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过直观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在教学中,恰当地展示实物、漫画、图片、数据图表、影像资料等,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动学习,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青少年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快乐比拼”、“师生换位”、“故事演讲”、“辩论赛场”等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同学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延伸,在延伸中践行。 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活动:“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学生满怀激情地制作了一件件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同学唱一首歌给父母,有的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送给父母;有的画一幅“爱的天平”,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的;有的学生满含深情地说出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和对父母深深的祝福,实现了知情合一,有效地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熟悉了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一次听课中我发现执教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课内创设了四五个情境,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收获却不多。于是我深入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其能力、情感和思维有没有提升?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情境上,有的形同虚设,似乎多余,有的内容没有思考的价值和思维含量,以致挤占了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情境创设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效果?我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片面机械地认为一个知识点必须对应一个情境,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关注点,把握所提供的信息与社会与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教师创设情境之后需要顺势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
紧密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巧妙设置问题,这是教师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之一。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必要的生活实践过程,切忌脱离教材、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和脱离学生。
叶圣陶说过,教师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为学生创设能够参与的情境,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亲切,他们的需要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恰当的情境能起到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状态的作用。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的创设中用到的材料要做到“三个贴近”,问题设置环节要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思维含量,围绕本节课的目标,精心选择数量适当的情境,避免“多多益善”的思想,真正让情境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一、通过直观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在教学中,恰当地展示实物、漫画、图片、数据图表、影像资料等,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动学习,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青少年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快乐比拼”、“师生换位”、“故事演讲”、“辩论赛场”等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同学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延伸,在延伸中践行。 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活动:“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学生满怀激情地制作了一件件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同学唱一首歌给父母,有的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送给父母;有的画一幅“爱的天平”,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的;有的学生满含深情地说出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和对父母深深的祝福,实现了知情合一,有效地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熟悉了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一次听课中我发现执教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课内创设了四五个情境,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收获却不多。于是我深入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其能力、情感和思维有没有提升?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情境上,有的形同虚设,似乎多余,有的内容没有思考的价值和思维含量,以致挤占了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情境创设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效果?我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片面机械地认为一个知识点必须对应一个情境,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关注点,把握所提供的信息与社会与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教师创设情境之后需要顺势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
紧密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巧妙设置问题,这是教师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之一。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必要的生活实践过程,切忌脱离教材、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和脱离学生。
叶圣陶说过,教师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为学生创设能够参与的情境,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亲切,他们的需要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恰当的情境能起到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状态的作用。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的创设中用到的材料要做到“三个贴近”,问题设置环节要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思维含量,围绕本节课的目标,精心选择数量适当的情境,避免“多多益善”的思想,真正让情境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