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错别字现象的频发,却成了识字教学始终难以突破的瓶颈,并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对预防和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现象的成因
要想更好地解决错别字现象,首先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方能予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具体来说,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汉字本身的原因。汉字是一种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文字。从汉字结构上看,现代汉字主要由点、横、竖、撇、捺、折、钩等多种笔画构成,在结构上经常出现相似的状况;从汉字笔画上来看,很多汉字的笔画都超过了二十画,让低年级小学生认起来和写起来都十分吃力;从汉字运用来看,不少词语都是由字义相近、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如惭愧、狭隘、辉煌等,很多学生在书写这类词语时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认错或写错。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从学生生理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受到年纪和阅历的限制,观察事物较为笼统,辨别能力较差,所以在识字和写字过程中,经常会对相近或相似的字感到失真;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总结出了遗忘规律,即人们在完成记忆的同时,遗忘也随之开始,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当小学生面对诸多的生字时,必然受到这种规律的支配;从学生学习习惯来看,有的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识字、写字时不认真,一不留神就会认错、写错。
再次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也是造成错别字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实际来看,一个是识字教学中的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没有将汉字的形、音、义充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教学效率也十分底下。另一个则是学与用的分离。识字、写字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但是有的教师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汉字本身上,没有将其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不明白这些字词的含义,出现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一)辨形貌,抓规律
多数汉字都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住这个规律,整个识字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也自然避免了错别字现象的出现。对此,应该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示范字,从记住字形开始,分别研究笔顺、结构和主笔位置。除了要看清笔顺外,更要看准每一笔的位置、形状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整体汉字意识,能够从总到分、从分到总地理解汉字。对此,已经有很多现成的资源可供利用,如写字笔顺口诀、汉字笔顺书写规则等,都是辨形貌、抓规律的得力助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用和善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当学生能够将这些口诀和法则运用自如时,错别字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有效避免了。
(二)做游戏,助记忆
生字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轻松灵活的方式,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学习。如猜字谜,这是一种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小游戏,不仅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使学生的多重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如学习“出”“从”“来”时候,就可以编写“两座大山叠一起”“两人并排坐扁担”“米上加横竖出头”等字谜。而遇到那些难写、易错的字,则可以借助一些顺口溜。如“国”字是“口中含了一块玉”、“美”字是“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而“左”和“右”则是“左下工”和“右下口”。這种游戏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模式所带来的机械感和枯燥感,打开了学生分析、想象和记忆的闸门,多数生字都被牢牢印记在了脑海中。
(三)勤复习,查字典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很多学生虽然记忆较快,但是往往遗忘也较快。对此,应该充分尊重这一记忆规律,通过复习来强化记忆。一方面使当下的学习成果得到及时巩固,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以此为基础,教师再对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牢固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中。其次是查字典。字典是打开识字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养成用字典正音辨字的好习惯,主动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四)多演示,记心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形象记忆方面更加迅速和深刻,所以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多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识记材料。具体来说,首先是板书。教师的板书要认真而正规,让学生详细观察到汉字的书写过程,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将教师的书写效果作为自己书写的方向和标准。其次是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是各级教学的标准配置,各类教学辅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最后是动作演示。一些生字的含义,完全可以以动作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教“闻”时,请一个学生打开门,托着耳朵听就表示“闻”;教“休”时,请一个同学靠在树木上,就是“休”的字义。通过多种演示方法,让学生形成了形象记忆,从根本上避免了错误的出现。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最重要的两项基本技能,而两者都是以认对字、写对字为前提的,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的危害性以及解决这一难题的必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此有充分重视,多种方式并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字、正确书写汉字,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蔡梦彤,霍生玉.不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对比研究[J].教育导刊,2014(8).
[2]张镇权.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9).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现象的成因
要想更好地解决错别字现象,首先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方能予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具体来说,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汉字本身的原因。汉字是一种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文字。从汉字结构上看,现代汉字主要由点、横、竖、撇、捺、折、钩等多种笔画构成,在结构上经常出现相似的状况;从汉字笔画上来看,很多汉字的笔画都超过了二十画,让低年级小学生认起来和写起来都十分吃力;从汉字运用来看,不少词语都是由字义相近、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如惭愧、狭隘、辉煌等,很多学生在书写这类词语时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认错或写错。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从学生生理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受到年纪和阅历的限制,观察事物较为笼统,辨别能力较差,所以在识字和写字过程中,经常会对相近或相似的字感到失真;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总结出了遗忘规律,即人们在完成记忆的同时,遗忘也随之开始,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当小学生面对诸多的生字时,必然受到这种规律的支配;从学生学习习惯来看,有的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识字、写字时不认真,一不留神就会认错、写错。
再次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也是造成错别字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实际来看,一个是识字教学中的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没有将汉字的形、音、义充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教学效率也十分底下。另一个则是学与用的分离。识字、写字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但是有的教师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汉字本身上,没有将其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不明白这些字词的含义,出现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一)辨形貌,抓规律
多数汉字都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住这个规律,整个识字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也自然避免了错别字现象的出现。对此,应该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示范字,从记住字形开始,分别研究笔顺、结构和主笔位置。除了要看清笔顺外,更要看准每一笔的位置、形状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整体汉字意识,能够从总到分、从分到总地理解汉字。对此,已经有很多现成的资源可供利用,如写字笔顺口诀、汉字笔顺书写规则等,都是辨形貌、抓规律的得力助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用和善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当学生能够将这些口诀和法则运用自如时,错别字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有效避免了。
(二)做游戏,助记忆
生字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轻松灵活的方式,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学习。如猜字谜,这是一种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小游戏,不仅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使学生的多重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如学习“出”“从”“来”时候,就可以编写“两座大山叠一起”“两人并排坐扁担”“米上加横竖出头”等字谜。而遇到那些难写、易错的字,则可以借助一些顺口溜。如“国”字是“口中含了一块玉”、“美”字是“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而“左”和“右”则是“左下工”和“右下口”。這种游戏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模式所带来的机械感和枯燥感,打开了学生分析、想象和记忆的闸门,多数生字都被牢牢印记在了脑海中。
(三)勤复习,查字典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很多学生虽然记忆较快,但是往往遗忘也较快。对此,应该充分尊重这一记忆规律,通过复习来强化记忆。一方面使当下的学习成果得到及时巩固,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以此为基础,教师再对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牢固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中。其次是查字典。字典是打开识字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养成用字典正音辨字的好习惯,主动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四)多演示,记心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形象记忆方面更加迅速和深刻,所以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多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识记材料。具体来说,首先是板书。教师的板书要认真而正规,让学生详细观察到汉字的书写过程,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将教师的书写效果作为自己书写的方向和标准。其次是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是各级教学的标准配置,各类教学辅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最后是动作演示。一些生字的含义,完全可以以动作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教“闻”时,请一个学生打开门,托着耳朵听就表示“闻”;教“休”时,请一个同学靠在树木上,就是“休”的字义。通过多种演示方法,让学生形成了形象记忆,从根本上避免了错误的出现。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最重要的两项基本技能,而两者都是以认对字、写对字为前提的,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的危害性以及解决这一难题的必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此有充分重视,多种方式并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字、正确书写汉字,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蔡梦彤,霍生玉.不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对比研究[J].教育导刊,2014(8).
[2]张镇权.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9).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