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老龄化社会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社区规划、住宅建筑、室外环境等角度,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在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1)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步入老年。鉴于各种现实原因,“居家养老”无疑是老年人群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就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住宅建筑设计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2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年人的现有居所多为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也明显增加起来。
缺乏适合“居家养老”的整体社区规划;
社区内缺乏适合老年人长期居住相配套的生活健康性服务、生活丰富和生活方便性服务规划;社区内老年人无障碍通行体系并不完善。
住宅建筑不能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现有住宅一般是按照假定的“平均人”2)标准设计。因老年人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细节都不能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要。
老年人的室外活动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小区室外景观多以视觉角度出发,一味追求美观,强调形式,对于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缺乏了解,给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带来不便。
3面向适老化的设计策略
设计原则: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中。
4适合“居家养老”的整体社区规划;
4.1社区规划应建立系统的、健全的老年人配套服务设施。
“居家养老”模式必须依托完备的社区保障体系,包括社区中满足老年人健身的活动场所、方便老年人看病并能提供日常医疗护理的社区医疗机构、临时照顾的托老所、还有日常餐饮和家政服务等。老年活动设施由集中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并逐步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如老年大学、老年工作室、老年俱乐部、老年日间配膳中心等设施的建立,有利于老年人高层次、多方位的追求和自我实现,促使老年人走向社会、关心周围事物、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4.2建立无障碍通行社区
应完善社区道路无障碍体系,要保证无障碍人行道贯通、通畅,不应有障碍物或树木遮挡,高差处应作无障碍坡道,公交车站应便于轮椅通行、停留,应通达无障碍车位;应有清晰完善的标识及导向系统,方便老年访客及容易记忆退化的老年居民;社区主要活动场所如公交车站、商业街、超市、广场,应建立智能化求助系统,可为出门在外的老年人出现意外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救护车可到达每个住宅单元,便于紧急情况时对老年人的救助。
4.3建筑布局遵照健康住宅设计原则
因老年人群体特殊性,对于住宅是否适合健康更为敏感,在建筑布局上首先要考虑这一因素。
尽可能获得较多的日照;
强调通风,住区规划布局应与该地区主导风向相符合,形成气流通道,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涡流。
积极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进行自然通风,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平面布局优先考虑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
避免受到噪声污染及光污染的影响。
5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的住宅建筑;
5.1住宅户内设计
1)平面尽可能方正,柱网布置简洁,避免出现凸角。
不规则的或者凹凸变化的平面布局,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布置家具,也不利建筑节能;对于老年人居住空间而言,简单、通达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平面方正、柱网简洁的居住空间,易于达到此项要求,而且也便于各种空间改造,适应不同老年阶段的需求。在柱网布置上,因为不对位等原因,引起走道上柱子外凸墙面影响通行等;都是应该避免的。
2)门扇、走道及主要功能空间应考虑轮椅通行。
应保证门扇和走道足够的宽度,门扇净宽不应小于800mm,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1],还应考虑扶手及安装空间。户门应保证门扇开启执手的侧边设有宽度不少于400mm的墙面,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回转空间[1];进入各个房间的走道,宜直不宜弯,转弯会给使用轮椅的老人,带来不便。房间内应保证轮椅进入及回转必要的空间。
3)卫生间厨房设计
卫生间要靠近卧室布置,方便老人夜间如厕;卫生间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位置。
厨房设计应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橱柜平面布局以L型为宜。轮椅直行和转弯动作较平移容易,L型櫥柜使行进距离较短,并便于轮椅转弯操作。烟道、管井应设于端部,以保证台面连续,方便坐轮椅者在台面上平推挪动餐具。
4)消除高差
应避免设计错层平面,不利于腿脚不便及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卫生间、阳台等小高差处应设置缓坡过渡,避免老年人因为没注意到或腿脚不利索而被绊倒、摔骨折,继而卧床不起。
5)为采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条件
