固定电话,而读短信功能更是代替了传统的书信,因此现代生活里是手机成了我们与亲人朋友沟通的最重要的窗口。
  3、正在找工作,怕错过重要电话、信息。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讲,很多事关求职,以及复试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接受的,而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机会稍纵即逝,对工作以及上研究生的渴望和对机会的紧张导致手机成为了大四毕业生寄托,导致了手机依赖幻听现象的出现。
  4、情绪紧张。大四学生的情绪相对比较焦虑紧张,并且这种焦虑的情绪在短期内得不到释放以缓解,这种压抑的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幻听现象的发生。
  5、铃声不个性。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手机仍然以低端机为主,所以市场上有限的性价比较好的手机在大学中普遍使用,导致了铃声的重复率比较高,以至于在公共场合经常听到与自己手机铃声相同的铃声响起,久而久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手机铃声幻听。
  (四)解决方法。
  1、“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缓解这种症状,如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 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
  2、轻微的“手机幻听”现象,可以被认作手机铃声“疲劳综合征”。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通过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起到心理减压的效果。
  
  五、不足及展望
  
  手机幻听现象在目前的社会中较为普遍,可是此现象却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什么系统的研究。由于客观条件和水平限制,在加上没有太多的前人研究参考,使得研究结论相对比较简单,同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有很多构想没有能实现。希望能有机会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注释:
  ①Barrftt TR, Ethetidge JB: ApplCogn Psychol. 1992;6:3792387.
  ②沈渔村. 精神病学 (第四版. 1252126,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③曾红.广东省居民手机依赖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4月第21卷第4期.
  ④Frtth CD, Done C: Br J Psychiatry, 1998; 13: 53 55.
  ⑤Zung WWK.A F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Psychosomatics,1971,12:371-379.
  ⑥刘荣先.手机依赖综合症.大众,2005.8.
  ⑦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⑧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4(1):4-5.
  ⑨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其性质、调控手段的分析,着眼众多西方国家“社会公共组织”性质中央银行的现状,推导出宏观调控法视野中政府的应然地位和调控方式。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政府宏观调控法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辨析    根据法律规定,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家发行银行、储备银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海外证券交易机构上市。随着大量中国公司远赴海外上市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相关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信息披露问题、境外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海外上市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等。因此,研究中国公司海外间接上市的监管,不仅能使上市公司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监管海外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融资行为,使海外上市公司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海外上市公司规范自身行为、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公
期刊
摘 要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对目前传媒类院校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结合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以广播影视为特色,面向省内外传媒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艺术院校。作为国内为数
期刊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推行了一系列惠及中国广大农民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给农村、农民带来不少实惠。但是由于部分地方基层官员缺乏思想建设,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也给农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 农业环境问题 支农惠农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2.2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环境问题概述    (一)农业环境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家族主义为视角,浅析了唐代的婚姻制度,就“同姓不婚、禁姻亲婚、禁娶亲属妻妾”三个方面的婚姻禁忌加以讨论。  关键词:同姓不婚 禁姻亲婚 禁娶亲属妻妾  中图分类号: D923.905 文献标识码:A    《礼记婚义》记载:“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从这句最古老的、最典型的关于婚姻的定义里,可以看出婚姻的目的仅在于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而不
期刊
摘 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今证据法中的重要证据规则之一,我国目前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只限定在部分言辞证据上而没有明确规定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因此笔者从我国非法言词证据的现状及完善来分析,从而使其为我国人权保障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完善和构想  中图分类号:D925.2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    司法实践中,我国初步确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公民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权利保护 管辖异议权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颇受争议的重要制度。其中,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管辖异议问题的争论更是由来已久,很多学者认为,“法院对案件有无管辖权,是依据原告、被告之间的诉讼而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框架、核心假设、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罗伯特吉尔平的名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进行解读并总结启示。  关键词:核心假设 第三代效应 霸权周期论  中图分类号: G62.63 文献标识码:A    读完罗伯特吉尔平代表作之一《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深深折服于作者清晰明快的构思与平易简约的文笔、透彻入微的分析论证与恰到好处的例证注释,尤其是其综合全面的研究方法和严守中庸的写
期刊
摘 要: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从诉讼上进行救济仍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尽管《公司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对维护投资者权益,尤其对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争议颇多。为此,本文在对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进行价值及其法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现行《公司法》183条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综合反映,虽取得一些成绩,同时存在问题和不足。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早日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关键词:社区文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全国开始步入小康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突出,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十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