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设计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还建议“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
引言
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及人生三观为依据,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真实收获。将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以及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教育,逐步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學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基于单元主旨进行高中历史主题高质量的教学。例如,对于“明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高中历史教师便应当有意识地尊重学生于历史学习活动中所处于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自主去分析。像学生在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梳理与分析。这一番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形成的经验,学生的历史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不说,且其历史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将获得显著的发展与锻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基于单元主旨进行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改革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历史学习效果来讲,意义可见一斑。
二、发掘学科资源,帮助学生探索自我
抓住学科内核,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历史是关于“人”与“事”的学科,其中,“人”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影响历史发展的选择。教师应当发掘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资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反观自己、探索自己,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课介绍了我国军阀割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意识觉醒,支持国内实业、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与此同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教师可以向学生深入讲解陈独秀的人生经历,通过展示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过程以及与封建礼教不懈斗争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在提问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客观看待历史,对史料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既培育了历史核心素养,又受到生涯教育的熏陶。
三、围绕史料实证,挖掘历史教学主题的深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可以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使学生对史学争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抗辩论,再以高中历史教材中史学争鸣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有关史学的交流论辩,这种论辩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也在辩论中提升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一般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背景、四大核心内容、影响和局限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可惜的是老师只是依书直说,让学生生硬地记忆“四提倡”和“四反对”,究竟什么是当时的新文化,为何是这四项内容,学生对其内容无所知。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从《新青年》这本杂志,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入手,深入探究“新文化”的内涵。我把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读《新青年》,悟‘新文化’”从《新青年》为何而生、《新青年》生而何为、《新青年》生为何用、《新青年》何以促新四个方面将其背景、内容和影响巧妙地重新整合起来。课堂中心突出,联系紧密,而最突出的就是我们把还原历史面貌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教授对象,而是自主获得知识的主动个体。
四、引导学生建构时间轴,完善时间的观念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主要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本来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就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完善的时间轴,将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放在时间轴的架构中去学习,就能够按照时间的次序探究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并依据时间的关联性建构完善的历史知识脉络,进而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单独的一个历史事件只是事件而已,但是众多的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对其进行分类就可以找到这些历史事件内在的关联性,以及蕴涵其中的深刻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时间轴,以便学生抓住历史学习中的时间观念。
结束语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讨论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新理念、新教材、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层出不穷。核心素养的落地并不是各自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落差,是必要且紧迫的工作。历史教学的主题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关注,是值得深人研究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冯兆康.强化学科阅读,提升核心素养——论初中历史课堂实例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79-80.
[2]欧阳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55-156.
[3]赵群英.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36):67-68.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
引言
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及人生三观为依据,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真实收获。将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以及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教育,逐步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學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基于单元主旨进行高中历史主题高质量的教学。例如,对于“明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高中历史教师便应当有意识地尊重学生于历史学习活动中所处于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自主去分析。像学生在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梳理与分析。这一番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形成的经验,学生的历史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不说,且其历史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将获得显著的发展与锻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基于单元主旨进行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改革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历史学习效果来讲,意义可见一斑。
二、发掘学科资源,帮助学生探索自我
抓住学科内核,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历史是关于“人”与“事”的学科,其中,“人”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影响历史发展的选择。教师应当发掘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资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反观自己、探索自己,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课介绍了我国军阀割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意识觉醒,支持国内实业、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与此同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教师可以向学生深入讲解陈独秀的人生经历,通过展示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过程以及与封建礼教不懈斗争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在提问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客观看待历史,对史料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既培育了历史核心素养,又受到生涯教育的熏陶。
三、围绕史料实证,挖掘历史教学主题的深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可以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使学生对史学争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抗辩论,再以高中历史教材中史学争鸣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有关史学的交流论辩,这种论辩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也在辩论中提升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一般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背景、四大核心内容、影响和局限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可惜的是老师只是依书直说,让学生生硬地记忆“四提倡”和“四反对”,究竟什么是当时的新文化,为何是这四项内容,学生对其内容无所知。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从《新青年》这本杂志,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入手,深入探究“新文化”的内涵。我把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读《新青年》,悟‘新文化’”从《新青年》为何而生、《新青年》生而何为、《新青年》生为何用、《新青年》何以促新四个方面将其背景、内容和影响巧妙地重新整合起来。课堂中心突出,联系紧密,而最突出的就是我们把还原历史面貌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教授对象,而是自主获得知识的主动个体。
四、引导学生建构时间轴,完善时间的观念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主要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本来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就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完善的时间轴,将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放在时间轴的架构中去学习,就能够按照时间的次序探究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并依据时间的关联性建构完善的历史知识脉络,进而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单独的一个历史事件只是事件而已,但是众多的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对其进行分类就可以找到这些历史事件内在的关联性,以及蕴涵其中的深刻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时间轴,以便学生抓住历史学习中的时间观念。
结束语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讨论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新理念、新教材、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层出不穷。核心素养的落地并不是各自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落差,是必要且紧迫的工作。历史教学的主题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关注,是值得深人研究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冯兆康.强化学科阅读,提升核心素养——论初中历史课堂实例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79-80.
[2]欧阳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55-156.
[3]赵群英.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3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