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急症呼救及燃气报警智能家居技术、家庭用能及空气质量智能调控技术、隔声降噪高性能门窗及浮筑楼板技术、恒温恒湿无吹感健康新风技术等。建筑设计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确保新技术实施提供条件,对老年住宅产生积极影响。如设置相应面积、并为日后增设管线留有余地的管井。
6)为日后改造留有余地
今天,我们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适老性”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满足住户不同年龄的使用要求。年轻时和年老时不同,不同的老年阶段也不同,因此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改造可能性,如在走道预留设置扶手的预埋件、门扇改造、走道空间等。 5.2公共区域设计
1)楼梯
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楼梯应尽量平缓,宜采用直线形楼梯,踏步高度应在160mm以下、踏步宽度不小于300mm。宜在两侧设置扶手[1];踏步凸沿缩进尺寸应小于20mm,避免绊倒老人。防滑条宜有鲜明的色彩并覆盖整个踏步转角、且不突出踏步表面,可防滑并提示高差;楼梯照明,宜设置地灯,或采用多灯形式,防止踏步表面出现阴影或自身投影。
2)电梯
配备电梯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12层以上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担架电梯[2]。其电梯呼叫按钮高度为0.9~1.1m,轿厢侧壁设置高度为0.85~0.9m的扶手[1]。其公共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2],并宜沿一侧墙体加设(或预留)高度为0.85~0.9m的单层或双层连续扶手[1]。
低、多层住宅尽量配备电梯,或预留电梯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5.3细节设计
1)门窗
门体把手的安装高度应为0.9~1.0m,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范围内安装护门板[1],使老年人使用轮椅时便于开门。应尽量采用推拉门或外开门,避免老年人跌倒封堵门体。所有门体均应安装门吸装置,防止开窗通风时,穿堂风造成门体猛烈关闭伤及老年人。窗体开启扇不应采用外开窗和高窗,避免老年人攀高和探身关窗造成危险,应采用内开内倒式窗扇,避免直吹老年人坐卧[3]。
2)扶手
动作辅助类扶手
居住建筑的卫生间、浴室、玄关等空间中应当考虑设置必要的动作辅助类扶手。辅助蹲、坐姿变为站姿的扶手可竖直设置,高度下部距地面700mm起,上部不低于1400mm。扶手端部应采取向墙壁或下方弯曲的设计,以防止老人勾住衣袖被绊倒,扶手的尺寸和形式应易于握持[3]。
步行辅助类扶手
主要设于长距离通行空间和存在高差变化的地方。扶手应连续[3]。
防护栏杆类扶手
通道、坡道一侧有较大高差时应设防护栏杆[3]。
5.4室内装修
1)材料选择
应选用安全可靠、无毒无害、易于清洁维护的装修材料。地面材料应注意防滑,以采用木质或塑胶材料为佳;卧室避免选用地毯,防止由于地毯局部边缘翘起等,造成对老年人行走或轮椅的干扰;避免选用易引起视错觉的地面图案,防止引起老人眩晕。墙面不要选择过于粗糙或兼营的材料,墙壁阳角宜采用圆角或弹性护角,防止老人碰伤;使用轮椅的老人居室,踢脚可提至200~350mm,防止轮椅碰撞。
室内色彩
宜采用温暖的色彩,整体色彩不宜太暗,因老人视觉退化,室内明度应比其他年龄段的使用者高一些。
3)照明设计
除设置一般照明外,应注意设置局部照明。如厨房厨房操作台、水池上方,卫生间化妆镜上方等;建议采用高效能的暖色调灯具,并注意其寿命及易更换性;室内灯具应注意使用方便,开关位置要明显,应采用大面板电源开关。为保证老人起夜时的安全,卧室可设低照度长明灯;室内墙照度、高差变化、易于滑倒等处应保证一定的光照。
6人性化、实用、健康、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
4.1建筑设计应为创造舒适、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积极创造条件
建筑设计应尽量多地设计适合老年人交流、活动、停留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底层架空,并布置座椅等方便老年人聊天、打牌、下棋;可将小区内的建筑,结合景观,通过风雨廊相连,满足老年人全天候户外活动的需要。
4.2不同室外活动区域的适老化设计
住区步行道路地面铺装材料应采用防滑材料,防止雨天或雪天老年人滑倒跌伤。步行道路上铺装的遇水篦子孔洞宽度不应大于0.15m。在有高差路面台阶的起始处应设置脚部照明,并应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置扶手。肢体活动较大的户外活动场地(如乒乓球、门球、器械健身等场地)应铺设塑胶地面,并应设置可供老年人晚间活动的灯光照明。户外标识的设计应与建筑造型、环境景观和住区色彩相协调,其字体和色彩设计应符合老年人视觉生理特征;并应设置夜间标识照明,满足老年人全天候使用要求。
7 结语
当前,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公民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从最初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更舒适、更方便的方向延伸。以往将老年群体与正常群体分开处理的方式逐渐显现了不足之处,老龄化社会的住宅不应该是一种仅仅供老年人居住的所谓“老年人住宅”,而应是在广义上满足每个都会变老的人的居住需求。如何將对老年群体的关怀纳入到普通住宅设计,已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可以做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愿老人们在他们的房子里,可以优雅、安心有尊严的度过晚年生活。
注释
1)WHO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时,称为“老龄化社会”;到达14%时称为“老龄社会”;达20%时,称为“超老龄社会”。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
2)所谓“平均人”,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人群的各项机能求平均数,然后根据这些平均机能标准假定出的一个样本。
参考文献:
[1] 无障碍设计规范[S] GB50763-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
[2] 住宅设计规范[S] GB509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
