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提供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本文将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历史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应用
一、选此课题的原因
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对历史新课程的要求是:“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二、选此课题的好处
1.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如:http://www.xtmm.cn/wudai/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 只要知道它的网址,就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如:中国国际博物馆http://chnmuseum.cn/;南京金陵中学(历史素材库)http://www.jlhs.net/全套历史素材库/;中国历史文化保护网http://www.wenbao.net/;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网http://zxlsw.home.sunbo.net/;中国历史再现http://www.history.com.cn;各大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历史”栏目。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
2.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的能力。
3.信息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环境和历史学习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成为学生获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递交学习成果,利用个人电脑整理、组织、保存资料,形成学习的文字成果。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也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学习的环境。
三、信息技术应用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探索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相关链接、BBS论坛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4.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的一些基本的科学性原则
1.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应该与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具体目标一致,体现教学和学习历史新课程的新特点。
2.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以生为本,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3.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满足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避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和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要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苗逢秦主编的《信息技术》,河北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王秀华:《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思考》中国历史学科网,教学研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7月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成人教育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应用
一、选此课题的原因
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对历史新课程的要求是:“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二、选此课题的好处
1.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如:http://www.xtmm.cn/wudai/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 只要知道它的网址,就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如:中国国际博物馆http://chnmuseum.cn/;南京金陵中学(历史素材库)http://www.jlhs.net/全套历史素材库/;中国历史文化保护网http://www.wenbao.net/;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网http://zxlsw.home.sunbo.net/;中国历史再现http://www.history.com.cn;各大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历史”栏目。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
2.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的能力。
3.信息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环境和历史学习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成为学生获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递交学习成果,利用个人电脑整理、组织、保存资料,形成学习的文字成果。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也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学习的环境。
三、信息技术应用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探索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相关链接、BBS论坛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4.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的一些基本的科学性原则
1.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应该与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具体目标一致,体现教学和学习历史新课程的新特点。
2.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以生为本,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3.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满足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避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和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要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苗逢秦主编的《信息技术》,河北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王秀华:《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思考》中国历史学科网,教学研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7月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成人教育学校)