[3] 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
关键词 :老龄化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在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1)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步入老年。鉴于各种现实原因,“居家养老”无疑是老年人群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就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住宅建筑设计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2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年人的现有居所多为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也明显增加起来。
缺乏适合“居家养老”的整体社区规划;
社区内缺乏适合老年人长期居住相配套的生活健康性服务、生活丰富和生活方便性服务规划;社区内老年人无障碍通行体系并不完善。
住宅建筑不能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现有住宅一般是按照假定的“平均人”2)标准设计。因老年人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细节都不能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要。
老年人的室外活动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小区室外景观多以视觉角度出发,一味追求美观,强调形式,对于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缺乏了解,给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带来不便。
3面向适老化的设计策略
设计原则: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中。
4适合“居家养老”的整体社区规划;
4.1社区规划应建立系统的、健全的老年人配套服务设施。
“居家养老”模式必须依托完备的社区保障体系,包括社区中满足老年人健身的活动场所、方便老年人看病并能提供日常医疗护理的社区医疗机构、临时照顾的托老所、还有日常餐饮和家政服务等。老年活动设施由集中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并逐步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如老年大学、老年工作室、老年俱乐部、老年日间配膳中心等设施的建立,有利于老年人高层次、多方位的追求和自我实现,促使老年人走向社会、关心周围事物、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4.2建立无障碍通行社区
应完善社区道路无障碍体系,要保证无障碍人行道贯通、通畅,不应有障碍物或树木遮挡,高差处应作无障碍坡道,公交车站应便于轮椅通行、停留,应通达无障碍车位;应有清晰完善的标识及导向系统,方便老年访客及容易记忆退化的老年居民;社区主要活动场所如公交车站、商业街、超市、广场,应建立智能化求助系统,可为出门在外的老年人出现意外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救护车可到达每个住宅单元,便于紧急情况时对老年人的救助。
4.3建筑布局遵照健康住宅设计原则
因老年人群体特殊性,对于住宅是否适合健康更为敏感,在建筑布局上首先要考虑这一因素。
尽可能获得较多的日照;
强调通风,住区规划布局应与该地区主导风向相符合,形成气流通道,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涡流。
积极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进行自然通风,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平面布局优先考虑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
避免受到噪声污染及光污染的影响。
5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的住宅建筑;
5.1住宅户内设计
1)平面尽可能方正,柱网布置简洁,避免出现凸角。
不规则的或者凹凸变化的平面布局,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布置家具,也不利建筑节能;对于老年人居住空间而言,简单、通达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平面方正、柱网简洁的居住空间,易于达到此项要求,而且也便于各种空间改造,适应不同老年阶段的需求。在柱网布置上,因为不对位等原因,引起走道上柱子外凸墙面影响通行等;都是应该避免的。
2)门扇、走道及主要功能空间应考虑轮椅通行。
应保证门扇和走道足够的宽度,门扇净宽不应小于800mm,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1],还应考虑扶手及安装空间。户门应保证门扇开启执手的侧边设有宽度不少于400mm的墙面,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回转空间[1];进入各个房间的走道,宜直不宜弯,转弯会给使用轮椅的老人,带来不便。房间内应保证轮椅进入及回转必要的空间。
3)卫生间厨房设计
卫生间要靠近卧室布置,方便老人夜间如厕;卫生间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位置。
厨房设计应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橱柜平面布局以L型为宜。轮椅直行和转弯动作较平移容易,L型櫥柜使行进距离较短,并便于轮椅转弯操作。烟道、管井应设于端部,以保证台面连续,方便坐轮椅者在台面上平推挪动餐具。
4)消除高差
应避免设计错层平面,不利于腿脚不便及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卫生间、阳台等小高差处应设置缓坡过渡,避免老年人因为没注意到或腿脚不利索而被绊倒、摔骨折,继而卧床不起。
5)为采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条件
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急症呼救及燃气报警智能家居技术、家庭用能及空气质量智能调控技术、隔声降噪高性能门窗及浮筑楼板技术、恒温恒湿无吹感健康新风技术等。建筑设计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确保新技术实施提供条件,对老年住宅产生积极影响。如设置相应面积、并为日后增设管线留有余地的管井。
6)为日后改造留有余地
今天,我们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适老性”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满足住户不同年龄的使用要求。年轻时和年老时不同,不同的老年阶段也不同,因此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改造可能性,如在走道预留设置扶手的预埋件、门扇改造、走道空间等。 5.2公共区域设计
1)楼梯
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楼梯应尽量平缓,宜采用直线形楼梯,踏步高度应在160mm以下、踏步宽度不小于300mm。宜在两侧设置扶手[1];踏步凸沿缩进尺寸应小于20mm,避免绊倒老人。防滑条宜有鲜明的色彩并覆盖整个踏步转角、且不突出踏步表面,可防滑并提示高差;楼梯照明,宜设置地灯,或采用多灯形式,防止踏步表面出现阴影或自身投影。
2)电梯
配备电梯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12层以上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担架电梯[2]。其电梯呼叫按钮高度为0.9~1.1m,轿厢侧壁设置高度为0.85~0.9m的扶手[1]。其公共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2],并宜沿一侧墙体加设(或预留)高度为0.85~0.9m的单层或双层连续扶手[1]。
低、多层住宅尽量配备电梯,或预留电梯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5.3细节设计
1)门窗
门体把手的安装高度应为0.9~1.0m,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范围内安装护门板[1],使老年人使用轮椅时便于开门。应尽量采用推拉门或外开门,避免老年人跌倒封堵门体。所有门体均应安装门吸装置,防止开窗通风时,穿堂风造成门体猛烈关闭伤及老年人。窗体开启扇不应采用外开窗和高窗,避免老年人攀高和探身关窗造成危险,应采用内开内倒式窗扇,避免直吹老年人坐卧[3]。
2)扶手
动作辅助类扶手
居住建筑的卫生间、浴室、玄关等空间中应当考虑设置必要的动作辅助类扶手。辅助蹲、坐姿变为站姿的扶手可竖直设置,高度下部距地面700mm起,上部不低于1400mm。扶手端部应采取向墙壁或下方弯曲的设计,以防止老人勾住衣袖被绊倒,扶手的尺寸和形式应易于握持[3]。
步行辅助类扶手
主要设于长距离通行空间和存在高差变化的地方。扶手应连续[3]。
防护栏杆类扶手
通道、坡道一侧有较大高差时应设防护栏杆[3]。
5.4室内装修
1)材料选择
应选用安全可靠、无毒无害、易于清洁维护的装修材料。地面材料应注意防滑,以采用木质或塑胶材料为佳;卧室避免选用地毯,防止由于地毯局部边缘翘起等,造成对老年人行走或轮椅的干扰;避免选用易引起视错觉的地面图案,防止引起老人眩晕。墙面不要选择过于粗糙或兼营的材料,墙壁阳角宜采用圆角或弹性护角,防止老人碰伤;使用轮椅的老人居室,踢脚可提至200~350mm,防止轮椅碰撞。
室内色彩
宜采用温暖的色彩,整体色彩不宜太暗,因老人视觉退化,室内明度应比其他年龄段的使用者高一些。
3)照明设计
除设置一般照明外,应注意设置局部照明。如厨房厨房操作台、水池上方,卫生间化妆镜上方等;建议采用高效能的暖色调灯具,并注意其寿命及易更换性;室内灯具应注意使用方便,开关位置要明显,应采用大面板电源开关。为保证老人起夜时的安全,卧室可设低照度长明灯;室内墙照度、高差变化、易于滑倒等处应保证一定的光照。
6人性化、实用、健康、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
4.1建筑设计应为创造舒适、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积极创造条件
建筑设计应尽量多地设计适合老年人交流、活动、停留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底层架空,并布置座椅等方便老年人聊天、打牌、下棋;可将小区内的建筑,结合景观,通过风雨廊相连,满足老年人全天候户外活动的需要。
4.2不同室外活动区域的适老化设计
住区步行道路地面铺装材料应采用防滑材料,防止雨天或雪天老年人滑倒跌伤。步行道路上铺装的遇水篦子孔洞宽度不应大于0.15m。在有高差路面台阶的起始处应设置脚部照明,并应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置扶手。肢体活动较大的户外活动场地(如乒乓球、门球、器械健身等场地)应铺设塑胶地面,并应设置可供老年人晚间活动的灯光照明。户外标识的设计应与建筑造型、环境景观和住区色彩相协调,其字体和色彩设计应符合老年人视觉生理特征;并应设置夜间标识照明,满足老年人全天候使用要求。
7 结语
当前,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公民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从最初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更舒适、更方便的方向延伸。以往将老年群体与正常群体分开处理的方式逐渐显现了不足之处,老龄化社会的住宅不应该是一种仅仅供老年人居住的所谓“老年人住宅”,而应是在广义上满足每个都会变老的人的居住需求。如何將对老年群体的关怀纳入到普通住宅设计,已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可以做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愿老人们在他们的房子里,可以优雅、安心有尊严的度过晚年生活。
注释
1)WHO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时,称为“老龄化社会”;到达14%时称为“老龄社会”;达20%时,称为“超老龄社会”。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
2)所谓“平均人”,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人群的各项机能求平均数,然后根据这些平均机能标准假定出的一个样本。
参考文献:
[1] 无障碍设计规范[S] GB50763-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
[2] 住宅设计规范[S] GB509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
[3] 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